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清泉 肖遠龍 楊兆光 吳振江 孫亮慶



摘要:為有效利用棉花種質資源,對11份抗逆種質資源的主要產量性狀、纖維品質性狀以及抗蟲性進行分析鑒定。結果表明:這11份材料各性狀間的變異系數為0.04%~26.09%,變幅較大,其中單鈴重、果枝數、單株成鈴數和籽棉產量變異系數較大,分別是11.44%、11.22%、20.13%、26.09%;籽棉產量的平均值為2842.98 kg/hm2,以中JL16最高、GGK-2最低,兩者相差2843.34 kg/hm2;纖維品質整體表現一般,變異系數較小,纖維長度平均是28.52 mm,馬克隆值平均是5.52,斷裂比強度平均是31.79 cN/tex,有5份材料的比強度在“很強”等級檔及以上;通過卡那霉素抗蟲性鑒定,中JL16、中J0141和中J0805的抗蟲性較好。經綜合比較分析,中JL16和中J0805在產量、抗蟲和抗逆方面均表現較好,可加以重點改良和利用。
關鍵詞:抗逆性;棉花;種質資源;主要性狀
中圖分類號:S562.0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143(2021)01-0026-05
DOI:10.3969/j.issn.2095-3143.2021.01.005
Abstract:In order to effectively utilize cotton germplasm resources, the main yield traits, fiber quality traits and insect resistance of 11 germplasm resources with stress resistance were analyzed and identif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variation coefficients of the characters among 11 materials ranged 0.04% to 26.09%, and the variation coefficient of single boll weight (11.44%), number of fruit branches (11.22%), number of bolls per (20.13%) and seed cotton yield(26.09%) were large. The average seed cotton yield is 2842.98 kg/hm2, among which JL16 is the highest and GGK-2 is the lowest, with a difference of 2483.34kg/hm2. In terms of quality,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fiber quality was general, and 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is small. The average fiber length is 28.52 mm, the average micronaire value is 5.52, and the average breaking strength is 31.79 cN/tex. There are 5 materials which the specific strength is at the level of “very strong” or above. Through the identification of insect resistant to kanamycin, Zhong JL16, Zhong J0104 and Zhong J0805 have better insect resistance. Through the comprehensive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Zhong JL16 and Zhong J0805 perform better in terms of yield, insect resistance and stress resistance, and can be improved and utilized.
Key words:Stress resistance; Cotton; Germplasm resources;Main traits
棉花不僅是我國重要的經濟作物,還是紡織工業的主要原材料,在國民經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由于我國人口快速增長,對棉花的需求量越來越大,1980年之后,中國已經是世界上棉花生產及消耗的最大國,進入2000年以后,中國每年的棉花進口量超過世界上任何國家,中國人民對棉花的消費在世界棉花市場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2]。棉花傳統育種著重于高產優質,然而隨著對棉花需求量增大,耕地資源的減少,棉花種植區域、種植模式改變,自然環境惡化,水資源匱乏等因素影響,現代育種對抗逆性要求越來越高,我國棉花科研工作者越來越重視對棉花抗逆性的研究(尤其是對抗蟲、抗除草劑、耐鹽、耐旱、耐澇、耐熱、耐冷等種質資源的收集、挖掘、創新工作),這對培育出具有高產潛力、功能齊全、抗多種非生物因素逆境條件的棉花新品種有著重要意義[3-9]。作者于2019~2020年對11份抗逆棉花種質資源進行田間生物學性狀調查,以了解其抗蟲性、產量和品質性狀,旨在為棉花新品種(系)的培育提供參考。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材料與設計
試驗材料共11份,分別為耐鹽的中J0710(代號為1)和中J1907(代號為3)、耐旱的中J0958(代號為2)和中J0169(代號為4)、耐低溫冷害的中JL16(代號為6)、抗草甘膦除草劑的中J0141(代號為7)、中J0805(代號為8)、GGK-2(代號為9)、208(代號為11)和209(代號為10),不耐旱的中S9612(代號為5,對照)。于2019~2020年種植在江西省棉花研究所科研基地。試驗田肥力中等、土層深厚、地面較平坦。每份材料種兩行,行長7 m,行距1 m,株距0.48 m,密度2.4萬株/hm2,田間管理與常規大田管理相同。
