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海驁
“中國人都很聰明,我不覺得在技術層面上會有多難。我看到難點是:在利用工業云實踐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越來越強調IT與OT的融合,但是在企業當中往往IT人不懂OT,OT人也不懂IT,這是目前最大挑戰。”2021年1月初,梁乃明,西門子數字化工業軟件全球高級副總裁兼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在接受筆者采訪時透露,到2021年4月,西門子將會提供MindSphere的私有云部署方式,這“將是整個工業領域開始大量應用工業云的一個節點和關口”——其中,如何讓企業用戶的IT和OT進一步融合,成為突破這一關口的關鍵:“如何讓IT人更了解企業的這些運營、產品的工藝、智造規劃、產品營銷,反之亦然——也就是說,要讓采購部門、產品設計部門、市場部門等業務部門能夠真正利用企業IT系統中的數據。”梁乃明說。
2天后,2021年01月19日,西門子數字化工業軟件就與騰訊云正式簽訂合作協議,協議的主角是Mendix——一個2018年8月西門子以6億歐元收購的低代碼應用開發平臺——“通過與騰訊的深入合作,西門子將進一步向中國企業釋放我們領先的低代碼開發平臺能力,而這種能力在今天,已經是企業數字化戰略中最不可或缺的重要構成。”梁乃明在新聞稿中如是說。
而對于中國的工業企業來講,隨著Mendix落地騰訊云,解決企業IT與OT融合問題,也許又多了更清晰和可實踐的方法。要說清楚Mendix在此過程中將發揮怎樣的作用,則必須要從MindSphere開始。
MindSphere最早源自西門子的數字化服務部門:為了響應用戶對現場數據采集的需求,西門子的數字化服務部門在綜合應用西門子傳統自動化硬件和工業軟件技術的基礎上,基于Cloud Foundry開發的架構在SAP HANA云平臺上構建了一個操作系統:依托西門子自身的網關類硬件產品,與眾多具有以太網通訊能力的設備進行聯結,收集和傳輸設備的運行數據。
到2018年9月19日,MindSphere落地阿里云時,西門子提供的“從虛擬到現實”的三層產業業務邏輯說明中:最頂層是來自虛擬世界的PLM軟件套件、軟件工具和應用程序;最底層則是接近西門子傳統自動化業務、來自現實世界的設備層,包括工業設備、傳感器和執行器等;在兩者之間就是MindSphere。
很顯然,MindSphere的初衷,就是要將現實世界中智能化設備(如傳感器、PLC等)用數據化的方式進行了定義和管理,同時,為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之間的雙向數據交流提供了一種技術標準——這實際上就是一種將IT和OT進行深度融合的模式:其關注的重點,始終是應用企業的現實業務本身,而實現的,則采用了IT技術。
然而,雖然MindSphere從業務邏輯上,具有了實現IT與OT的融合必要的數據基礎和能力空間,但是距離真正可實踐的融合,還差最后一步:對于各個業務部門來說,想要利用MindSphere收集到的數據,并將其真正變成對優化業務有價值的分析結果,依然需要具有相當的IT能力——寫程序的能力,或者將自己的業務需求轉變成IT語言。這就類似于:MindSphere在虛擬和現實之間建立了一條高速公路,不斷從現實世界運送各種新鮮蔬菜到虛擬世界,但是業務部門的廚藝不佳,面對各種食材,要么自己學習廚藝,要么請一位高明的廚師。
Mendix的出現,實際上就是為了解決這個最后一步的問題。
作為一家伴隨著云計算應用而誕生的新興公司,Mendix為終端用戶提供的是一個PaaS平臺。而與其他的PaaS平臺不同,Mendix 實際上是面向業務。簡單地理解,Mendix是一個提供給業務人員的“編程系統”:傳統的企業級應用開發,需要經歷包括企業業務需求收集、系統開發進行開發和測試,再測試、再運行,直到最終的企業級部署等一系列過程,而且參與其中的,不僅僅是企業的業務部門,更多是IT部門來完成后期的應用開發、測試和部署。這就使得企業級的應用開發,需要跨越從業務部門的需求到IT部門的生產的鴻溝——溝通成本高、效率低是顯而易見的。Mendix的出現,很好地解決了這樣的問題:通過部署在云端的可視化模型,企業的業務部門人員無需代碼級的操作,即可以根據現實的業務需求,輕松滴搭建出一個可用性非常高的應用程序。
