廖雪鳳 黃灶妹 陳秀珍 黃仙娜
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各種心臟結構或功能性疾病、心肌梗死導致心功能不全、心臟收縮或舒張功能受損、心排量不能滿足機體組織代謝需要,以肺循環或體循環淤血,器官、組織血液灌注不足為臨床表現的一組綜合征[1]。隨著病情的進展,患者易出現焦慮,抑郁的不良情緒,影響治療效果,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在治療的基礎上給予患者運動護理干預可提高心肌的代謝能力,減輕患者的不良情緒[2]。但是運動康復鍛煉需長期堅持才能見效,由于大多數患者的康復時間是在家內完成的,所以要提高患者自我康復意識及鍛煉依從性。居家運動護理干預為患者制訂專業的運動訓練方案,將康復地點從醫院轉移到家庭中,是一種經濟、有效的護理干預方法[3]。因此,本研究探討居家運動護理干預在CHF患者中的護理效果及對心功能和心理波動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選擇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治療的心力衰竭患者81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條件:符合CHF臨床診斷標準[4],均經生化指標、心臟彩超檢查確診;均簽署同意調查書;均為Ⅱ級,Ⅲ級CHF;能嚴格遵循醫囑完成有關治療及護理工作。排除條件:合并其他免疫性疾病、惡性腫瘤或病歷資料不全;有急性肺水腫和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合并精神異常、伴有自身免疫系統疾病。采用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及心衰分級匹配的方法分為對照組40例和觀察組41例。觀察組男22例,女19例;年齡45~85歲,平均61.54±6.31歲;病程2~19年,平均9.6±1.7年;根據心衰killip分級:Ⅱ級21例,Ⅲ級20例。對照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44~86歲,平均62.25±5.53歲;病程1~18年,平均9.3±1.5年;心衰killip分級:Ⅱ級24例,Ⅲ級16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及心衰分級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包括對癥護理、飲食指導疾病相關知識宣傳、指導康復鍛煉、出院指導。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居家運動護理干預,具體方法如下:
(1)向患者及家屬講解疾病相關知識:利用健康手冊、多媒體視頻等對患者進行心理、飲食、日常、用藥等健康知識宣傳,讓患者了解自身疾病,提高患者自護能力,對于情緒不穩定的患者進行心理療法,主動安慰患者,傾聽患者的心聲,每天為患者播放1次歡快、甜美的音樂,每次30 min。
(2)向患者及家屬講解康復運動鍛煉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讓患者真正體會到康復運動鍛煉的意義,指導患者居家運動的方法,鼓勵患者每天堅持做20~30 min的有氧運動,并囑咐患者運動要適宜,以感到疲憊為宜,運動過程中如有不適,應立即停止。
(3)出院前向患者發放運動手冊:并講解手冊內容、指導如何填寫,運動手冊的內容包括運動方案(住院期間、家居恢復初期、家居恢復中期、維持期)、運動記錄(運動方式、時間、頻率、強度)、注意事項。住院期間的運動方案,患者的心功能為Ⅲ級的,要囑咐患者適量的臥床休息,鼓勵患者坐在床邊進行進食,在床邊自主進行洗漱及大小便等日常活動,在護理人員的攙扶下先進行床邊活動,過渡到室內活動,再過渡到自主活動,每天活動4次,每次活動時間大約10 mim;患者的心功能為Ⅱ級的,要囑咐患者需保證休息時間,每天進行室內或室外有氧運動,如做韻律操,打太極,控制運動時間不超過30 min。家居恢復初期,根據患者身體的實際情況為患者制訂個性化運動方案,首先做10 min伸展運動來熱身,再做30 min有氧運動,最后做10 min放松運動。定期做隨訪,了解患者康復訓練情況,糾正錯誤的訓練方法,并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調整運動方案。家居恢復中期,根據恢復初期的運動方案適量增加等長運動,提高運動的耐力及患者的肌力,比如可以在家打羽毛球、乒乓球等,根據隨訪調查為患者調整運動方案。維持期,堅持運動鍛煉,維持心功能容量。
(4)延續護理:建立微信、QQ群,定期推送關于居家運動訓練方法,建立醫患良好的溝通,每半月舉行1次院外知識講座,每個月進行1次家庭隨訪,給予患者日常指導,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調整訓練的頻率及方案。
(1)觀察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左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D)、左房內徑(LAD)指標變化。
(2)觀察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焦慮、抑郁情緒: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和焦慮自評量表(SAS)對抑郁、焦慮情緒進行評分[5],量表各包含20個條目,每個項目1~4分,1分表示偶爾,2分表示有時,3分表示經常,4分表示一直,測試者將自評分轉化為標準分,若SDS總評分≥53分,表示患者存在抑郁情緒;若SAS總評分大于等于50分,表示患者存在焦慮情緒;依從率,依從:患者能主動、正確的按照運動方案進行運動鍛煉;部分依從:患者能夠在家屬監督下進行運動鍛煉;不依從:不配合,或者不按運動方案進行鍛煉。