1.2試驗方法
棉花吐絮期調查株高、果枝數和單株成鈴數(每個材料調查10株)。此外,收花期采收棉株中部果枝第1~2果節吐絮正常的50個棉鈴,曬干后測定單鈴重、衣分,并取纖維樣品寄送農業部棉花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安陽)進行纖維品質五項指標檢測。
在田間利用卡那霉素沾葉法對棉株進行抗蟲性鑒定。即于棉花苗期用脫脂棉球或柔軟且吸水性較好的刷子在棉株頂部倒2片幼嫩葉片上涂抹4 g/L的硫酸卡那霉素溶液,第8天調查葉片變化情況。若葉片出現黃色斑塊,為不含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棉株,認為此類棉株為非抗蟲棉;若葉片無黃色斑塊表現正常,為含有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棉株,認為此類棉株為抗蟲棉。對抗蟲棉進行標記,以區分抗蟲棉和非抗蟲棉。
1.3數據處理
所有原始數據利用Microsoft Excel 2007進行整理。將2年各性狀的平均值作為該性狀的最終表型值。
棉花科學,2021,43(1):26-30[]孔清泉,等:對11份抗逆棉花種質資源的主要性狀分析
2結果與分析
2.1主要性狀分析
2.2.1變異系數
根據調查結果對11份材料的11個主要性狀進行統計分析。從表1可看出單鈴重分布在4.1~6.06 g,平均值為1.96 g,變異系數為11.44%,其中有5份材料的單鈴重大于5.0 g,分別是1號、2號、3號、6號、10號。單株果枝數分布在12.4~19.0個,平均值是16.11個,變異系數為11.22%,單株果枝數最多的是9號為19.0個,其次是8號為18.0個。單株成鈴數為27~52個,平均值為38.25個,成鈴數最多的是6號,其次是1號、2號、5號,變異系數為20.13%。在品質性狀方面,5項指標的變異系數均較小,為0.54%~4.86%。
2.2.2產量性狀
從表2可以看出,各材料的籽棉產量為1859.61~4702.95 kg/hm2,平均值為2842.98 kg/hm2,變異系數為26.09%,產量最高的是6號,其次是1號、8號、2號。各材料的衣分為38.11%~44.75%,變異系數為5.06%,其中有8份材料的衣分超過40%。各材料的株高為106.8~142.4 cm,平均值是123.27 cm,變異系數為9.29%。由這些性狀的變異系數來看,說明這11份材料的產量受基因型影響較大而差異明顯。
2.2.3纖維品質
由表3可見,纖維長度平均是28.52 mm,大部分材料(9個)在“中絨”檔,以7號材料最好,為29.5 mm,10號材料最差,為27.5 mm;馬克隆值平均是5.52,均在C2等級檔,以9號材料最好,為5.20;斷裂比強度平均是31.79 cN/tex,其中7號材料達到“高強”檔,2號、3號、5號、9號達到“很強”檔[10]。品質性狀整體表現一般,但斷裂比強度有些材料表現較好,如7號達到34.9 cN/tex、9號達到33.35 cN/tex。
2.2田間卡那霉素抗蟲鑒定結果
經田間卡那霉素抗蟲性鑒定, 6號、7號、8號材料的抗蟲性表現較好。
3討論與結論
農業生產中非生物逆境脅迫是影響作物生長發育和產量的最主要因素之一,由于棉花的耐旱性、耐鹽性均較糧食作物強,隨著糧棉爭地矛盾的日益突出,不適宜糧食作物種植的旱地、鹽堿地、沿海灘涂成了棉花種植的另一個選擇[11],因此對棉花新品種抗性的要求將會越來越高。目前中國已培育和創制了大量抗逆棉花新材料,為棉花的抗性育種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基礎[12]。本研究通過對這些材料兩年的試驗數據進行分析,結果表明:雖然這些材料具有一定抗逆性,但其纖維品質有待改良。可以通過不同的遺傳改良方式(系統選擇、雜交、復交、回交、遠緣雜交等傳統育種手段和分子標記輔助選擇、基因聚合等分子育種技術),把多種優異性狀聚合為一體,創造高產、優質、多抗、廣適的棉花新材料,為培育突破性棉花新品種奠定基礎。
通過對11份抗逆種質資源的11個性狀的分析,表明供試材料各個性狀的表現存在變異,尤其是產量性狀變異明顯,因此在育種工作中,對這些材料要根據不同育種目標從中挑選利用或有針對性的進行改良。通過比較分析,從這11份抗逆性材料中挑選出高產材料3份(6號、1號、8號),抗蟲材料3份(6號、7號、8號),既高產又抗蟲材料2份(6號、8號),供新品種選育利用。
參考文獻
[1] 鄧艷鳳,肖水平,柯興盛,等. 一批早熟棉育種材料F1代主要性狀的主成分分析[J].棉花科學,2019,41(02):14-19.
[2] 杜珉. 世界棉花生產與市場貿易[J]. 農業展望, 2006, 2(3): 32-36.
[3]郭三堆, 王遠, 孫國清, 等. 中國轉基因棉花研發應用二十年[J]. 中國農業科學, 2015, 48(17): 3372-3387.
[4]劉超, 朱彥卓, 代文俊. 等. 轉基因棉花抗逆性研究進展[J]. 湖南農業科學, 2014(15): 32-35.
[5]李菲, 龔記熠, 李欲柯, 等. 抗旱耐鹽植物功能基因發掘及其在棉花育種中的應用[J]. 分子植物育種, 2019, 17(22): 7395-7400.
[6]陳旭升, 鄒奎, 許乃銀,等. 棉花耐鹽性遺傳育種研究進展[J]. 江西農業學報, 2005(02): 68-72.
[7]王俊娟. 棉花抗冷性鑒定及相關基因的表達研究[D]. 北京: 中國農業科學院, 2016.
[8]楊婷, 贠平, 汪嬡嬡, 等. 棉花耐澇相關種質資源遺傳多樣性分析[J]. 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 2014, 23(06): 889-894.
[9]黃云,藍家樣,陳全求,等.淺述棉花的抗逆性與抗逆育種研究進展[J].棉花科學,2015,37(1):3-9.
[10] 楊偉華, 許紅霞, 王延琴, 等. NY/T 1426-2007. 棉花纖維品質評價方法[S]. 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 2007:2-3..
[11] 王遵親. 中國鹽澤土[M]. 北京:科學出版社, 1993.
[12] 孟超敏, 蔡彩平, 郭旺珍. 棉花抗逆育種研究進展[J]. 南京農業大學學報, 2012(5):2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