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具備可持續發展特征的環境會計是日益嚴峻環境問題與會計理論相結合的重要產物,也是當前加強環境成本管理,促進經濟、社會、生態協調發展的重要工具。近年來,國內外環境會計理論研究和實踐研究活動取得了豐富的研究成果。本文系統地梳理了國內外環境會計研究最新進展,并對環境會計研究進行了簡要述評與展望,以期為未來的研究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核算
中圖分類號:F2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12.052
隨著全球資源環境問題日趨加劇,如何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保護生態環境成為一個熱門話題。為協調人類資源利用和環境保護的關系,環境會計主張將環境與會計結合起來,將自然資源納入會計核算,促使企業在實現自身經濟利益的同時重視生態效益,從而達到保護環境的作用。
1 國外研究綜述
1.1 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研究
環境會計信息作為企業對外披露其環境行為最直接的載體,其披露好壞將直接關系到該信息使用者的決策。其披露主要分為主動披露和被動披露。在主動披露中,經濟動機是企業環境信息披露的一個關鍵因素(Magnan,1999)。但由于缺乏披露標準,不同的公司在披露其環境會計信息方面存在很大差異,使得披露的信息不具有可比性(Peter,Bukar,2015)。在被動披露中,企業進行環境信息披露水平受法律制度、環境條例和披露條例的影響(Jorgensen,William,2006)。此外,國家監管也會對披露質量產生影響(Yusoff,2006)。在歐洲發達國家,高水平的國家監管和完善的法規使得環境披露數量和質量有了明顯的提高(Alin,2012)。在美國,環境管理制度推動了企業環境信息披露內容的完善,提高了環境績效的水平(Eisner,2004)。在日本,國家制定了多種環境法律法規,并將披露環境會計信息作為企業年報的重要組成部分。
1.2 環境會計核算研究
環境會計成本核算通常分為內部成本核算和外部成本核算,但由于企業對外部成本不敏感,所以常常容易被忽視(Peter,2001)。在進行環境會計核算時不應只考慮環境內部因素,還應把環境外部因素也納入核算中,并在國民經濟賬戶中建立一套完整的環境賬戶(Robert,2011)。隨著環境會計的發展,除了公司本身在完善核算,不同的組織和國家也在采取各種措施來完善和規范環境會計的核算。在2003年,聯合國發布環境核算手冊,通過該手冊對環境核算的方法、環境會計核算的相關賬戶以及賬戶對應核算的具體內容進行了說明,為各國開展環境會計核算提供了參考(Joy,2007)。在2018年,德國發布環境成本核算方法,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了核算的范圍,使環境成本的核算更為準確。
1.3 環境會計法規、政策制定研究
1998年,聯合國國際會計和報告標準政府間專家工作組通過了第15次決議。這次會議描述了企業的環境成本、環境資產、環境負債等,明確了其的確認、計量方法和披露方式。通過該決議,誕生了世界上第一部關于環境會計處理指南——《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and Report Position Announcement》。2001年,歐盟新的EMAS規章加強了環境績效的管理,完善了環境信息披露的內容。2005年,日本政府頒布了《環境會計指南手冊(2005)》,在該手冊中描述環境保護成本和收益的分類和核算方法,對合并環境會計、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環境會計數據分析指標進行了說明。2012年,聯合國頒布了自然資源核算標準SEEA(2012),標志著環境經濟核算的第一個國際統計標準誕生。該核算標準構建了以實物流量賬戶、環境活動賬戶和相關流量以及資產賬戶為核心的中心框架,形成了標準化的環境資源核算指標。目前,歐美國家和日本形成了一套包括環境會計核算、方法、信息披露以及自然資產核算等的法律規范體系,從而促進了環境會計的實踐運用。
2 國內研究綜述
2.1 環境會計與綠色會計的區別
西方綠色會計理論在我國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但對于綠色會計和環境會計的內涵尚未形成一致的看法。蔡昌(2000)認為環境會計就是綠色會計,它是在環境法律法規的基礎上,用貨幣計量企業環境方面成本效益,以此來對環境績效進行評價。樊淑萍(2009)也認為環境會計與綠色會計無區別,二者可以等同。當然也有學者認為環境會計不能與綠色會計等同。楊晶照(2003)認為環境會計是從宏觀層面出發,以貨幣計量某一地區環境資源與效益的綜合情況,并對其進行披露;而綠色會計是從微觀層面出發,主要針對企業,是在傳統會計系統的基礎上進行發展完善。
2.2 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與管制
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在中國的研究最早認為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等方面信息的披露都應該包括環境問題對企業的影響這個因素,企業不應該僅僅考慮貨幣信息,非貨幣信息也同樣很重要(孟凡利,1999)。而與國外大多數發達國家一樣,中國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主要為被動披露,披露效果受政府政策和監管等的影響。對于企業來說,政府管制力度越大,企業的環境信息披露的可靠性越強,質量也越高(李靜,2017)。此后,學者從不同行業出發對此進行了研究。在化工行業,行業有關環境信息披露的相關法律法規不夠完善,政府管制強度不高,使得信息披露行為缺乏主動性和有效的監督(唐文慧,2019)。在醫藥制造行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不全面,如在財務報告中披露在建工程等信息,對環保資產、環保負債等專項方面提及較少,此外披露的形式較為隨意。因此,需要政府加強管制和完善相關法規來增強監督,規范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王海婧,2018)。在煤炭行業,環境會計信息能按要求披露,但由于相關法規不健全,也沒有相應的環境會計監督機制使得政府管制力度不夠,披露質量不高(包華瑜,2019)。
