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祖軍 高攀
延安精神是內涵最豐富、最具現實意義的紅色革命精神之一,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吸收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中國共產黨人優良作風基礎上,在抗日戰爭時期的延安這一特定時空條件下形成的,是中國共產黨人昂揚精神面貌和崇高思想境界的集中體現。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什么是延安精神、為什么要弘揚延安精神、怎樣弘揚延安精神、怎樣傳承紅色基因等問題,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為在新時代弘揚延安精神進一步指明了方向。中小學校擔負著培養新時期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歷史重任,如何把握好延安精神的內涵,用延安精神引領學校德育教育,對當代青少年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湖北省荊州市實驗中學作為湖北省延安精神“六進”先進單位,十幾年來,堅持用延安精神為教育載體,引領學校德育工作,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
延安精神內容豐富、內涵深刻、源遠流長。延安精神既是5000多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又是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的發展和升華。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延安精神是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的繼承和發展,是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的集中體現。”而德育是中小學教育的核心,是學校精神和學校品牌的重要體現,它直接影響著學校的發展。《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對中小學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堅持以人為本,德育為先的育人理念,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貫徹落實中小學德育整體建設工程,全面推動中小學德育工作的改進和創新。
將延安精神作為學校德育教育的載體,對于傳承紅色基因,繼承和發揚優秀傳統文化,提升學生的思想和精神境界、形成優良的教風、學風和校風,激發全體師生的創造力,增強凝聚力,弘揚社會主旋律,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有著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現階段,社會的多元化發展,給處于青春期的學生帶來各種沖擊,也給我們的德育教育帶來嚴峻挑戰。為了使共產主義的信仰,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精神在青少年一代中代代相傳,非常有必要在學校繼承和弘揚延安精神。我們以延安精神為載體,與學校各項德育工作相結合,通過開展“延安精神進校園、進社區、進家庭”等一系列教育活動,指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1.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靈魂——為德育教育提供方向引領
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首要內容,是延安精神的靈魂。我們要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始終堅持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要為最廣大人民謀取最大的利益。
在2018年9月10日召開的全國教育大會上,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以“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兩個大計高度概括了教育在新時代的重要地位,強調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是我們德育教育的主方向。青少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但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尚未形成,理想信念還不是很牢固,需要我們通過德育教育加以正確引導,通過厚植紅色基因,幫助他們把自身的夢想融入中國夢的偉大事業中。
學校將延安精神主旨教育、培植紅色基因全面融入學校德育教育。在教師中開展黨性、作風和革命傳統教育,堅定共產主義信念。在學生中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延安精神進校園”現場書法比賽、校園廣場紅歌會、“傳承紅色基因,做新時代好少年”,“童心向黨”文藝演出,“學習新思想,做好接班人”主題班會,“我和我的祖國——青春心向黨”誦讀活動,“系好人生第一粒紐扣”等主題教育活動,引領全體學生在繼承傳統文化的同時,傳承紅色基因,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
2.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是延安精神的精髓——為德育教育提供實踐引領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延安精神的重要內容,是延安精神的理論基礎和思想基礎。毛澤東用“實事求是”四個字高度概括了中國共產黨思想路線的豐富內涵,并且通過延安整風,在全黨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礎。實事求是是一種堅持真理,崇尚理性的科學精神,實事求是也是一種實際精神,它反對夸夸其談,主張理論聯系實際,有的放矢。
新時期的教育事業,更需要我們弘揚延安精神,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對學校而言,要堅持從實際出發,謀劃學校的發展,謀劃教育教學工作要符合實際情況,符合客觀規律,符合科學精神,不好高騖遠,不脫離實際。對教師而言,就是要腳踏實地,真抓實干,敢于擔當責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決問題,努力創造經得起實踐檢驗的實績。對學生而言,就是要勤奮刻苦,積極參與各類實踐活動,勇于挑戰自我,在實踐中提升自我。這正是延安精神的科學內涵在新時代教育教學工作的具體化。
