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娟 汪志偉 徐小燕



摘 要:思南縣是貴州省農區鼠情季節性監測點,1985—2017年采用夾夜法進行鼠情監測,共置夾69685個,捕獲鼠類6113只,對鼠情檢測數據進行分析研究。結果表明,住宅區和農田區(稻田、旱地)的鼠種種類隸屬2目(嚙齒目、食蟲目)2科(鼠科、鼩鼱科)7種;住宅區優勢種為褐家鼠,占總鼠數的68.70%;農田區優勢種為黑線姬鼠,占總鼠數的84.99%;住宅區和農田區的平均捕獲率春季、夏季基本一致,春季平均捕獲率是秋季的1.13倍,春、夏、秋三季分別為8.68%、8.43%和7.66%,冬季為13.89%。思南縣住宅區的滅鼠重點是褐家鼠,農田區的滅鼠重點是黑線姬鼠,褐家鼠和黑線姬鼠是監測和防治的主要對象。
關鍵詞:鼠種種類;鼠種組成;種群數量;思南縣
中圖分類號 S443.9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21)04-0089-03
Abstract: Sinan County is a seasonal monitoring site for rat situation in rural areas of Guizhou Province. From 1985 to 2017, a total of 69,685 mice were caught by night clamping method.Monitoring results analysis showed that residential area and farmland area (paddy fields, upland) rat species belonging to 2 orders (rodents, carnivorous mesh) 2 al (muridae, shrews) 7, residential area of dominant species of mice in brown,accounting for 68.70% of the total number of mice, dominant species for the black rat her farmland area,accounting for 84.99% of the total number of rat, residential area and farmland area of different annual overall declining population, spring, summer, autumn three season average capture rate, 10.54%, 10.15% and 10.71% respectively, the winter is 16.85%.Rattus norvegicus is the focus of rodent control in residential areas and Apodemus agrarius in farmland areas of Sinan County. Rattus norvegicus and Apodemus agrarius are the main targets of monitoring and control.
Key words: Rodent species; Population composition; Population dynamics; Sinan county
思南縣境處貴州高原向湘西丘陵過渡的大斜坡地帶的北部邊緣,居武陵山脈與大婁山山脈之間,海拔最高1481m,最低340m。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具有春夏較長、冬秋較短、夏熱冬暖等特點,年平均溫度17.3℃。思南縣作為貴州省農區鼠情季節性監測點,自1985年以來長期開展農區鼠情監測工作,有力地指導了當地農區鼠害防治工作,同時也積累了豐富的鼠情監測資料。本文對貴州省思南縣1985—2017年農區鼠情調查資料進行了分析研究,旨在了解思南縣歷年來鼠種組成和種群數量的變化趨勢,為鼠類種群數量的預測預報及防治工作提供科學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調查地點 調查地點設在思南縣塘頭鎮堯民村、許家壩鎮通樹堡村等地,調查生境分為住宅區、農田區(稻田、旱地)。