2.3 環境會計的核算方法與體系建設
我國對于環境會計的研究時間較國外短,還存在一些不需要完善的地方,因此,不同學者從不同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從整體上來看,通過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可以對我國的林木、土地和水資源自然資源進行核算,環境會計核算的范圍不全面(高敏雪,2016)。而且除了上述三項資源外,我國環境會計核算常常只核算環境保護支出,而沒有對其他環境資源的使用等進行核算。此外,我國環境會計還未形成完善的核算體系,還需進一步發展和完善(左興睿,2018)。從公司角度來看,公司環境會計存在核算方法的規范性不強、核算的操作性不強,監督體制不健全等問題,應該規范相關的核算方法、完善監督體制以及加強環境會計人員的相關技能培訓(陸建民,2019)。從綠色稅收會計核算體系來看,存在規范性不強、綠色稅務體系不完善等問題,應該完善綠色稅收體系、建立合理的綠色稅收核算體系以及加強對環境會計的理論研究(謝阿紅,2019)。
2.4 環境會計法律法規建設與完善研究
我國環境會計雖然起步較晚,但隨著環境會計的發展以及我國對環境保護的重視,我國也開始相繼頒布了一些關于環境會計的政策法規。2010年環保部頒布《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指南》,在該指南中指明了環境報告應該披露的信息。2015年國務院發布了《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試點方案》,通過該方案確立了土地資源、水資源和林木資源的核算內容。2015年《環境保護法》的出臺,明確了政府的監管和企業保護環境的責任。2017年,上海證券交易所發布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評價辦法》,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評價的內容做了較詳細的說明,還給出了評價的方式與標準。2018年《環境保護稅法》的實施,闡明了環境保護稅的計稅依據、減免項目以及征收管理方法。
3 簡要評述與前景展望
通過國內外研究綜述,可以看出我國環境會計從無到有,在理論發展、實踐應用以及相關法律法規建設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但由于我國起步相對較晚,環境會計發展還不夠成熟,還存在著許多不足。在信息披露方面,與國外大多數國家一樣,信息披露主要采用被動披露,披露水平及效果受政府的政策和監管的影響。但是相對于國外來說,我國政府管制力度不大,相關政策和法規還不夠完善,使得環境會計信息披露還存在許多問題,披露的效果和水平與國外發達國家還存在一定差距。在環境會計核算方面,國外已經形成了核算的統一標準,有明確具體的核算方法且核算范圍在不斷的擴大。但我國并未形成規范的環境會計核算標準,核算體系不健全,核算方法也未明確,核算范圍較小,使得不同企業和行業之間的核算不具有可比性,同時在應用實踐時也會使得核算時出現各種問題。在環境會計相關的法規與政策方面,國外有專門的環境會計指南,并且對環境會計的各個方面作了具體的說明。而我國雖然已經制定了一些法規政策,在信息披露和三個自然資源核算做了較詳細的說明,但是我國關于環境會計的法規條例主要還是從宏觀層面出發的,針對性還不夠強,規定的內容還不夠全面。
隨著環境會計的理論研究和實踐的不斷推進,如何進一步提升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質量,明確環境會計核算方法,推動核算體系的完善將是未來研究的重要方向。此外如何結合最新實踐,不斷完善環境會計的法律法規,加強政府的管制作用也是需要進一步深入探討的重要問題。對于中國而言,在國家的倡導和指導下,環境會計將會取得長足發展,更好的協調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
參考文獻
[1]Jimsh.J.Corporate Environmental Disclosure in the Nigerian Manufacturing and industry [J].An International Multidisciplinary Journal Ethiopia,2012,(6):71-83.
[2]Joy E,Hecht.National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A Practical Introduction[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2007,(1):03-66.
[3]蔡昌.論環境會計[J].廣西會計,2000,(05):26-28.
[4]楊晶照.環境會計與綠色會計辨析[J].經濟師,2003,(09):192-193.
[5]孟凡利.論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及其相關的理論問題[J].會計研究,1999,(4):16-25.
[6]李靜.環境管制、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質量與市場反應——來自大氣污染行業的經驗證據[J].財會月刊,2017,(20):32-38.
[7]唐文慧.化工行業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研究[J].財經界,2019,(28):120-121.
[8]包華瑜,邱幸娜.山西煤炭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研究[J].綠色財會,2019,(07):50-56.
[9]高敏雪.擴展的自然資源核算——以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為重點[J].統計研究,2016,(33):4-12.
[10]左興睿.淺析我國環境會計核算[J].中國總會計師,2018,(08):112-113.
作者簡介:張海琳(1996-),女,四川樂山人,陜西理工大學管理學院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戰略成本管理與環境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