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2021年,是偉大的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我們黨立志于中華民族千秋偉業,百年恰是風華正茂!為慶祝這一重大歷史時刻,更為了讓后人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本刊編輯部特邀專家學者編寫《百年百詞話我黨》,以短小的詞條形式,擷取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復興歷程中的100個重要歷史事件,真實生動地再現百年大黨的光輝歷程和豐功偉績,在本刊上、下半月刊連續刊發。
16. 西安事變
隨著日本帝國主義在我國華北地區加緊侵略,中華民族面臨嚴重危機。國民黨愛國將領張學良多次勸諫蔣介石停止內戰、一致對外,都被拒絕。1936年12月初,蔣介石到西安迫令張學良、楊虎城立即率部開赴陜北前線“剿共”,張、楊決定發動“兵諫”。12月12日凌晨,東北軍和第十七路軍協調行動,扣押了蔣介石,囚禁了陳誠、衛立煌等國民黨軍政要員,隨即通電全國,提出改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內戰等8項抗日主張。中國共產黨在事變前沒有與聞此事,事變爆發后,張學良致電中共中央,希望聽取中共意見。中共中央以大局為重,確定了用和平方式解決事變的方針。17日,以周恩來為首的中共代表團到達西安,與張、楊懇切會談,并接見各方人士,力爭和平解決西安事變。在周恩來與張學良、楊虎城的共同努力下,蔣介石被迫作出了停止內戰、聯紅(軍)抗日等承諾。西安事變在國共兩黨重新合作的客觀形勢逐漸成熟的時候,起了促成合作的作用。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成為時局轉換的樞紐。從此,十年內戰的局面基本結束,國內和平初步實現。
17. 盧溝橋事變
從1937年5月起,日軍在北寧鐵路沿線以及豐臺、盧溝橋一帶頻繁進行挑釁性的實彈演習。7月7日夜,日軍一部以一名士兵失蹤為借口,要求進入北平西南的宛平縣城搜查,中國守軍拒絕了這一無理要求。當交涉還在進行時,日軍即向盧溝橋一帶的中國守軍發動攻擊,并炮轟宛平縣城。中國守軍第二十九軍一部奮起抵抗,給日本侵略軍以沉重的打擊。日本帝國主義以制造盧溝橋事變為起點,發動了蓄謀已久的全面侵華戰爭。中國共產黨高舉抗日大旗,在事變的第二天就通電全國,發出號召:“全中國人民、政府和軍隊團結起來,筑成民族統一戰線的堅固長城,抵抗日寇的侵略!國共兩黨親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進攻!驅逐日寇出中國!”同日,毛澤東、朱德、彭德懷等紅軍領導人致電蔣介石,表示紅軍將士愿意“與敵周旋,以達保土衛國的目的”。黨的各級組織積極動員民眾參加抗日戰爭。盧溝橋事變揭開了中華民族全面抗戰的序幕。
18. 南京大屠殺
1937年12月13日,日軍占領南京。在日本華中方面軍司令官松井石根、上海派遣軍司令官朝香宮鳩彥王和第六師團長谷壽夫等人慫恿指揮下,日軍在南京地區燒殺淫掠持續6周之久。中國平民和被俘士兵被集體槍殺、活埋、刀劈、焚燒以及用其他方法處死者達30萬人以上。同時,南京市1/3的房屋被燒毀,幾乎所有的商店被搶劫一空。日軍除殘酷屠殺無辜外,還肆意強奸、輪奸中國婦女。在占領后的一個月中,南京市內就發生2萬起左右的強奸、輪奸事件,連八九歲的幼女和六七十歲的老嫗都難以幸免。許多婦女在被蹂躪后又慘遭殺害。伴隨著屠殺和奸淫的是大規模的搶劫和縱火破壞。浩劫之下,昔日的六朝古都成了一座尸體遍地、滿目瘡痍的死城。南京大屠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極端殘暴的法西斯獸行。抗戰勝利后,甲級戰犯松井石根被遠東國際軍事法庭處以絞刑,谷壽夫被引渡給中國政府處死。
19.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九一八事變尤其是華北事變后,中國的國際關系和國內階級關系發生了重大變化。中日民族矛盾已上升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中華民族面臨的主要問題就是抵抗日本的侵略,挽救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機。順應時代的需要和人民的呼聲,中國共產黨率先倡導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構筑中華民族抗擊日本侵略的血肉長城。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中國共產黨就發表宣言,表達了誓死抵抗日本侵略、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決心。中國共產黨與主張抗日的第十九路軍簽訂反蔣抗日停戰協定,參與組織察哈爾抗日同盟軍,并率先在東北嘗試運用抗日聯合戰線的策略開展抗日斗爭,使遼闊的白山黑水成為中共領導的抗日武裝直接對日作戰的第一個戰場。1935年華北事變后,面對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機,中國共產黨發表《八一宣言》,呼吁各黨派、各界同胞、各軍隊停止內戰,集中一切力量為抗日救國神圣事業而奮斗,并領導發動了“一二·九”愛國抗日運動。在隨后召開的瓦窯堡會議上,中共中央正式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新策略。
1936年間,中共中央逐步實現從“反蔣抗日”到“逼蔣抗日”再到“聯蔣抗日”政策的轉變,并促成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國共內戰宣告結束。1937年年初,中共中央向國民黨五屆三中全會提出“五項要求”和“四項保證”。盧溝橋事變后,中共中央向國民黨提交《中國共產黨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中國共產黨的民族義舉和全國軍民的抗日浪潮,匯成推動國民黨走向抗日的歷史洪流。面對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的威脅,國民黨最終放棄“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由妥協轉趨強硬。西安事變后,國民黨開始采取聯共抗日的政策。盧溝橋事變后,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發表《中國共產黨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蔣介石發表對中共宣言的談話,事實上承認了中國共產黨的合法地位,從而宣告第二次國共合作正式建立,標志著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中國共產黨成為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中流砥柱,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人民革命力量在抗日戰爭中得到了空前壯大,成為決定中國政治前途的根本力量。1945年8月,日本帝國主義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取得了偉大勝利。
20. 八路軍
根據國共兩黨達成的協議,1937年8月22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發布命令,將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8月25日,中共中央軍委發布紅軍改編為八路軍的命令,9月正式改稱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朱德任總指揮,彭德懷任副總指揮,葉劍英任參謀長,左權任副參謀長,任弼時任政治部主任,鄧小平任政治部副主任。八路軍全軍約4.6萬人,下轄第一一五師、第一二〇師和第一二九師。為保證對八路軍的絕對領導,同年8月底,中共中央書記處決定成立前方軍分會(后稱華北軍分會),朱德任書記,彭德懷任副書記。同時,還決定各師成立軍政委員會。10月,將政訓處改為政治部,進一步加強了軍隊政治工作和黨對軍隊的領導。紅軍改編后,迅速開赴華北前線,開展獨立自主的抗日游擊戰爭,建立敵后抗日根據地,成為打擊日本侵略者的主要軍事力量。抗戰勝利后,1947年10月1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發表,這是全軍性改稱“人民解放軍”的重要標志。到1948年年初,全軍各部隊均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