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碩,劉坪,楊鑫,何燕,蘇鵬(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勤務學院油料系,重慶 401331)
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勤務學院油料專業的專業背景課程,軍用油料質量管理課程具有實踐性和理論性均較強的突出特征。該課程植根于《軍用油料技術管理規則》《軍用油料監督管理細則》和《軍用油料質量管理細則》等法規制度,內容囊括軍用油料的生產、運輸、接收、儲存、發出、加注和使用等環節中的質量管理體系。通過學習軍用油料質量管理法規制度,學員可以了解油料質量管理法規制度的發展動態和部隊油料質量管理事故案例,牢固樹立油料質量安全意識,具備分析和解決部隊油料質量管理難點問題的能力[1]。近年的課程教學實踐表明,軍用油料質量管理課程的教學中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導致學員不能利用課堂所學習的理論知識完全解決實際工作中面臨的油料質量管理難題。因此,在今后課程教學改革探索中,第一要務就是全力提升該課程的教學質量水平,提高學員獨立分析和解決實際工作中的油料質量管理難題的能力。
目前,軍用油料質量管理課程教學還存在教學內容規章制度多、教學模式單一和考核方式不夠完善等待改進之處。針對上述不足,急需對現有的課程教學模式和考核方式進行分析總結,努力摸索出更適宜的課程教學模式和考核方式,進一步增強學員分析和解決油料質量管理難題的能力,培養出適應部隊轉型建設的應用型人才[2]。
油料作為一類重要的軍事物資,是保障武器裝備充分發揮戰斗效能的基礎[3]。軍用油料從煉油廠生產到武器裝備使用,大多會經歷運輸、接收、儲存、發出和加注等多個環節,在各個環節中參加作業人員多,操作規程復雜,油料接觸設備多,作業程序規范性、技術性強,若不加強有效的質量管理,就容易發生銅(銀)片腐蝕、混入水分雜質和不同牌號油品混用等油料質量事故[4]。不同于地方油料,軍用油料往往會進行一定時間的儲存,但儲存時間不能無限延長,因為油料在儲存中會發生蒸發、氧化等現象,導致質量變化和數量損失,嚴重的質量變化會影響油料的使用性能,給用油裝備帶來危害。因此,重視和加強軍用油料質量管理,對于充分發揮武器裝備的戰技術性能具有重大意義。
作為軍用油料技術保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完善和修訂軍用油料質量管理法規制度,可以進一步保障武器裝備的用油安全。軍用油料管理人員要熟悉相關的質量管理法規制度,學會分析和解決實際工作中遇到的油料質量事故案例[5]。目前,隨著軍隊訓練任務的增加,裝備用油質量事故發生頻次明顯增加,這主要是由于專業的油料質量管理人才匱乏所致,對軍用油料生產、運輸、接收、儲存、發出、加注和使用等各環節的各項法規制度理解還不夠深入,未達到法規制度活學活用的實踐要求。通過軍用油料質量管理課程的學習,樹立學員的油料質量管理意識,熟悉先進的質量管理法規制度,合理利用所學理論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工作中遇到的油料質量事故難題。
軍用油料質量管理課程涉及油料質量管理規章制度、油料生產、運輸、接收、儲存、發出、加注、使用環節的質量管理和油料質量事故預防等,理論性較強,現行教材未全面反映軍用油料質量管理的現狀。若僅學習質量管理的相關法規制度,則達不到深入了解軍用油料質量管理的實際方法和應用情況的目的。相較于實踐操作,學習法規制度相對枯燥乏味,這也是導致不能充分激發學員學習熱情的主要因素。同時,為便于學員更好掌握油料質量管理的規章制度,建議將“文字型”的規章制度轉化為“圖表型“的質量控制流程圖。比如,接收散裝油料作為油料供應和保障工作的重要環節,其具有參加作業人員多、操作規程復雜、油料接觸設備多、作業程序規范性和技術性強的特點。因此,為防止在接收環節發生質量事故,制定了嚴格的質量管理規章制度。但實際授課表明,學員對這些“文字型”的規章制度的理解和掌握效果不理想,將其轉化為“圖表型”的質量控制流程圖如圖1所示。

