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乾潤

關鍵詞:產業振興 中巴經濟走廊 高質量 路徑
一、引言
中巴經濟走廊北起中國新疆喀什,南至巴基斯坦瓜達爾港,全長三千余公里,是貫通南北絲綢之路的關鍵樞紐。目前,中巴經濟走廊公路、鐵路、油氣、航空、光纜通道“五位一體”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1+4”經濟合作布局初步形成,經濟特區、跨境貿易合作中心和中巴自由貿易協定加快升級,中巴經濟走廊在基礎設施、產業合作、社會民生等領域取得顯著進展。下一步,加快推動中巴經濟走廊產業優勢互補和協同發展,加強貿易、投資、技術合作,促進經濟要素、資源有序自由流動和高效配置,對于促進中巴經濟走廊成員間互聯互通、推動經濟文化融合以及維護區域和諧穩定意義重大。
二、中巴經濟走廊產業高質量發展基礎良好
近年來中巴經濟走廊階段性成果顯著。2015年中巴貿易總額達到200.87億美元,2019年達到179.73億美元,雙邊貿易發展態勢穩定。2017年,中國對中巴經濟走廊投資規模增至620億美元。巴基斯坦多措并舉,出臺稅收和土地優惠政策吸引外資,挖掘經濟增長潛力。目前,中巴經濟走廊項目各方統籌推進新冠肺炎防疫項目,竣工項目良性運轉,在建項目順利執行,不但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做出貢獻,而且為經濟發展和民生保障注入動力。
巴基斯坦白沙瓦—卡拉奇高速公路蘇庫爾至木爾坦段投資項目直接解決當地2.8萬余人就業,間接創造就業崗位5萬余個,為當地員工開展職業培訓9016人,有效改善巴基斯坦民生和經濟。巴基斯坦電力緊缺問題在卡西姆港電站、薩希瓦爾電站、達沃風電、真納太陽能園區等數個能源項目建成投產后得到緩解,工業生產力和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中巴經濟走廊數字信息大通道”全線貫通,喀喇昆侖公路二期改擴建工程、拉合爾至卡拉奇高速公路等道路建設正在緊張施工。2016年CPEC首腦會議期間制定2025-2030年中長期計劃,涉及水資源、牲畜、通信、財務管理、農業信息化機械化以及化肥生產等領域。中巴合資項目將創造120萬個就業機會,其中33%以上將只對巴基斯坦人開放。瓜達爾港投資項目運營,首條集裝箱班輪航線已正式開航,對破解“馬六甲”困局,提高海運效率和安全性,降低交易成本與風險尤為重要。預計從2015年到2030年,中巴經濟走廊將總共創造230萬個就業崗位,為巴基斯坦GDP帶來每年2.5%以上增長。
三、中巴經濟走廊產業高質量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中巴經濟走廊開辟亞歐大陸腹地區域和國家面向印度洋出??趨⑴c國際分工與貿易新局面。中巴經濟走廊打通中國新疆通往南亞最近的通道,中國新疆由“口袋底”變為“口袋口”,跨越印度洋拓展與世界各國的經貿關系,改變過境點、驛站、過往通道的歷史命運,“推進形成西部大開發新格局”。并且,促進中巴兩國發展和穩定南亞局勢,通過能源、資金、技術等領域的合作將中亞、南亞、北非、海灣國家等緊密聯合在一起,形成區域經濟輻射共振之勢,與中孟印緬經濟走廊比翼齊飛,打通“一帶一路”陸海新通道,助力形成“一帶一路”“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全面開放格局,惠及全球63%的人口。
近年來,中巴經濟走廊先行溢出效應明顯。沙特在瓜達爾港以投資大型項目形式參與走廊建設,阿聯酋、阿富汗、土耳其也參與建設,雙邊與多邊產業分工與合作縱橫交織,不僅豐富了走廊內涵,而且體現了中巴經濟走廊國際魅力和“一帶一路”開放性及影響力。
