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鈺琳 陳蘇明
摘 要:近年來,教育部連續發文強調加強課程建設,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提出了科學化考核,提高課程挑戰度,加強學生能力和素質培養的要求。作為應用型課程,海關稽查課程增加了掃雷擂臺賽的方式,將理論與實務相結合,通過考核點燃學生的求知欲,推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關鍵詞:課程考核;教學改革;學習主動性;海關稽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12.071
1 課程考核改革的必要性
近年來,教育部連續發文強調了本科課程建設的重要性,指出了課程考核改革的必要性。2018年10月,教育部在《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中指出,高水平本科教育應當“科學設計課程考核內容和方式。”2019年10月,《教育部關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指出要激勵學生刻苦學習,“提升學業挑戰度,強化人才培養方案、教學過程和教學考核等方面的質量要求。”2019年10月,教育部發布《關于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指出一流本科課程應當科學設計課程考核。
課程考核既是對學生知識掌握程度的測試,更是激勵學生學習的推進器。教學考核方式越合理,學生在課程中的收獲往往越大。傳統的標準化考核方式過于強調死記硬,學生的深度思考和批判精神不足,難以發展高階思維課程。只注重學生記憶能力的考試形式內容, 既不能反映教學質量, 也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優秀的課程要引導學生“把新思想、新知識和已知的概念和原則聯系起來,然后再把他們應用到新情境中去”。
2 海關稽查課程考核改革實踐
海關稽查課程,是將現代海關管理與審計學相融合的一門課程,是一門強調理論與實務的結合的應用型課程,目的在于對學生稽查思維的培養。課程在傳授相關知識的同時,需要培養學生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鍛煉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與創新能力。海關稽查課程教學中的許多知識,不能僅止步于書面的理論教學,更需要引導學生通過自身的實踐才能準確的理解和獲取。為了強調知識的應用,海關稽查課程在2019年的教學中,增加了 “掃雷擂臺賽”的課程考核形式,嘗試通過考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強化對課程知識的掌握,達到對知識溫故知新、舉一反三的目的。力圖通過考核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并通過努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敢于質疑并且勇于創新的能力,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2.1 “雷”是考核的重點
“雷”,在考核中被定義為是違規、缺陷或者錯誤。一方面,海關稽查的重點是發現被稽查單位違反海關管理規定的疑點,并且獲取相關證據。在考核中,被稽查單位有意或者無意違反海關管理規定的行為,將導致被稽查單位的進出口活動的出現不真實或者不合法的情況,這些行為被定義為“雷”。另一方面,海關人員實施海關稽查的過程,從稽查方案的設計到執行,最后做出稽查結論的過程,既要選擇合適的稽查方法以便發現問題,又要做到程序合法。方法的不恰當可能導致海關稽查人員稽查過程中無法抓住重點,或者遺漏了被稽查單位的某些違反海關管理的行為,從而未能達到海關稽查目的。證據采集方式的不規范可能會增加證據收集的難度,甚至可能引起訴訟。這兩種情況,都增加了海關稽查的風險。因此在考核中,這些缺陷、不足或者錯誤,也被定義為“雷”。
前海關合作理事會秘書長的海斯先生曾表示:“海關不應是看門人,而應是一個鄉村警察,他應熟悉轄區內的情況,知道怎樣去處理不正常的情況。”可見海關稽查的核心,在于通過合法合規的程序,去發現和處理這些不正常的違反海關管理規定的情況。圍繞這個核心,考核的重點要求學生不僅僅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學會收集信息和發現問題。“雷”正是為了引導學生以問題為導向,抓住稽查的重點。
2.2 微視頻是考核的載體
