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愛輝
摘 要:創新性人才培養對《資產評估》課程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傳統的課程教學方式沒有根據這一市場需求進行相應調整。基于此,論文分析了目前《資產評估》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從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過程等方面對《資產評估》課程教學設計與教學策略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創新型人才;《資產評估》;教學設計與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11.073
0 引言
創新型人才是富于開拓性,具有創造能力,能開創新局面,對社會發展做出創造性貢獻的人才。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對于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提高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因此,我國高等教育要以大力培養創新型人才為目標,在專業教育基礎上,以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為重點,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課堂教學中的教學方法是影響高校創新人才培養的一個重要方面,它對學生的思維具有一定的導向作用。高校要以課堂教學為切入點,完善課堂教學方法,深化教學改革,為培養創新型人才做出貢獻。
資產評估行業已成為我國市場經濟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該行業要求資產評估從業人員掌握經濟、會計、金融、稅務、財務管理、法律等相關基礎知識。正因為這樣,資產評估課程涵蓋的知識面很廣,需要不同學科的知識,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應用型學科,授課時需要獨特的教學方法。而傳統的資產評估課程教學模式很難滿足創新人才培養的要求,因此,改革資產評估教學方法迫在眉睫。
1 《資產評估》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 以書本知識為主,與實踐需求脫節
目前國內高校使用的資產評估教材邏輯性強,能清晰地反映學科體系的基本原理。然而,大多數教材沒有根據市場需求及時加以調整。在資產評估教學中,往往以書本知識為主,由于書本知識沒有跟上市場需求的步伐,從而,導致在資產評估教學中,所教內容與實踐脫節,不利于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的培養。
目前在資產評估教學內容上主要存在如下三方面的問題:第一,在資產評估方法方面,詳細介紹了成本法、市場法和收益法這三種基本的評估方法,但這三種方法以外的方法,涉及得不多;此外,這三種基本評估方法的理論基礎很少涉及。第二,新出現的知識講解不多,例如2016年頒布并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資產評估法》以及新的資產評估準則等,則很少涉及。第三,在不同資產價值評估中,主要偏重于傳統的資產項目評估,如機器設備評估、房地產評估、無形資產評估和企業價值評估等;與之相對應的是,對于市場上存在大量需求的機動車評估、礦業權評估和珠寶鑒定等專業資產評估則涉及較少。
1.2 教學方式單一,互動性不強
長期以來,我國高校大多以教師在課堂上講授理論知識為主,再結合習題,幫助學生掌握書本知識,《資產評估》課程的教學也不例外。
在知識傳授上,主要通過教師采用板書與PPT相結合的方式,在課堂上面對面地給學生講解資產評估的基本理論和評估方法以及重要知識點。在教學的內容上,往往主要來源于教材。在學習上,學生主要通過課堂聽課、做筆記、看書等方式被動接受知識,然后通過做大量練習題來鞏固所學知識。在考核上,往往沿襲了傳統的考核方式,即期末采用閉卷考試,再結合平時成績,給出一個綜合成績。
這種傳統的“一言堂”課堂,強調老師為課堂主體,忽視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片面強調灌輸方式,教學模式單一,教師和學生之間鮮有互動。加之,資產評估是一門專業性和實用性都很強的課程,而教材中的理論知識很難直觀地展現資產評估的過程和特點、單純的講授方式難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學生會覺得課堂枯燥,對資產評估的學習積極性不高,教學效果差。
1.3 缺乏實踐教學環節,實操能力差
理論上,在教學過程中,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同等重要;然而,在實際教學中,理論教學往往優先于實踐教學,即先完成課堂理論知識的教學,然后再進行學生實務能力的培養。把兩者割裂開來,不僅容易造成學生學到的理論知識不能及時應用于實踐,難以形成實務工作中的評估思維,而且更嚴重的是在時間不夠充足的情況下,往往就擠掉了實踐教學環節。
