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宏理
隨著近些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企業經營內外部環境發生較大的改變,近幾年來財務舞弊事件增多,使得企業內部控制越來越關注內部審工作。很多企業雖然成立了獨立的內部審計部門,并將其作為內部控制的重要管理措施,由此可見內部控制與內部審計存在密切的練習。獨立的內部審計工作能夠為企業內部控制提供有效保障,因此需要確保內部審計工作的獨立性。本次研究主要針對企業內部審計獨立性對內部控制的影響展開分析。
我國內部審計工作的發展時間短,雖然大型企業都設置了內部審計機構,但是由于其工作內容的特殊性,既從屬于企業同時又對企業起到監督的作用,因此內部審計工作的獨立性對于其作用的發揮會產生較大的影響。若內部審計工作缺乏獨立性,必然會影響內部審計結果的客觀性,管理層無法通過內部審計結果了解企業的經濟發展狀況,必然會對企業的經營決策造成消極影響。因此內部審計工作需要堅持獨立客觀的原則,為企業內部控制提供有效的保障,也是我國企業目前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一、企業內部審計獨立性的概述
(一)內部審計獨立性的內涵
內部審計的獨立性是指內部審計工作需要保持相對獨立,不受任何部門及人員的影響,內部審計部門與被審計對象不應該存在利益關系,審計人員與被審計部門的工作人員無經濟來往或親屬關系,不能兼職內部審計工作。內部審計部門作為一個獨立的部門,需要對審計范圍內的各項業務進行獨立審核與評價,確定該項業務是否遵循企業的方針與規程,是否合理的利用企業資源,并對被審計部門提出相應的意見,幫助其更好的履行自身的職責。
(二)內部審計獨立性的特點
內部審計獨立性的特點主要集中在以下幾方面:①內部審計機構的獨立性:《內部審計具體準則》中有明確的規定:內部審計機構作為一個獨立的部門,不能隸屬于其他職能部門,同時也不能聽命于其他職能部門領導或總經理的指令,主要審計內容為企業內部的各項業務,給出的內部審計報告則直接提交給內部審計委員會,直接由委員會對審計報告進行評估,且評估結果直接對董事會負責。但是由于我國很多企業所設置的內部審計部門職能與關系不明確,導致內部審計部門在企業內部組織結構中處于一個比較尷尬的地位,與其他部門經常存在利益關系,這就導致了為了讓報告更加完美,可能會掩蓋部分事實,導致管理層無法了解企業的真實經濟狀況,無法保持內部審計工作的客觀性。②審計人員的獨立性:內部審計人員不能是兼職,必須要保持獨立工作。但是目前很多企業都沒有設置獨立的審計部門,導致內部審計工作通常是由會計人員或財務總監兼職負責,內部審計作為一項獨立的工作,需要客觀的對企業經營活動以及財務活動進行監督,但是由于內部審計工作通常是由其他職能部門的人員兼職負責,導致其可能受到上層領導的壓力而在審計報告上弄虛作假,導致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受到影響。③內部審計業務的獨立性:內部審計工作并不是絕對獨立的,內部審計業務主要是根據各項會計原始憑證、出納報表、會計賬本等一系列財務活動,對企業采購、生產以及銷售等一系列經濟活動進行有效的監督與審核。內部審計工作需要對企業經濟活動進行客觀評價,因此與企業的各項業務應該無經濟利益,但是其作為內部控制的重要途徑,能夠輔助經濟業務的開展。④內部審計工作的獨立性:內部審計工作從計劃到提交報告的整個階段都需要保持獨立性,避免對內部審計工作的影響。內部審計機構需要按照我國相關法律法規保持客觀獨立的原則向提交相應的計劃,并且向內部審計委員會以及董事會負責。內部審計工作不應該受到任何部門以及人員的干擾,總經理以及各部門領導都不能干預內部審計工作的開展,不然會影響內部審計的客觀獨立性。
二、企業內部審計獨立性對內部控制的影響
(一)提高企業經濟管理水平
財務管理作為企業內部控制的重要環節,確保內部審計工作的獨立性對于提高企業經濟管理水平,規范經濟業務活動具有重要影響。企業需要制定配套的經濟管理制度,并確保該制度能夠有序運行。內部審計的職責是對企業的經營管理狀況進行客觀評價。經濟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首先需要符合相應的法律法規,因此管理者需要立足于長遠的發展,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但是有些管理者由于不熟悉經濟管理制度,或者是為了以權謀私,制定的經濟管理制度不完善,部分企業的經濟管理制度過于滯后,沒有及時更新,限制了企業的發展。內部審計獨立性能夠為企業經濟管理提供客觀的評價,這主要是由于內部審計機構獨立于企業其他職能部門,既需要考慮企業的發展,對企業經濟狀況的評價不應該偏向于任何部門,同時內部審計獨立性又要根據各部門的經營狀況,指出經濟管理中不合理的地方,從而完善相關的管理制度。經濟管理制度的制定者與執行者缺乏創新意識,在熟悉了傳統的管理模式之后,不愿意突破傳統的管理制度的束縛,阻礙了企業經濟管理的發展,內部審計工作獨立于企業各項業務活動,能夠推動經濟管理制度的發展。