隨著現代技術的提升,微視頻以其短小精悍、生動有趣而獲得了年輕人的喜愛。考核中以微視頻為載體有益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生主動學習的動力。微視頻的目的是將海關稽查課程中的知識點,以及上文中提及的錯誤或違規行為予以具體化,形象化。全體學生以自愿組合為主,教師指導為輔的原則,分為多個小組,根據各個班級總人數的差異,每組4至6人。每個小組選出組長一名,協調和負責全組的工作。每個小組形成一個學習共同體,結合本學期課程中學習到的知識點,模擬海關稽查工作實務,自行編寫劇本,共同拍攝微視頻。劇本允許學生發揮自己的創新能力,可以虛構相關故事情節,對相關案例予以詮釋。微視頻是學生小組合作的結晶,劇本的合理性與創造性,演出的投入程度與表達的精準度,配合的協調程度,視頻剪輯的合理性和戲劇性都將影響微視頻的效果。小組里每一位同學都要求投入到微視頻中演出中,微視頻的第一幕將以演員表的形式開啟,激發學生對微視頻的表演熱情。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稽查條例》第十一條,“海關進行稽查時,應當組成稽查組。稽查組的組成人員不得少于2人。”可見,現實中的海關稽查,強調團隊合作,共同完成稽查任務。微視頻創作過程強化了學生的團隊精神,讓他們懂得互相幫助,互相協作,借助團隊的力量來解決問題。 在微視頻鍛煉了學生團隊協作和溝通協調的能力,這是真實的海關稽查任務中不可或缺的能力。
2.3 “埋雷”是考核的關鍵
“埋雷”是指每個小組需要在微視頻中故意隱藏一些錯誤或者違規。為了引導學生從海關稽查人員和被稽查單位雙方的角度思考問題,要求每個小組既要有同學扮演海關稽查人員,又要有同學扮演被稽查單位,從雙方的視角出發,去設置缺陷和違規,將“雷”埋藏在微視頻當中。“雷”要努力地埋得巧妙,既要合情合理,又要能夠考察其他小組同學的“掃雷”能力,盡量讓“掃雷”的同學找不到“雷”。
各個小組在提交微視頻的同時提交“掃雷地圖”。掃雷地圖需要對微視頻中設計的錯誤或者違規進行具體說明,包括錯誤或者違規出現在微視頻中的具體位置,是怎樣的錯誤或違規,違反了哪一項法律法規的哪個具體條款,正確的處理方式應當是怎樣的。針對被稽查單位的出現的違反海關監管的事宜,還應當在掃雷地圖中具體說明海關稽查人員使用怎樣的稽查程序或者方法能夠發現該錯報,從而達到稽查目的。
真實的海關稽查要求具備多角度、多方位、全面分析問題的思維能力。學生的微視頻設計中,同一個稽查案例,學生既要從海關稽查行為的實施者角度進行思考,也要從稽查活動的相對人角度進行看問題,有助于學生加強對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的進一步理解,把書本上的知識立體化,完善知識結構,培養多維度辯證思維的習慣,提高分析稽查問題和解決稽查問題的能力。
2.4 “擂臺賽”是考核的高潮
學生努力創作的結果,需要一個展示的舞臺。每一個精心制作的微視頻,都將在課堂上向全班同學展示。微視頻播放過程由視頻制作小組主持。每一組視頻播放之前,由視頻播放小組組長現場抽取對應的掃雷小組。視頻播放完畢后,給予掃雷小組一定的討論思考時間,然后現場掃雷。回答不僅要指出視頻中出現的問題是什么,還需要說明違反的法律法規是什么,正確的做法是什么,應當采用什么樣的稽查思路來查發問題。如果掃雷小組放棄了作答,或者在規定時間內未能發現全部的雷,那么就進入搶答時間。搶答時間里任意小組均可搶答,為自己的小組搶答加分。最后視頻小組進行總結回應,公布“掃雷地圖”,由全體學生和老師一起來復盤視頻內容和掃雷地圖的合理性。
作為考核方式的一種,成績固然是一種激勵,更重要的是激發學生學習的深層次的內在動力。擂臺賽既是埋雷組和掃雷組的對決,也是各組之間微視頻的比賽。擂臺賽的方式通過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鼓勵學生通過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而獲得成就感,激發學生主動創新、主動學習的熱情。小組微視頻強調了小組的合作,擂臺賽激發了學生的斗志,微視頻與擂臺賽的融合鼓勵學生在競爭中提高, 在合作中成長。
2.5 成績是對努力的客觀肯定
考核成績是學生獲取的知識與能力以及努力程度客觀反映,是對學生認真學習的認可與激勵。為了提高考核成績的客觀性,學生的考核成績由小組得分和個人得分兩部分組成,既強調小組的團隊合作,又肯定學生的個人表現。小組計分細化到埋雷過程中的最佳劇情、最佳表演、海關稽查實施方最佳“雷”設計、被稽查方最佳“雷”設計、最佳掃雷地圖等細節,以及掃雷擂臺賽中的作答和搶答,個人得分則細化到最佳表演和勞動模范等細節上。
