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瑛
當今中國制造業發展到達一定程度,要求企業不斷更新改造自身管理模式,從而適應日益激烈的國際貿易競爭趨勢。創造企業價值最大化和不斷增值是股東和投資者所關注的核心所在。因而需要制造業企業加強全面預算管理機制,尤其是持續改善中的固定資產預算的日常化管理,推動產業自動化程度升級換代不斷提高,從而降低產品及服務的成本,這個創新思路需要企業管理者更多的探索。
制造業企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改革開放40年,中國的制造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企業各項管理越來越精細化。固定資產預算管理作為企業長期投資,是股東和投資者和企業管理者非常關注的重點。本文打算從固定資產預算管理方面,包括固定資產投入前期的預測分析和決策,投入過程中的全程跟蹤監督,針對該項目投資與相關銷售成本利潤及現金流的影響,設計和關注財務分析指標的問題進行探討。本文重點研究的是生產經營用固定資產,與企業生產經營相關,匹配企業經營規模和預測未來發展趨勢,具有實現企業快速成長的理論意義。同時具有制造業企業實際運營中加強自動化投入,節約成本,提供企業經濟效益的實踐意義。
一、制造業企業的業務特點及固定資產預算管理的必要性
(一)制造業企業的業務特點
通常的制造業企業具有比較完整的供產銷的價值鏈,第一,資金的籌集;第二,設計研發產品;第三,生產產品,包括原材料供應,計劃生產,批量生產,設備維護,質量檢驗,最后生產出合格的可以市場銷售的產品;第四,銷售產品;第五,各個業務的財務核算,最后形成財務成果。
制造業企業的每一個職能部門,上下游部門,就像流水線一環套一環,發揮著自身的作用。不斷改善和提高效率是制造業的績效考核的重要指標之一。ERP資源共享的工作模式應運而生,相關人員完成自己部門的操作,最后所有工作流的結果匯集到財務部,財務成果的形成與再分配。制造業企業跨部門運營具有復雜性和長期性的特點,需要施行全面預算管理機制,其中資本預算的制定和日常化管理更是緊密結合,績效考核提上管理層會議日程。
(二)制造業企業固定資產預算管理的必要性
1.有助于自動化程度的提高
制造業企業尤其需要重視和加強固定資產預算的管理,有助于自動化程度的提高,從質的變化上擴大企業產能,從勞動密集型轉化為現代自動化生產,推動現代化制造技術進步。
2.有利于提高產品的經濟增長點
高效的規模化生產,實現降低成本的目的,有利于提高產品的經濟增長點。作為制造業與不斷改善和提高的經營方針一致。制造業企業一般都是重資產企業,先不說廠房是自有還是租賃的,我們這里就討論生產設備的投入與相關產品產出,毋庸置疑,高度自動化生產模式是降低產品成本的重要手段。
3.保證資產安全
加強固定資產預算管理,還需要跟進日常管理,有利于保證企業資產安全,做到賬實相符。
4.有利于企業經營發展
制造業企業固定資產預算管理結合現金流的預測,可以讓企業的日常經營財務指標更健康,與決策層未來發展預測步調一致。
二、制造業企業固定資產預算管理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公司經營者對固定資產預算的日常管理意識不高
一般企業管理層或者經理層認為一年一度的全面預算大部分工作是財務部的工作,分解到每年度,每季度和每月度的目標分析和跟蹤。他們只提供自己部門費用的預算金額,人工則由人事部門負責。固定資產作為資本預算,一般在預算審批的時候提供項目投資的決策分析,包括投資回收期,凈現值的計算等。審批之后,跟蹤每月的銷售業務就無人問津了,導致企業年度利潤表看似盈利,但是不考慮成本效益的投入產出比,并不能讓股東或投資者滿意。
(二)投資決策評估方法過于傳統
目前大部分企業還是選擇非折現的回收期法,風險意識高的企業會選擇折現的回收期法,顯而易見,大家都喜歡投入的資本能夠盡快回本,提高固定資產的流動性,降低風險;很少企業同時會選擇回收期法和凈現值法,或者傳統的內含報酬率法,和修正的內含報酬率法。所以需要我們去關注項目投入開始,不管項目周期長還是短,項目收益率高于資金成本率的差額部分。
(三)固定資產預算執行困難,沒有有效監控考核機制
年初預算制定的固定資產清單,在實際經營期間,由于外部市場經濟環境的變化和不確定因素,公司戰略調整,預算也應該根據實際生產情況,新產品研發等及時調整。這其中不包括,有生產管理者偷梁換柱,故意用預算內額度去采購其他預算外的生產工具及小設備,原因可能是他不愿意重新申請新的固定資產,畢竟固定資產預算申請流程需要準備決策分析資料等,花費時間精力。此時,財務部的資產管理人員就要嚴格把關,區分預算內,預算外,一一對應,實現有效監控。