作為專業選修課或方向必修課,《資產評估》課程往往只安排了32個學時。要在這么短的時間內,把涉及面較廣、難度較高的資產評估理論講完講透,顯然是不現實的。因此,教師只能選擇性地講一些最基本的、相對重要的理論知識,實踐教學就不用說了。這種“以課本為主,缺少實訓環節”的教學模式,往往會導致學生對資產評估的認識停留在紙質書本上,理論水平較高,但實操能力差,不能很好地滿足市場對評估人才的需要。在沒有設立資產評估專業的學校中,更是如此。
2 基于創新型人才培養的《資產評估》課程教學設計與策略
資產評估是一項實踐性與技術性很強的學科,特別在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過程中,資產評估教學不能只滿足于對理論知識的講授。要求學生在掌握相關的評估理論基礎上,使理論和實踐能夠緊密結合起來,培養能夠適應社會和現代企業發展的具有扎實理論和實踐能力的資產評估人才。圍繞這一目標,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資產評估》課程的教學可以從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過程三個方面進行設計。
2.1 豐富教學內容,拓寬學生知識面
針對目前大部分資產評估教材中沒有涉及三種基本評估方法的理論基礎這一點,老師在課堂上可以增加這些評估方法的理論基礎,以便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這些評估方法,并在以后的實踐工作中能合理地選擇評估方法。此外,為了應對新的市場需要,還可以講解一些新的評估方法(例如期權法),為以后可能出現的新的評估業務提前做好準備。
對于不斷出現的新內容,可以通過以下兩種方式讓學生加以了解。第一,在與課本知識關聯的地方,把新知識補充進去。例如,在講解資產評估主體時,可以補充《中華人民共和國資產評估法》中資產評估主體的權利和義務等內容。第二,如果課時不夠,或者需要補充的新內容太多的話,可以給學生提供相關信息,引導學生查閱資料,進行自主學習。例如,引導學生到中國資產評估協會網站上查閱并學習新的資產評估準則等。
此外,在教學內容的時間布局上,盡可能做到主次分明,以便在有限的學時內,盡可能多地講解更多的知識。對于需要重點掌握的知識點以及現實工作中業務量較多的資產的價值評估,可以多分布一些課時,給予更詳細、更深入的講解;與之相對應,對于那些容易掌握的知識點以及業務量相對較少的資產的價值評估,可以少分布一些課時。
2.2 教學方式多樣化,激發學生興趣
多年來,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習慣了傳統的“老師施教、學生接受”的授課方式。在這種填鴨式的教學中,老師無法及時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同時,學生被動接受知識,深入思考的不多。在基礎學科中,這種方式的弊端可能還不明顯,但是在實踐性很強的學科中,例如資產評估,這種方式培養出來的學生,往往理論與實踐脫節,導致面對具體的評估業務時,不知如何開展工作,出現“高分低能”現象。要改變這種情形,就必須改變傳統的以老師為主的單一教學方式,做到以學生為主的多樣化教學,以便激發學生學習熱情,讓學生成為主動學習者。與此同時,教師的主要職能轉變為教學的引導者,教師提供學習資料,實現知識的傳遞,并靈活利用多媒體等設備進行輔助教學,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提升教學質量。結合當前情況,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1)線上學與線下教相結合。收集好的網絡資源(比如MOOC)或者自創資源,讓學生在線上學習,并把沒有掌握或者掌握不夠好的知識點匯總,然后,老師再針對這些問題,通過網絡或在線下給學生一一講解。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自主安排學習,從而積極性更強;而且老師的講解更有針對性,教學效率更高,效果更好。這種方式可以把傳統的課堂教學優勢和網絡在線學習的優勢結合起來,使各種教學資源、各個教學要素和教學環節,經過整合、組合、互相融合,在整體優化基礎上產生聚集效應,從而促進傳統教學方式的根本改變,達到培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目標。
(2)課堂教學與綜合練習相結合。現有的《資產評估學》教材,各章節的內容往往是獨立的,后面的習題也側重于本章節的知識點。但是,在資產評估實務中,不僅需要從業者掌握單個的知識點,而且更需要從業者具有對單個知識點進行綜合運用的能力。為了在現有的條件下,盡可能提升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可以結合現實中的資產評估業務,設計一些把前后知識點關聯起來的練習題,讓學生做綜合練習,并根據答題的反饋情況,有針對性地加以講解。
