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行
接續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是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交會和過渡時期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做好二者的有效銜接和協同推進,不僅有利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還有利于促進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重慶集大城市、大農村、大山區、大庫區和少數民族地區于一體,武陵山、秦巴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覆蓋全市12個區縣,區域性貧困與“插花”式貧困并存。經過8年精準扶貧、5年脫貧攻堅戰,重慶徹底改變了貧困地區面貌,極大地改善了生產生活條件,顯著提高了群眾生活質量,“兩不愁三保障”全面實現,“兩個確保”順利完成,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
在這個過程中,重慶探索形成了一系列寶貴經驗,為接續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奠定了基礎。實現二者的有效銜接,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因此,要注重在已有的基礎上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強化體制機制銜接、推動產業可持續發展等重點工作。
持續重視,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要把來之不易的脫貧攻堅成果鞏固好、拓展好。一是要探索制訂防止返貧的政策措施。如期完成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后,“三農”工作進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新發展階段。當前,脫貧地區和脫貧人口的發展基礎仍然較為薄弱,各級黨委、政府應從實際出發,針對脫貧地區和脫貧戶,制定更加明確的長期幫扶措施。二是保持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對現有政策逐項分類優化調整,合理把握調整節奏、力度和時限,逐步實現由集中資源支持脫貧攻堅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平穩過渡。三是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動態跟蹤超過貧困標準線不多、收入來源不穩定的脫貧人口,做好幫扶服務工作,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繼續精準施策。四是拓展鄉村振興專項政策。加快組建專項政策研究小組,系統進行專題調研,科學客觀地制定適合重慶廣大農村地區實際情況的專項政策。
持續改革,強化體制機制銜接
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點在于建立健全完善的體制機制。一是借鑒在脫貧攻堅階段形成的領導體制。進一步優化領導干部的職能定位與分工體系,建立健全責任體系、監督體系、考核評估體系等在內的制度體系。二是調整優化減貧工作機制。我國脫貧攻堅之所以能夠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是因為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減貧工作機制,比如組織領導、駐村幫扶、考核評價、巡查督查等。這些工作機制可以為鄉村振興提供經驗借鑒,好的工作機制可以繼續延用,比如將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等力量優化配置,整合過渡到鄉村振興階段。三是緊抓制度落實。充分發揮制度優勢,強化制度保障,督促制度落實,比如完善資金監督制度,加強督促指導,防止在銜接過程中出現形式化、官僚化現象。
持續用力,推動產業可持續發展
接續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發展產業是其中一個重要的銜接點。目前,脫貧地區的產業發展總體還處于成長期,需持續用力,鞏固其產業發展成果,接續推進鄉村產業振興。一是進一步改善農村地區基礎設施建設。關注已脫貧村和非貧困村之間的協調發展情況,推動基礎設施建設提檔升級,夯實產業發展基礎。二是推動特色產業轉型升級。由快速覆蓋向長期培育轉變,由之前重點支持貧困村、貧困戶向脫貧地區全域覆蓋、全體受益轉變。對發展態勢良好的特色產業,要給予更大的資金和政策支持,加速產業升級;對發展態勢較差的特色產業,應及時調整,因地制宜、科學合理地提升產業發展水平。三是著力延伸產業發展鏈條。由主要支持種養環節向全產業鏈條拓展轉變,著力推動傳統農業在加工和品牌營銷環節的發展,提升特色農產品精深加工水平,加快全產業鏈建設。四是拓展農業功能,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把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農產品電商作為農業“接二連三”的聯結點。通過打造鄉村旅游精品線路,將產業融合串起來;通過發展農產品電商,將產業基地與終端市場連起來,打造產銷融合有機整體。五是立足區域特點,培育產業集群,打造區域品牌。重慶各個區縣的自然地理環境、資源要素稟賦、特色產業發展情況等存在較大差異,應充分發揮各地區在生態、人文等方面的優勢,優化產業布局,形成產業集群,打造特色產業品牌,并在這個過程中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持續建設,激發農村地區的內生動力
激發農村地區的內生動力,既是接續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點工作,也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源泉。一是要發揮好農村基層黨組織在接續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過程中的領導作用。進一步完善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積極開展組織生活,完善組織制度,嚴守組織紀律,自覺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斷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影響力。二是打造一支先鋒隊伍。選優配強基層黨組織帶頭人,充分發揮基層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建立健全鄉村人才培養、引進、管理、使用、流動、激勵等一整套政策體系,強化鄉村人才振興的政策保障,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不斷激發農村的發展活力。三是精準施策。順應村情民意,針對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把政府和農民主體有機統一起來,充分發揮農民的主觀能動性,引導他們積極參與到接續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中來。四是加強技能培訓。通過開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訓、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等,對農民進行科技知識、法律咨詢、市場營銷等各類知識的傳授,提升農民的整體素質,將他們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
(作者單位:重慶社會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