學校從教學實際出發,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把延安精神的相關材料整理成專題,編入教師教案,納入課堂教學計劃,使延安精神的學習內容通過課堂主題渠道與學生更全面、更常規化地接觸。努力開發校外德育資源,積極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走出校園、走向社會、了解社會、學習勞動人民的優秀品質,走與工農相結合,與實踐相結合的道路。近幾年,學校分批組織師生到延安、井岡山、韶山等地開展學習實踐活動,學生的思想情操、道德觀念進一步得到了提高。學校還把延安精神學習教育活動和常規德育活動緊密結合起來,建立了多個德育實踐基地,通過德育基地,使校外德育實踐教育活動制度化、經常化。
3.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延安精神的核心——為德育教育提供目標引領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是延安精神的本質體現,是延安精神的核心。我們黨緊緊依靠人民,又一切為了人民,逐步形成了“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養成了密切聯系群眾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發出了“為人民服務”這一最樸實也最響亮的時代最強音。這種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凝聚起人民戰爭勢不可擋的磅礴偉力,進而熔鑄為延安精神的本質體現,深刻揭示出中國革命勝利的根本所在,推動中國共產黨由小到大、由弱變強、由幼稚走向成熟。
新時期的德育教育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同樣也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也是我們的教育目標。我們要通過自身的努力,把全體學生培養成為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具有社會公德、文明行為習慣的遵紀守法的公民。在這個基礎上,引導他們逐步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并不斷提高社會主義思想覺悟。
學校在德育實踐中,啟動了“青年教師獻愛心家訪助教”活動,讓教師們在實踐中體驗延安精神,弘揚延安精神,進一步強化學校、家庭、學生三者之間的關系。通過“我幫媽媽做家務”“我給媽媽洗腳”“今天我當家”“我和爸爸換角色”“家庭懇談會”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參加家庭勞動、參與家庭會議、與家長對話,進一步縮小代溝,建立更為民主和諧的家庭氛圍。學校積極與社區開展合作,開展“延安精神進社區”活動。組織學生到社區開展延安精神的宣傳、參與社區義務勞動、為社區居民義務書寫春聯,同時還組織學校教職工及家屬積極參與社區的文體活動、慰問困難居民等活動,在活動中滲透延安精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核心思想。
4.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是延安精神的主要特征——為德育教育提供作風引領
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這是延安精神最核心的內容,是延安精神的最集中體現。艱苦奮斗是一種工作作風、生活作風,更是一種政治品格、精神狀態,是一種積極進取,勤儉創業,奮發圖強的偉大精神。延安時期,在黨員干部隊伍中普遍形成了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保持了積極健康的精神狀態,為戰勝困難提供了堅強的精神動力。這種埋頭苦干、奮發有為、以苦為樂、開拓進取的優良品質和崇高精神,也應該成為我們新時代立德樹人的內在要求。
學校將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融入到學校文化,在師生中開展“光盤行動”、勞動最光榮等主題教育活動,力求用延安精神教育干部、引領師生,努力創造良好的校風、學風和班風,為培育“四有”新人創造良好的文化氛圍。
在弘揚延安精神的實踐中,我們堅持“三個結合”,使學校精神文明和校園文化建設、師德師風建設、學風文風建設取得了顯著效果。
1.與黨員干部作風建設結合起來。學校把延安精神的學習教育活動融入到學校的精神文明建設之中去,融進學校的育人系統,統一安排和部署。大興勤政廉潔之風,大興法治與德治之風,大興為民服務之風。要求每個干部力爭做到“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講奉獻、講團結”,把延安精神的學習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統一起來、結合起來,讓延安精神的學習更富時代特色。
2.與師德師風建設結合起來。新世紀延安精神具體表現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精神,緊跟時代、勇于創新的精神,知難而進、一往無前的精神,艱苦奮斗、務實求效的精神,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精神”。學校要求每一名教師在延安精神的學習活動中認真實踐這“五種精神”,內強素質,外樹形象,努力肩負起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需的合格人才的歷史重任。
3.與品德和學風建設結合起來。學校嚴格學習制度,嚴明學習紀律,加強班級管理,培養良好的班風。通過對延安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精神的學習,培養艱苦奮斗刻苦鉆研的學風。在學生中開展勤儉節約、“光盤行動——杜絕舌尖上的浪費”,“三愛三節”等主題教育,引領學生養成勤儉節約的生活作風。
延安精神為學校全體師生注入了無窮的精神動力,為學校的精神文明建設和教育教學工作增添了光輝的內容。學校將深入持久地學習宣傳延安精神,以延安精神為載體,豐富德育教育內容,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它作為寶貴的、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和精神文明建設不竭的種子,更廣泛深入地引進校園,讓延安精神在校園內綻放更加奪目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