與此同時,中巴經濟走廊建設仍然伴隨著來自經濟、政治、安全等許多方面的挑戰,面臨政局動蕩、營商環境多變、產業配套基礎薄弱、經濟收益不確定、人員素質不高及恐怖主義威脅等問題。
四、以產業振興推動中巴經濟走廊邁上高質量發展的路徑探索
(一)通過中巴產業合作驅動經濟增長引擎,助推中巴經濟走廊由貿易“通道”向“增長極”轉變
“中巴經濟走廊的實質是以綜合運輸通道作為發展主軸,以軸上或其吸引范圍內的大中城市為依托,以發達產業特別是二三產業為主體的帶狀經濟區域和點軸經濟系統”。走廊在空間范圍呈現“一帶三軸多通道”的格局,擁有新疆對外經濟區、北部邊貿物流商貿通道與生態保育區、中東部平原經濟區、西部物流通道商貿區及南部濱海物流商貿區五個重點功能區,搭建產業合作平臺和載體。節點城市有中國:喀什——阿圖什——圖木舒克——疏勒——疏附——阿克陶——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巴基斯坦:吉爾吉特——白沙瓦——伊斯蘭堡——拉合爾——木爾坦——奎達——蘇庫爾——卡拉奇——瓜達爾港,走廊節點城市、交通通道和產業聚集區大都位于功能區內。能源、經貿及產業園區、農業開發與扶貧、旅游、民生與民間交流和金融七大重點領域合作將充分發揮區域間資源要素稟賦比較優勢,擴大利益匯合點,培育發展新動能,助推中巴經濟走廊由過境“通道”、貿易走廊向區域經濟“增長極”轉變。
1.農業領域
中國將協助巴基斯坦發展基礎薄弱的農業,建立生產基地和農業功能區。農產品加工是中國向巴基斯坦提供援助的另一個薄弱領域。棗是俾路支省的重要食品,但由于加工設施落后,資源優勢尚未轉化為產品優勢。針對俾路支省南部地區缺乏棗加工廠問題,中國捐贈了棗加工廠。并且中國農產品加工業擴大投資范圍到洋蔥、芒果、肉類加工、豆類、大米、小麥、蔬菜等,將在巴基斯坦建立八家新農業機構,在卡拉奇設立害蟲防治研究中心,向農民提供優質種子。2020年,中巴兩國正式確認中巴經濟走廊拓展至科技和農業兩個領域并增設聯合工作組。巴基斯坦采取必要措施促進巴農業發展,尤其是種業發展。在中巴經濟走廊聯委會框架下覆蓋能源、基礎設施、工業合作等領域的聯合工作組將增至10個,促進巴基斯坦生產力水平不斷提升,增強經濟綜合實力。
2.工業領域
除能源和基礎設施在建項目外,中巴經濟走廊項下有11個經濟特區在建,將推動巴基斯坦工業化進程,并將為中國以及其他國家的投資者提供巨大機遇。巴基斯坦將會優先發展拉沙卡伊、阿拉瑪·伊克巴爾工業城和達比吉三個經濟特區。此外,科哈拉水電站和一號鐵路干線等也已推至第二階段,其規劃工作已取得實質性進展,促進巴基斯坦物流業發展。新興產業領域,中巴將發展半導體產業,促進電子產品升值。同時,拓展與中國的太陽能板制造產能轉移合作,著重發展可再生能源。走廊遠景規劃將逐步落實,不斷鞏固中巴經濟走廊先期成果。
3.商業領域
支持金融和服務業發展,為中巴經濟走廊產業發展提供配套服務和支撐。豐富沿海休閑產業帶,拓展包括游艇碼頭、郵輪母港、夜生活區、城市公園、高爾夫球場、溫泉酒店以及水上設施等項目。
(二)重塑區域產業分工與合作新格局,推動區域經濟輻射共振
1.通過疫情后中國經濟復蘇帶動中巴經濟走廊經濟增長,加快中巴經濟走廊區域經濟一體化
當前貿易保護主義盛行,國際貿易“碎片化”,疫情影響下產業鏈阻隔,信息不對稱,資源、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流動性減弱,全球經濟下行,但是中國經濟以強大的韌性恢復正增長。通過疫情后中國經濟復蘇帶動中巴經濟走廊經濟增長,加快中巴經濟走廊區域經濟一體化。在區范圍內推廣人民幣結算,擴大中巴自貿協定受益范圍,設立農業自貿區,建設中巴經濟走廊產業集群,加快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突破國際貿易壁壘,實現促進生產、加工流通、消費全產業鏈降本增效。由嵌入全球價值鏈(GVC)向振興“一帶一路”產業分工體系和區域價值鏈(RVC)轉變,應對歐美俘獲式價值鏈束縛和低端鎖定,減少疫情帶來的損失。
