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是一個世界,它平行于我們的現實世界。想象一下,我們把世界上所有小說擺放到一起,假使有人全部讀過,那他體驗的將是一個多么龐大而有趣的世界。我們會發現,這些小說構成了一個自給自足、彼此呼應的獨立世界——小說的藝術世界。
小說世界與我們的現實世界形成了一種奇妙的關系:是太陽與月亮的關系——彼此獨立彼此映照;是人與鏡子的關系——既真實又虛幻;是猴子與井底之月的關系——撈起的是精神的月亮。所以說小說寫作的根本在于如何處理小說與現實的關系,包括小說家獲取現實、洞察現實、想象現實的能力。現實龐大、復雜而無序,小說解釋這種龐大和復雜且使之有序化。美國小說家喬伊斯·歐茨說:“寫作就是為了假裝自己獲得了對世界的通曉。”將現實世界藝術化的過程即小說誕生的過程。在過分現實的世界里,藝術或藝術化是稀缺的,所有的藝術都是走在走進現實,繼而逃離現實,期待某一刻超越現實的路上。
對現實的處理能力決定小說寫作的成敗,諸多出色的寫作為對新現實、新經驗的處理提供了可能。比如對現實的處理方式就有兩種成功嘗試:一是強化現實——使現實更加強有力,更加傳奇、殘酷,比如英國小說家麥克尤恩就是一位強烈的現實主義寫作者,他的《水泥花園》《堅果殼》等均為此類;一是弱化現實——使現實更加日常、瑣碎,表達向內心轉向,比如加拿大小說家門羅,她是日常精致的心理現實主義寫作,細膩而深刻,她的《逃離》《多維世界》等即是此類。
知名小說家李師江的最新中篇《老骨頭》,是一種弱化外部現實沖突,強調內心沖突的向內寫作,堪稱女性版的《老人與海》,寫女性生命的韌性和極限。廈門大學徐勇教授在本期刊發的關于李師江小說的評論中指出:他的小說一再表明,荒誕而現實,詩意而殘酷,戲謔而同情,其實是可以彼此相通的。《老骨頭》是否在延續這種“相通性”呢?本期散文“實力”欄目推出福建散文新秀綠萍,綠萍的寫作細膩而不失寬闊,未來可期。特別策劃以福建女詩人為主的“女詩人小輯”,祝各位婦女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