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智奎
“十四五”時期,重慶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的殷殷囑托,全面把握新發展階段,堅定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持續實施《全面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加快建設內陸開放高地行動計劃》,編制實施建設內陸開放高地“十四五”規劃,著力構建開放的通道、平臺、產業、政策“四大體系”,推動更高水平全方位開放發展,更好地在西部地區帶頭開放、帶動開放。
推動全方位開放發展,夯實對外開放基礎支撐。充分發揮重慶開放發展的區位優勢、生態優勢、產業優勢、體制優勢,進一步拓展開放范圍和層次,加快培育內陸開放新優勢。一是進一步拓展開放通道。加快西部陸海新通道、中歐班列、長江黃金水道、“渝滿俄”等出海出境大通道建設,優化暢通開放通道,推進物流降本增效,建設國際多式聯運中心,構建東西南北四向聯通、“鐵公水空”四式聯運的通道體系,打造通達全球、銜接高效、功能完善的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二是進一步提升開放平臺。加快推動兩江新區打造內陸開放門戶和智慧之城,深化自貿試驗區改革創新,高標準實施中新互聯互通項目,促進國家級經開區、高新區、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等開放平臺提檔升級,加快各類平臺協同發展,形成合理高效的開放平臺體系。三是進一步發展開放型經濟。全力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推進對外貿易創新發展,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提升外貿質量效益;加大外商投促力度,建設高質量外資集聚地;創新對外投資合作方式,優化對外投資布局;實施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探索擴大數據、金融、運輸、人才“四個開放”,打造內陸現代服務業發展先行區,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構建服務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產業體系。四是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落實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依法保護外資企業合法權益,加快建設中西部國際交往中心、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全面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政務環境、市場環境、法治環境和人居環境。
深化國際國內開放合作,拓展對外開放空間布局。堅決落實國家對外開放和區域發展戰略,強化國際國內多領域合作,深度參與國內國際雙循環。一是在國際層面深化全面合作交流。把握《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簽署和《中歐全面投資協定》(CAI)談判完成等機遇,謀劃實施與東盟、歐盟、日韓等經貿合作規劃,啟動RCEP先行示范區建設。二是在國內層面加強區域聯動開放。強化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國內重點區域的戰略對接,謀劃推動重大事項合作共建;深化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開放協作,建設川渝自貿試驗區協同開放示范區,共同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三是在全市層面推動“一區兩群”協同開放。全面提升主城都市區開放能級,提高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和渝東南武陵山區城鎮群的開放水平,優化“一區”引領“兩群”全域高質量開放布局。
積極推進制度型開放,打造對外開放制度優勢。順應經濟全球化新形勢和全球經貿規則重構新趨勢,以自貿試驗區為依托,堅持改革與開放相互促進,深度對接和創新引領國際規則,全面優化對外開放制度設計。一是對標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深化“準入后”管理制度、知識產權保護、競爭中立等重點領域“邊境后措施”改革,形成與國際通行規則相銜接的先進制度安排。二是強化制度創新,探索陸上貿易規則、數字貿易規則、離岸貿易支持政策等新興領域規則,力爭在引領國際經貿新規則方面貢獻重慶力量。
(作者系重慶市商務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