(二)降低企業的經濟風險
企業經濟風險主要來源于籌資風險、投資風險、資金回收風險等方面,而內部審計的獨立性能夠有效規避企業經濟風險。企業籌資通常是為了擴大生產規模或者是調整資金機構,籌資活動雖然次數少但是金額相對較高,是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內容。內部審計獨立性越高,審計結果的客觀性也越高,因此能夠有效降低籌資風險。有些企業經營者考慮到籌資金額的大小偏向于債務籌資,沒有考慮到其中的風險,而內部審計則能夠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合理評估不同籌資方案的風險,選擇更加合適的籌資方案,避免企業出現經濟風險。投資活動往往是為了未來獲取相應的收益,但是由于收益的不確定性,導致投資存在較大的風險,有些決策者沒有對投資風險進行過多考慮,被短期收益所迷惑,從而出現投資失敗的情況,這就導致企業不良負債增加。獨立的內部審計能夠客觀對投資項目進行評估,并將項目可行性提交給董事會,是預防投資風險的重要措施。內部審計保持良好的獨立性還能夠為銷售業務提供有效指導。企業在銷售商品時所簽訂的合同是資金回收的重要憑據,為了減少不必要的經濟糾紛,審計人員需要采取有效的手段對合同簽訂進行監督與控制,尋找合同中的漏洞,從而提高合同的實效性,從而提高資金回收效率,避免企業發生資金短缺的情況。
三、提高企業內部審計獨立性的策略
(一)完善內部審計相關法律法規
目前我國政府雖然發布了《審計法》以及《注冊會計師法》等相關法律法規,但是內部審計獨立性相關法律法規仍不夠健全,僅有《審計法》中有關于內部審計的相關條款,但是缺乏對于內部審計獨立性的具體描述,這就導致很多企業鉆空子、甚至曲解內部審計獨立性的內涵,導致我國企業內部審計工作比較混亂。例如很多企業管理者不在意有沒有成立獨立的內部審計機構,只是迫于審計的要求成立了審計部門,但是也只是形式上的成立,從實際內部審計現狀來看,無論是人員配置、審計范圍以及審計程序都沒有做到獨立,導致內部審計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因此需要從法律層面上來進一步明確內部審計的目標、職責、義務、機構設置等內容,需要貫穿于企業內部審計的方方面面,明確內部審計獨立性,并從法律層面上描述內部審計機構設置、職能范圍以及工作規范,從而為企業內部審計的開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
(二)完善企業組織結構
企業組織結構與內部審計獨立性之間存在密切的相關性,內部審計獨立性能夠為企業管理提供良好的環節,但是企業組織結構混亂會導致內部審計失去獨立性,成為領導遮蓋事實真相或者是謀取私利的工具。因此需要合理處理好股東、董事會、監事會、總經理以及各職能部門領導之間的管理。首先需要調整股權結構,由于我國很多企業存在股權過于集中的情況,這就導致公司治理比較復雜,大股東在公司決策中具有絕對控制權,而董事會也只能聽命于大股東的指令,導致少數股東權益無法得到保障。同時很多企業的監事會形同虛設,職能不清晰,有些企業的監事會是由董事兼任,直接參與企業經營活動,這違反了監事會設立的初衷,或者是監事會沒有實權,無法指導企業經營發展。此外,企業高層需要做好自身的本職工作,不能出現逾權管理的行為,是強化內部控制的重要途徑。
四、結語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的不斷加速,雖然很多企業管理層認識到內部審計工作對內部控制的影響,但是在實際執行方面仍存在很多問題,導致內部審計獨立性較低,限制了企業的發展。因此需要認識到內部審計獨立性對企業內部控制的影響,確保內部審計機構以及業務的獨立性,同時政府也要不斷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為內部審計工作的開展提供有效的法律支持。
(作者單位:南京鋼鐵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