(四)現金流的控制風險增加
固定資產預算作為資本預算,屬于投資活動的現金流,與經營活動和融資活動分列現金流量表三個主要部分。資本投資金額大,周期長,確保企業有充足的現金流,如果資金壓力大,就應該考慮合適的融資手段。
固定資產現金流和營業資金現金流都應該是企業正常經營帶來的利潤中產生,如果目前沒有足夠的現金流,但是要預測固定資產投入未來能為企業帶來的利潤可以補償現在的現金流出。一般企業管理者往往關注當年實現的利潤,和經營性現金流,而忽視固定資產投資產生的長期現金流出和回報,導致企業規模快速擴大的同時,資金鏈跟不上,所以深刻一點的財務總監都知道現金流量表比利潤表更重要。
三、改善制造業企業固定資產預算管理水平的對策
(一)提升固定資產預算管理意識
首先,從財務管理的角度,要規范財務制度,明確職責,完善每年的全年固定資產盤點制度;財務部設置專門資產管理專員負責固定資產預算的申請審核、使用情況、轉移監督和資產報廢等賬務處理。制定預算調整后事項,固定資產審批流程。比如在經濟環境發生變化時,公司最高層管理者可以依據變化迅速反應,調整當年經營戰略,減少原材料采購計劃,停止所有固定資產預算執行,視情況單獨審批確實需要執行的固定資產。接下來就是現金為王,全球收縮戰略。在這個過程中,財務部門嚴格把關。
其次,從資產使用部門的角度,建立臺賬管理,資產名稱標簽,月度循環盤點。日常統計資產的使用狀態,區分正常使用,閑置,轉移,待報廢,造成資產閑置的原因和解決辦法。每月匯報給財務報表進行披露,以期提高生產運營的效率。
(二)改善投資決策評估方法
根據企業估值的理論基礎,回報高于成本原則,確定項目相關假設,包括項目自由現金流,資本成本(貼現率),和企業對風險的容忍度。結合投資項目的周期和指標的優缺點來決定啟用合適的決策評估方法。首先,定義投資價值的分類,該投資引起的銷售增長,設備更換或升級,自動化項目,生產成本改善,采購部門,質量部門,行政管理部門,技術創新等類別。其次,提供決策分析材料,包括項目名稱,初始投資額,用于計算的訂單量,改善前與改善后的比較,每班產能,每班作業人數,每班作業時間,人工小時成本,生產周期,設備小時成本,人工工時;90%的預估收益和節約,ROI%的計算過程。再次,每個投資項目與對應的KPI考核指標掛鉤,引起的結果可能是人工節約,其他相關費用節約,原材料降價,原材料使用增效,直接人員還是間接人員的人數節約等,并做到每月統計跟蹤。最后,建立銷售和邊際貢獻和初始投資額和投資回報的依存關系,直觀的反映企業固定資產投入給投資者的回報。
(三)加強預算執行力,建立監督考核機制
首先,制造企業生產部門設立自動化部門,參與生產第一線的流程改善,車間第一線全員參與持續改善計劃,每月統計非增值工時,區分固定資產投入自動化生產,提高生產效率,節約人工成本,納入績效考評指標,季度營運部會議匯報考評結果,根據節約金額適當給予直接責任人現金獎勵。其次,由于自動化生產,其他成本節約的統計,比如水電費,模具維修費用,材料消耗的節約,同樣納入績效考核指標,給予直接責任人現金獎勵,并全廠通報,積極鼓勵全員參與持續改善。 最后,財務報告中,同樣納入節約成本,并持續跟蹤分析,實際節約金額與去年同期比較,和預算節約金額比較,指向最高管理層匯報,為實現年度經營目標做出貢獻。
(四)控制現金流風險
在評價投資方案時,需要了解兩個基本概念,即資本成本和現金流量。資金成本是取得并使用資金所負擔的成本,一般評估投資項目都用資金成本作為貼現率,即企業假設該投資項目是否能接受的最低報酬率。現金流量,一般包括初始現金流量,營業現金流量和終結現金流量。企業的風險預警機制需要分別通過風險管理體系以及現金流管理體系來共同構建,保證企業能夠及時發現現金流風險并有相應的應對機制。企業應加強現金流預算管理工作并完善信息化風險管理工作,為企業的發展預留出一定的資金空間,保證現金流通正常,控制固定資產現金流風險。
四、結語
隨著中國制造業的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的調整,企業管理者更加依賴精細化的財務管理。資本投資一直占據著現金流的大部分資源,財務人員應該打破傳統,不斷創新構建和擴延新的分析指標,以適應市場經濟激烈競爭下企業的發展。本文闡述了企業固定資產預算管理存在的問題,并對應提出了解決對策,從而提高自動化生產水平和生產效率,實現規模化生產,降低產品成本。總而言之,固定資產預算管理和智能化投資,關聯了產品成本和現金流的回報,確保產品市場競爭力和企業行業競爭力。
(作者單位:阿蓓亞塑料實業(上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