在評分方式上,除了常規的教師評分以外,融入了小組間的互評和組內互評等多個評價主體的評分。通過多個緯度進行評分,力求成績公正。小組間互評由每個小組派出代表組成評審團,對課堂上展示的小組微視頻和掃雷表現,按照評分細則進行打分。組內互評體現為對小組內各成員個體貢獻值的認可與評價。作為同組成員,由于相互間的實際的接觸、合作,相互間感受較為直接,可以對視頻設計、拍攝等作業過程中的合作精神、專業性、勤奮性、貢獻度等方面進行評價。小組考核與個體評分相結合的方式,可以減少部分同學“搭便車”的影響,對認真學習和考核的同學予以肯定。讓學生參與到相互的考核評價中來,體現出對學生在課程中的主體地位的尊重,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3 應用型課程考核改革的思考
本次考核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邀請學生進行了反饋,共回收有效問卷215份。其中86%的同學認為自己在本次期末考核中起到了重要作用,79%的同學對本考核方式表示了肯定,認為這樣的考核方式有利于自己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提升有所幫助。在知識學習方面,90%的同學認為本次考核方式有利于自己對知識的全面掌握,89%的同學認為本次考核方式有利于提升課后查閱文獻、資料等的積極性,92%的同學認為有利于小組成員間知識轉移,提升學習效果。在能力提升方面,88%的同學認為有利于提高自己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92%的同學表示有利于提高自己溝通和交流的能力,93%的同學認為這樣的考核方式有助于提高自己和他人的合作能力。另一方面,本次考核中仍然存在個別學生小組任務當中濫竽充數的情況。如何根據每個學生的特色予以引導,海關稽查教學團隊將繼續探索前行。
應用型課程強調對學生對知識的運化,強調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和創新的能力。本次海關稽查課程的掃雷擂臺賽考核設計改變了原來全靠死記硬背的填鴨式教育和考核模式,引導學生從各個角度收集資料,分析問題,主動進行思考,是一次有益的嘗試。課程考核既是對學生知識掌握程度的測試,更應當是與課程相匹配的激勵學生主動學習的推進器。
課程考核的形式、內容與設計影響著課程的質量,優秀的課程要求高質量考核。課程考核不能是為了考核而考核,而是應當作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僅是衡量學生學習情況的尺度,更是調動學生學習熱情的指揮棒,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與批判思維的促進器,引導學生將課程中的相關知識予以融會貫通內化為自己的能力。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應用型課程更需要通過考核鍛煉學生,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課程考核改革是課程建設的重要內容,是教育改革發展的要求,也是時代的要求。
參考文獻
[1]陳蘇明.海關稽查(第二版)[M].北京:中國海關出版社,2019.
[2]周海濤,胡萬山.研究生有效教學的特征——基于教育學研究生課程收獲影響因素的調查分析[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9,(02):24-29.
[3]董必榮,劉海燕.會計學一流課程建設的思考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19,(10):75-79.
[4]呂建強.我國普通高校學業考試的功能、問題與對策[J].江蘇高教,2010,(05):75-77.
[5]伊麗莎白·F.巴克利.雙螺旋教學策略:激發學習動機和主動性[M].古煜奎,等譯.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14.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9上海高校本科重點教改項目“高峰體驗教學模式在海關特色審計人才培養中的探索與實踐”,以及上海海關學院校級教改與研究項目“以‘學、訓、研為導向的情景模擬教學方法探索與實踐”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唐鈺琳(1976-),女,重慶人,上海海關學院講師,審計專業實驗室主任,主要從事海關稽查等課程與實驗室教學研究;陳蘇明(1965-),上海海關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海關稽查和會計學等課程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