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先友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實現農業現代化已經成為我國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蠶桑科技對于提升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水平具有重要意義。該文分析了現代蠶桑科技推廣面臨的問題,如資金不足、人員素質低、信息化建設滯后等,并針對性地提出了改進對策,包括加大融資力度、重視人員培訓、加強信息應用、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等,以期為現代蠶桑科技的推廣提供參考。
關鍵詞:蠶桑科技;技術推廣;現代農業
中圖分類號 F326.3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21)04-0041-02
農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需要不斷利用先進科技提升產值,從而推進農業的發展。相比傳統農業而言,現代農業的發展理念是動態的,相關部門用發展的眼光制定農業發展規劃,并利用現代技術和設備發展農業生產。在全新的發展時期,現代農業需要立足于全局意識,采取合理的措施推進農業的系統化、全局化、長遠化發展。一般情況下,現代農業具有較明顯的特征[1]:現代農業在生產過程中往往使用先進科技和手段進行農業生產;現代農業發展應該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實際需求;現代農業朝著科技化、專業化、規范化、集約化的方向發展;現代農業面臨著錯綜復雜的市場環境,因此在進行農產品選擇時會更加注重多元化和個性化;除了農產品的質量和產量外,現代農業還需要提升農業工作者的素質和農業科技水平。因此,在新時期提升我國的農業發展水平,需要廣泛應用各種先進技術。現代蠶桑生產技術融合了現代工業技術和現代農業發展技術,具有一定的先進性和實用性,但在推廣應用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加以改進,從而有效地增加農民的生產收入,促進我國蠶桑現代化的發展。
1 現代蠶桑科技推廣面臨的問題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蠶桑生產注入了新科技,如采用鋼構多層養蠶室、水泥鋼筋預制骨架大棚代替傳統養蠶室;涌現一大批新型養蠶機械,減輕了勞動強度,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如方格簇自動上簇機械、電動消毒機、自動加溫補濕機、切桑機等;創新養殖模式,如少回育技術;養蠶大戶收購農戶桑葉進行工廠化養蠶,1年養蠶6~7次,等等。這些都是蠶桑生產的新技術,受價格高、技術含量高等因素影響,目前還難以快速推廣應用,需要加大力度。
1.1 資金不足 蠶桑技術推廣工作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例如,1個550m2的水泥鋼筋預制骨架大棚需要4.4萬元,1座鋼構多層養蠶室需要80萬元,1套方格簇自動上簇機械需要近20萬元。目前,技術推廣工作的資金主要依靠財政撥款,在推廣較大項目時就會出現資金不足,嚴重影響推廣工作的質量,甚至導致無法實施。另外,資金的缺乏也會導致技術無法及時更新,無法提升科技推廣工作的效果。
1.2 人員素質低 蠶桑技術推廣離不開人員的配合。目前金寨縣大部分蠶桑從業者年齡偏大,文化水平不高,很難快速接受新技術。自動加溫補濕機、切桑機等新型養蠶機械不僅價格高,還需要使用者掌握其操作技術。而從事蠶桑科技推廣的工作人員往往比較年輕,缺乏實踐經驗,導致先進的蠶桑科技無法順利地推廣。多數農戶缺乏系統化的教育,無法快速接受新興的科技知識,嚴重阻礙了蠶桑技術的快速推廣[2]。
1.3 信息化建設滯后 21世紀計算機技術得到了廣泛的普及和應用,先進蠶桑科技推廣工作也需要利用現代網絡技術,以有效提升推廣工作水平。但是,現階段蠶桑科技推廣工作中現代化的電子信息技術應用較少,沒有足夠的信息服務能力。另外,不少企業主思想落后,對計算機技術缺乏充分的認知,不愿投資,使得科技推廣工作無法高效開展。
1.4 基礎設施建設不足 我國農村養蠶條件普遍較差,沒有功能完備的專用蠶室。蠶桑科技對環境條件要求較高,如養蠶需要較大的蠶室面積,每10g蠶種在5齡期需要35m2的蠶室或大棚。因此為了保證科技推廣的有效性,農戶或農場需要擁有完備的基礎設施。
2 現代蠶桑技術推廣對策
2.1 加大融資力度 首先,各級地方政府需要加大對蠶桑技術推廣工作的政策支持,制定合理的蠶桑推廣工作資金規劃和預算,為推廣工作提供充足的資金來源。其次,拓寬融資渠道,采取區域性融資的方式,吸引社會資本投入,從而促進我國蠶桑技術推廣工作的順利開展。第三,為保證融資工作的順利進行,相關部門有必要構建推廣工作過程中的綜合防控體系,從而形成系統產業鏈,提升蠶桑科技的推廣水平,進一步推進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
2.2 重視人員培訓 科技推廣除了需要推廣工作人員不斷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外,還需要提升農戶的素質,強化技術培訓,加強溝通聯系。首先,蠶桑技術推廣人員必須掌握必備的綜合知識,充分了解蠶桑生產技術、科技理念等,并且具備一定的實踐應用能力,同時在技術推廣工作中加強考核和管理工作。其次,針對養蠶農戶組織多層次、多形式的培訓,培訓形式可以采取課堂講授與現場實訓相結合,讓農戶在培訓過程中接受新知識、新理念,在不知不覺中接受全新的生產技術。第三,與家庭農場等經營主體聯合,開展先進蠶桑生產技術示范帶動,搞好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的貼心服務。
2.3 加強信息應用 首先,利用電視、廣播、明白紙、QQ、微信等宣傳媒介,定期或不定期發布生產技術信息,加大蠶桑生產技術的推廣力度,提升農戶的蠶桑生產技術水平。其次,不少農村地區消息比較閉塞,因此需普及移動終端設備的應用[3],如利用微信公眾號平臺實現相關科技知識的普及應用。第三,對具有一定栽桑養蠶經驗及種養規模的合作社、家庭農場進行現場指導,為其提供實時信息。第四,注重種植規劃、市場調研、產品銷售、困難解決等服務。
2.4 完善基礎設施 采取合理的措施完善區域內部的基礎設備,從而保證科技推廣的有效實施。首先,政府部門需加大財政投入,加強區域內部的農田水利、道路交通、網絡通信等基礎設施的建設,為技術推廣工作提供有力的環境保障。其次,農戶需要較多的土地栽植桑苗及新建養蠶大棚,因此政府應在資金、政策上給予支持。第三,建設試驗示范基地,有效發揮引導作用,保證蠶桑技術推廣工作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賓榮佩.廣西桑蠶產業創新團隊榮獲2019年度全國科技助力精準扶貧先進團隊稱號[J].廣西蠶業,2020,57(3):18.
[2]董桂清.桑園里歡聲笑語慶脫貧——桑蠶產業成為全區產業脫貧重要“助推器”[J].廣西蠶業,2020,57(3):53.
[3]廖森泰.“桑蠶資源食藥用價值挖掘與高值化加工關鍵技術研發”獲2019年度神農中華農業科技一等獎[J].蠶學通訊,2020,40(1):59-60. (責編:徐世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