(3)觀察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從心理方面、生理方面、社會方面、環境方面、獨立能力5個方面比較,每項0~100分,患者得分越高代表生活質量越高[6]。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的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干預前心功能指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干預后LVEF指標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LVEDD、LAD指標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心功能指標比較
兩組患者干預前SDS評分、SAS評分、運動依從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干預后SDS評分、S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觀察組運動依從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觀察組患者心理方面、生理方面、社會方面、環境方面、獨立能力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兩組患者焦慮、抑郁情緒評分、運動依從率比較

表3 兩組患者焦慮、抑郁情緒評分、運動依從率比較
CHF常繼發于高血壓、冠心病、心肌梗死、腎功能損傷等慢性病或心肌炎、擴張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等。CHF主要臨床癥狀有心律失常、神志不清、呼吸困難、乏力、水腫、發紺、咳嗽,常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異常和左心室射血分數下降等癥狀,嚴重者會出現心源性休克,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劇,CHF患病率也呈上升趨勢,本疾病具有很高死亡率及致殘率,給家庭及社會增加了負擔。在治療的基礎上聯合家居運動護理干預的效果顯著,不僅提高治療效果,更有利于患者的心功能修復。
家居運動護理干預是一種經濟實惠的康復護理方法,將康復地點由醫院轉移到家庭中,一方面能夠分擔部分的照顧負荷,降低醫療費用,同時更容易讓患者接受,也能讓患者得到來自家庭的支持及安全感[7]。家居運動訓練可提高患者的肌力,通過運動使患者的中樞神經系統受到刺激,提高大腦神經支配,還可以提高心臟功能,改善患者心肌代謝功能,促進心肌血流動力平穩,增加心肌血流量,滿足心肌氧氣與血液的供給[8-9]。家居運動干預為不同恢復時期的患者制訂更加專業的運動方案,并根據患者的運動情況調整運動方案[10]。本研究中,兩組患者干預前心功能指標比較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干預后LVEF指標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LVEDD、LAD指標均低于對照組(P<0.05),由此說明,居家運動護理干預可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促進血液循環,防止血栓擴展。
隨著CHF患者病情的發展,身體承受著疼痛以外,心理壓力也在不斷增加,易出現焦慮、抑郁、恐懼等不良情緒降低患者的治療依從率,影響治療效果[11]。家居運動護理干預在家進行運動訓練,更容易讓患者接受,通過家屬的關心及鼓勵、陪伴,可以讓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溫暖,降低不良情緒[12-13]。定期進行隨訪,消除患者運動中的疑慮,指導患者進行正確的運動方法。本研究中,兩組患者干預前SDS評分、SAS評分、運動依從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干預后SDS評分、S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觀察組運動依從率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居家運動護理干預聯合定期隨訪可降低患者的不良情緒,提高運動依從率。居家運動護理中給予患者心理護理、健康指導、運動指導、定期隨訪干預,促進患者康復,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14-15]。觀察組患者心理方面、生理方面、社會方面、環境方面、獨立能力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居家運動護理干預可提高CHF患者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居家運動護理干預在CHF患者中的護理效果明顯,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通過定期隨訪提高患者的運動依從率,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