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倩

編者按:2021年,是偉大的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自建黨以來,中國共產黨緊緊依靠人民,跨過一道又一道溝坎,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為中華民族作出了偉大歷史貢獻。為慶祝黨的百歲華誕,本刊特約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專家學者,梳理黨史上的重要事件,講述黨史上重要人物的光輝事跡,回顧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不懈奮斗的光輝歷程。
馬錫五(1899—1962),本名馬文章,陜西省志丹縣人。1930年,他參加了劉志丹領導的紅色游擊隊,1935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3 年,陜甘寧邊區政府在各分區設立高等法院分庭,由各分區專員兼任分庭庭長,時任隴東分區專員的馬錫五把這個兼職實實在在地做起來,不單抓生產、管政務,還親自斷案。
封捧兒(封芝琴)婚姻糾紛案,是馬錫五審理案件中最有名的一樁。封捧兒從小就由其父封彥貴包辦,與張金才之子張柏訂婚。封捧兒長大后,封彥貴嫌棄張家貧困,又將女兒高價許配給他人。與張柏情投意合的封捧兒暗中通知張家,張金才遂召集親屬20余人,夜入封家將封捧兒搶去。封彥貴將張家告到縣司法處,縣司法處不經調查研究,即判處張金才六個月有期徒刑,其他人科以勞役,封捧兒與張柏婚姻無效,但對封彥貴出賣女兒的不法行為卻不予追究。封捧兒悲憤交加,步行七八十里山路趕到慶陽縣城,向馬錫五當面告狀。
馬錫五受理此案后,帶人到村里進行詳細調查,在完全掌握整個案情和當事人情況,又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后,在當地召開群眾大會,重新公開審理封捧兒婚姻糾紛案。經過審理,作出如下判決:依法撤銷華池縣司法處的判決;張金才深夜聚眾搶親有礙社會治安,判處短期徒刑,對其他附和者給予嚴厲批評;封彥貴貪圖彩禮,干涉女兒婚姻自由,判處勞役;封捧兒與張柏婚姻自主有效。對這個判決,群眾認為合情合理,交口稱贊,受罰者甘心服罪,封捧兒和張柏更是歡喜。《解放日報》對此進行報道,評述了馬錫五審判方式的特點,認為這是邊區司法戰線的偉大創舉。后來,邊區文藝工作者以此為素材,編寫了鼓詞《劉巧兒團圓》和劇本《劉巧兒告狀》,以后這一故事又被改編為膾炙人口的評劇《劉巧兒》。
排除“謀財殺人”嫌疑案,是馬錫五審理的另一起著名案件,此案讓他被群眾稱頌為“馬青天”。曲子縣發生了一件殺人案,蘇發云兄弟三人被縣司法處認定為殺人嫌疑犯,關押一年之久。但因證據不足,縣司法處既不能定案,又不敢果斷地排除嫌疑。馬錫五多次深入當地進行調查研究,最終排除了蘇氏兄弟的殺人嫌疑,宣布無罪釋放。后來查明,殺人的是拐騙犯杜老五。真相大白之后,“馬青天”的名號傳遍陜甘寧邊區。
深入調查研究、依靠群眾、重視證據,馬錫五創造的“馬錫五審判方式”,樹立起邊區司法工作的一面旗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馬錫五歷任最高人民法院西北分院院長、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等職,1962年4月病逝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