圖1 散裝油料接收質量控制流程圖
目前,該院軍用油料質量管理課程采取以課堂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該模式難以讓學員吃透規章制度背后的質量管理“智慧”。鑒于此,雖然在課堂上設計了一些問答互動環節,但這仍然不能達到完全調動起學員學習主動性的目的。因此,針對這種傳統“填鴨式”授課方式,可以轉變為以學員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具體來說,首先,讓學員制作PPT結合自己的理解講解規章制度的上下溯源,即“為什么這么規定?這么規定可以避免哪些質量事故?不這么規定可能會誘發哪些質量事故?”。然后,讓有疑問的學員提出不能深入理解的法規制度,并讓別的學員積極發言回答。最后,授課教員針對學員們提出的問題和回答進行總結講評,對發言積極和回答提問準確的學員進行表揚,并作為評判平時成績的主要依據。這樣讓大多數學員都可以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充分激發起他們的學習熱情,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課終考核作為教學過程必不可少的環節,不僅可以幫助教員檢驗該門課程的教學效果,還可以考察學員對該門課程知識點的掌握情況[6]。目前,軍用油料質量管理課程采用的平時表現成績和課終卷面考試成績相結合的方式,其中前者占比20%,后者占比80%。課終卷面考試采取閉卷考試的方式,這種考核方式易使學員養成平時不認真學習,課終臨時抱佛腳突擊復習的不良學習習慣,對于激發學員的學習積極性不利。同時,這種考核方式僅能反映學員對油料質量管理法規制度“死記硬背”的熟練程度,不能反映學員是否已具備分析和解決實際工作中可能面臨的質量事故的能力。
若將授課重點放在學習軍用油料質量管理法規制度方面,這將達不到為部隊培養出急缺的創新型和實用型人才的目的。軍用油料質量管理這門課程側重點應放在實踐應用方面,這就要求授課教員除了熟悉法規制度之外,還應當定期赴相關任務部隊調研油料質量管理情況,摸清部隊用人需求,精心收集教學素材。同時,定期組織學員前往部隊實地參觀,向相關人員了解和學習如何保證軍用油料在接收、儲存、發出、加注和使用等環節的質量安全,明確軍用油料質量管理的工作流程,歸納總結部隊好的經驗做法,進一步提出具有創新的想法。通過前往部隊開展現地授課,不但可以使學員對軍隊油料質量管理現狀有一個初步了解,還可以加深理解油料質量的好壞對于武器裝備戰技術性能發揮的重要性。
結合前期在部隊精心收集的一些典型油料質量事故案例,首先簡要介紹質量事故的經過,并引導學員思考導致這些質量事故的原因;然后,交流和討論處理此類質量事故的應對措施;最后,針對此類事故案例的特點,總結經驗教訓,得到預防類似事故再次發生應采取的措施。軍用油料質量管理課程與實際操作緊密相關,將法規制度講解與典型質量事故案例結合起來開展教學,在課堂中鍛煉學員分析質量事故產生的原因、危害以及應對預防措施,進而可以達到深入理解案例背后的法規制度的目的。
作為教學過程的最后環節,須采取多種形式進行課程考核,綜合體現學員的平時表現、實踐操作和課終考核成績。同時,在課終考試題目中可適當增加一些質量事故案例分析題目的占比,引導學員結合法規制度,各抒己見,針對特定的質量事故案例發表觀點,啟迪學員的發散性思維。
針對目前軍用油料質量管理課程教學中存在的教學內容規章制度多、教學模式單一和考核方式不夠完善等問題,文章提出在今后教學過程中要增加實踐教學環節、多采取案例教學法和對學員進行綜合考核等教學改革建議,進一步提高學員的自主學習以及全面分析和解決難點問題的能力,激發學員發散思維,為部隊培養出更多勝任轉型建設所需要的軍用油料質量管理專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