2.中巴經濟走廊對接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打造新疆沿邊沿海內陸協同開放新高地
目前,新疆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一港”“兩區”“五大中心”“口岸經濟帶”正在推進,新疆產品搭乘中歐班列“走出去”。烏魯木齊國際陸港、新疆塔城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加緊建設,“一核九區多節點”商貿物流中心布局全面展開,已形成全方位對外開放態勢。2019年新疆對外進出口總值1640.9億元,增長23.8%。構建樞紐經濟、門戶經濟、流動經濟,聯接陸海新通道,西部大開發進入新階段、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召開,構建沿海沿邊內陸協同開放經濟體。通過自治區高位推動,積極爭取國家政策支持,使新疆成為中巴經濟走廊上的產業集聚地和支撐區,推進南疆地區產業扶貧和鄉村振興,增進民生福祉,維護邊疆地區穩定和區域經濟和諧發展。
(1)依托喀什區位優勢,突出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節點城市
依托喀什“五口通八國、一路連歐亞”優勢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的結合點。運用喀什經濟開發區、綜合保稅區園區新經濟平臺對接中巴經濟走廊,使之成為中國連接中亞、西亞、南亞的主要節點樞紐和中巴經濟走廊的重要廊橋,聚集經濟要素,打造次金融貿易中心。
(2)發揮瓜達爾港口優勢,拓展與世界各國的經貿關系
發揮瓜達爾港口優勢,支撐中巴經濟走廊產業參與世界產業分工與貿易。瓜達爾港有望成為重要的國際自由貿易港與交通網絡節點,以及中國與南亞、中東乃至北非地區產業鏈樞紐,推動漁業、農產品、紡織品等具有比較優勢和國際競爭力的產品“抱團出?!保档蛧H貿易壁壘,并加速互聯網+新興產業引進,助力巴基斯坦擺脫經濟困境。
(3)以工農商全產業鏈集群支撐中巴經濟走廊長足發展
農業領域,發展農產品深加工,發揮中巴經濟走廊產業集聚效應,中國與巴基斯坦攜手布局輻射中亞、南亞甚至北非和歐洲的生產和銷售網絡。中巴經濟走廊連著國內外30億人口的市場,因此,利用資源互補和巴基斯坦原產地優勢,鼓勵大型跨國企業全產業鏈投資和并購,整合全產業鏈要素和市場,提升產品技術附加值和在GVC的地位和影響力,通過瓜達爾港將產品銷售到印度洋周邊國家和地區。工業領域,利用走廊原棉產地優勢發展棉紡織以及棉副產品深加工產業集聚,促進傳統產業轉移升級。加強雙邊和多邊在人工智能、北斗導航、綠色循環產業等戰略新興產業領域的合作,培養專項技術人才,加速人文交流合作。商業領域,拓展國際銀行保理、信用證、擔保、貸款業務,提升人民幣國際化水平,為中巴經濟走廊長足發展提供資金支撐和服務保障。
(三)中巴經濟走廊融入RECP,奠定“一帶一路”產業協同的基礎
盡管經濟全球化受挫,新冠疫情頻發,各國經濟下行。但是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RECP沖破重重阻力建設涵蓋近35億人口,GDP占全球經濟總量的三分之一的全球最大自貿區,亞太區域或將成為世界經濟發展中心。因此,中巴經濟走廊長足發展必然離不開與RECP的合作,須與RECP有效銜接,并與中蒙俄經濟走廊等六大經濟走廊協同發展,通過要素分工升級、創新驅動區域經濟增長,帶動“一帶一路”產業協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