(3)理論教學與案例教學相結合。在課堂教學中,加大實踐教學比例,將理論教學與案例教學相結合,可以促進學生理論聯系實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提供現實中發生的評估案例,或模擬現實中的一些情境,結合理論知識點,列出一系列問題,引導學生查閱資料,展開討論,并適時地根據討論情況加以引導,這樣不僅能讓學生切身感受到資產評估實務中可能面臨的問題,而且有助于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學習和理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討論問題的設計中,盡量把書本上的知識點與現實情境結合起來,即模擬現實中的資產評估業務,并把理論知識的傳授融入案例分析中。例如,為了幫助學生掌握資產評估假設這一知識點,可以讓學生在給定的案例或模擬的情境中,討論是不是可以同時采用任意兩個假設。在討論過程中,學生不僅要對資產評估假設的含義及運用的前提條件進行學習,而且還要思考不同假設之間的兼容性,從而把該理論知識與實踐聯系起來。
2.3 規范教學過程,嚴格要求學生
為了培養出適應市場需要的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資產評估專業人才,除了豐富教學內容、改變單一的教學方式以外,還必須對教學過程進行規范,來嚴格要求學生。具體地,可以從以下方面去實施。
(1)加強課堂管理。盡管教學方式不再局限于傳統的傳授式模式,教與學的地點也不再局限在有形的教室里面,但還是存在課堂的,只是現在的課堂既可以是線上課堂,也可以是線下課堂。無論是有形的還是無形的課堂,都要對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管理,比如按時進入課堂學習、按時參與討論、按時做課堂練習等。在課堂里,教師要能隨時掌握每個學生的行為,并采取相應的行動,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課堂參與度。
(2)以評促學。由于傳統的評價模式,并不能全面地衡量學生對資產評估相關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靈活運用能力,因此,要摒棄傳統的以考試成績為主的評價模式,要使評價更為科學、更能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知識,并提升知識運用能力。在實際操作中,可以考慮在理論成績基礎上,加大平時考核比例。比如,將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積極性、案例分析情況、課堂參與討論情況、課后作業完成情況等作為評價的一部分,以提升評價的全面性。在課程開始時向學生公布成績評判制度,并將各項成績的評判標準進行細化,這樣就可以通過評價標準的完善來促進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生對資產評估知識的運用能力。
3 結語
為了實現創新型人才培養目標,高校要以課堂教學為切入點,完善課堂教學方法,深化教學改革,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作為一門綜合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課程,《資產評估》的教學也需要進行改革。本文在詳細分析得出高校在《資產評估》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基礎上,結合創新型人才培養目標,從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過程三個方面對《資產評估》課程教學設計與教學策略進行了研究,以期為相關教師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蔣園園.基于實踐能力培養的《資產評估學》教學模式改革研究[J].知識經濟,2019,(33):138+140.
[2]韓靜.基于SPOC的教學模式研究——以資產評估實務為例[J].現代商貿工業,2017,(6):159-161.
[3]胡靜.基于“案例+實驗+實踐”教學模式的資產評估教學改革研究[J].科技視界,2017,(09):74+139.
[4]李盼盼.《資產評估》課程教學方法改革探討[J].現代商貿工業,2020,(2):171-172.
[5]王曉燕,柳雅君.《資產評估學》課程的教學實踐改革——基于供給側改革背景的思考[J].高等財經教育研究,2018,(3):27-30.
[6]呂連菊,闞大學.資產評估課程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現狀、問題及原因:基于新建本科院校分析[J].科技·經濟·市場,2017,(05):148-149.
[7]程利.互聯網背景下資產評估教學的思考[J].科技經濟導刊,2016,(14):166.
[8]陳燕.教育生態學視野下MOOC支撐的融合式教學模式研究——以《資產評估》課程為例[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8,(12):94-97.
[9]陳蕾,王敬琦,朱寧潔,等.資產評估課堂實踐教學的差異化探索:資產評估基礎課程的例證[J].中國資產評估,2015,(08):24-28.
[10]余炳文,張君來,何淼,等.基于創新能力培養的資產評估案例教學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8,(26):16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