“Mendix提供的方法比傳統應用程序開發要快10倍——這個結論是企業用戶給我們提供的反饋——這主要是因為Mendix的開發具有全局化的觀念:從最初的構思到最后的生產和部署,Mendix能夠在整個應用程序產生過程中加速,而不僅僅是在開發過程當中加速。”西門子2019大中華區用戶大會期間,時任Mendix首席營收官Eric Erston在接受筆者采訪時強調,在傳統的應用開發中,有60%的時間都花在收集需求的環節中,這其中,又有75%的時間會用于應用的再測試,然后再運行…… “Mendix實際上是把業務和IT完全的融合起來,這才是我們真正加速的秘訣所在。”Eric Erston說:“通過Mendix的平臺,通企業用戶可以更加便捷、快速地在MindSphere平臺上開發相應的應用。”
很顯然,Mendix的出現,使得企業級用戶對MindSphere的使用更加具有針對性,更加簡單,可直接關聯業務。更重要的是:應用企業在應用技術過程中,將掌握更多的主動權——在一個IT技術主導未來趨勢的當下,掌握更多發展的主動權,在很大程度上就代表了用戶將獲得更多安全感。
雖然,從整個西門子產品架構上,Mendix、MindSphere和數字雙胞胎之間的關聯,都已經被定義成是為了實踐工業企業進階的方法論和具體工具、方式,但是對于Mendix,可能西門子還有其他的一些考慮——西門子希望Mendix能夠跳脫出工業范疇,服務更廣大領域的企業類型。
“Mindsphere是一個很自然制造閉環的延伸,而Mendix則更像是一個橋梁。”在與騰訊云簽約后,梁乃明再次接受采訪時強調:Mendix對于制造業來講,其可以幫助應用企業打通企業對數據、應用的管理,并借此“很快地開發或培育一些創新的應用,或者隨著市場客戶消費習慣改變,產生一些新的 APPs來服務客戶,讓客戶有一個更好的體驗。”基于這一點,梁乃明認為,“Mendix不僅能在制造業發揮更大的價值,而且在保險、金融、交通、政府等其他領域也是有非常大的市場發揮空間”,因此西門子數字化工業軟件也將在中國市場“開拓西門子客戶群體以外的新市場”。
事實上,單純從產品角度講,Mendix被西門子收購之前就不是專注工業領域的。王炯,Mendix中國區總經理在接受采訪時就強調:“Mendix并不挑行業,挑的是應用場景。如果從行業的角度來說,地產、工業、服務、教育……,Mendix幾乎適合所有的行業,這些行業案例在全球都被驗證過。”因此,被西門子收購以后,依然服務廣泛類型的企業用戶,也順理成章。
但從MindSphere和Mendix的關系不難看出,西門子收購Mendix的目的,顯然是為了使得其MindSphere工業云平臺的應用門檻更低,以便能夠更快速地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說,擁有Mendix低代碼開發能力,實際上是MindSphere相較于市場上其他同類產品的一個競爭優勢。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將兩者分開,各自獨立運營,則MindSphere的“低門檻”優勢將不再明顯,那么西門子收購Mendix的意義何在?“我們堅信用了Mendix之后,可以幫助企業用戶在MindSphere上更加快速地發掘IoT和工業物聯網在制造業方面的價值。所以我們認為這二者絕對是互補的。”梁乃明在回答筆者相關提問時說:“只是在西門子數字化工業軟件,我們始終堅持采取開放的基礎架構,Mendix也是一樣:Mendix不是只能與MindSphere結合,而是面對各種平臺都要保持開放,這才能夠給客戶帶來最大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