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又迎來了5G SoC領域的無數新面孔,因此我們有必要對它們重新進行一次性能上的排行。本文以GeekBench 5軟件為基準,對比一下已量產上市5G SoC在CPU單項性能上的差異。
我們都知道,在一顆完整的5G SoC中,集成了包括CPU、GPU、ISP、Modem、NPU等諸多模塊。其中,CPU的性能主要影響日常操作的響應速度,也是整顆芯片的基石所在。
作為最知名的CPU基準測試軟件之一,GeekBench 5可以很好地反映出CPU的單核和多核性能。單核性能越強,意味著一顆芯片的爆發力越強,在游戲等需要高負載應用環境下的表現越好。多核性能越強,在視頻編輯和多任務處理中可以取得更多優勢。
影響單核性能的因素包含核心架構和主頻,比如在同頻率下Cor tex-X1可以秒殺Cor tex-A78。但是,更高的主頻則可以彌補核心架構上的劣勢,比如麒麟9000(3.13GHz Cor tex-A77)可以遠超Exynos 1080(2.8GHz Cortex-A78)。此外,在核心架構和主頻相近時,采用4+4雙叢集方案芯片的多核性能往往可以超越2+6雙叢集或1+3+4三叢集方案。
以聯發科天璣700、天璣720、天璣800U、天璣800和天璣820為例,它們的定位依次增加,而且都采用Cortex-A76核心架構,但天璣800的單核性能卻還不如定位最低的天璣700,原因就是后者擁有2.2GHz的主頻,而天璣800則憑借4+4雙叢集方案的優勢,在多核性能上得以遠超家族后輩。
需要注意的是,對5G SoC來說,GPU性能也至關重要,它能決定一款手機在原神等3D游戲中可以跑出多少幀數。此外,在本文截稿時,還缺少天璣1200、天璣1100、驍龍690和驍龍480的跑分數據。如果你對上述新款芯片和GPU性能感興趣,敬請關注CFan的后續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