1.2 調查時間 調查時間為1985—2017年。其中,1985—1988年、1991年進行系統性鼠情監測,每月調查1次;1992—1993年、1996年未調查統計;其余年份均為季節性鼠情監測,每年3、6、9月各調查1次。
1.3 調查方法 采用夾夜法,即使用相同型號的若干數量鼠夾,統計在一定范圍內放置一夜所捕獲鼠的數量,一般用捕獲率表示。具體方法為用7cm×17cm木板鼠夾作捕鼠工具,花生仁作誘餌,晚放晨收。按月對住宅區、農田區(稻田、旱地)捕獲的鼠類進行編號、鑒定鼠種及性別、測量外部形態指標和解剖觀察其繁殖狀況。同時,對完成數據采集的死鼠統一集中,挖坑深埋。
1.4 統計方法 以捕獲率(鼠密度)表示種群數量,分別統計鼠類捕獲率和鼠種組成。計算公式如下:
2 結果與分析
2.1 鼠種種類 貴州省思南縣1985—2017年在住宅區和農田區(稻田區、旱地耕作區)共置夾69685個,捕獲鼠類6113只,鼠種種類隸屬嚙齒目(Rodentia)鼠科(Muridae)和食蟲目(Insectivora)鼩鼱科(Soricidae)7種,即黑線姬鼠(Apodemus agrarius)、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黃胸鼠(Rattus tanezumi)、小家鼠(Mus musculus)、大足鼠(Rattus nilidurs)和白腹鼠(Rattus coxingi)、鼩鼱(Crocidura suaveolens)。
2.2 鼠種組成 1985—2017年住宅區共置夾23553個,捕獲鼠類3029只,鼠種種類4種,以褐家鼠為最多,占總鼠數的68.70%,為思南縣住宅區優勢鼠種,小家鼠和黃胸鼠分別占17.53%、7.76%,為常見種,黑線姬鼠和鼩鼱數量較少,合計占總鼠數的6.01%。農田區(稻田、旱地)共置夾46132個,捕獲鼠類3084只,鼠種種類7種,以黑線姬鼠為主,占總鼠數的84.99%,為思南縣農田區優勢鼠種,其次是褐家鼠,占9.79%,鼩鼱、黃胸鼠、小家鼠、大足鼠和白腹鼠合計占5.22%(見表1)。
2.3 種群數量
2.3.1 不同年度變化 思南縣1985—2017年住宅區平均捕獲率為12.86%,明顯高于農田區(稻田區、旱地耕作區)的6.69%,3種生境總平均捕獲率為8.77%。住宅區平均捕獲率以1985年最高,為28.10%,2016年最低,為2.83%,最高年平均捕獲率為最低年的9.93倍。農田區平均捕獲率以1985年最高,為20.94%,2015年最低,為2.42%,最高年平均捕獲率為最低年的8.65倍。在1985—1996年間,除1985年的最高平均捕獲率外,住宅區1990年出現1個峰值,平均捕獲率為21.16%,農田區1994年出現1個峰值,平均捕獲率為15.71%。從1997—2017年連續20年的鼠類數據調查結果顯示,住宅區、農田區鼠種種群數量年度變化趨勢基本一致,總體呈下降趨勢(見圖1)。
2.3.2 不同季節變化 思南縣為貴州省農區鼠情季節性監測點,每年3、6、9月各調查1次鼠情(其中:1985—1988年、1991年共5年進行的是每月調查1次)。根據1985—2017年鼠情監測數據顯示,思南縣住宅區春季到秋季平均捕獲率呈下降趨勢,分別為12.06%、11.81%和11.34%,冬季為24.09%。農田區春季到秋季的平均捕獲率呈下降趨勢,分別為6.96%、6.71%和5.79%,冬季為8.51%。住宅區和農田區春季、夏季的平均捕獲率基本一致,春季平均捕獲率是秋季的1.13倍,具體分別為8.68%、8.43%和7.66%,冬季為13.89%(見圖2)。
3 小結與討論
思南縣1985—2017年住宅區和農田區鼠種種類隸屬2目(嚙齒目、食蟲目)2科(鼠科、鼩鼱科)7種,住宅區優勢種為褐家鼠,占總鼠數的68.70%,農田區(稻田、旱地)優勢種為黑線姬鼠,占總鼠數的84.99%,與貴州省1984—2010年農區鼠情監測結果分析[1]和貴州省2011—2016年農區鼠種組成及種群數量分析[2]住宅區和農田區優勢種分析結論相一致。因此,思南縣住宅區的滅鼠重點為褐家鼠,農田區的滅鼠重點為黑線姬鼠,褐家鼠和黑線姬鼠是監測和防治的主要對象。
思南縣1985—2017年不同年度變化規律顯示住宅區、農田區鼠種種群數量年度變化趨勢基本一致,總體呈下降趨勢,這是長期以來全省開展大面積統一滅鼠活動的成果[2],也與現在農村人居環境改善有關,居住環境和衛生條件的改變,導致住宅區平均捕獲率下降[3]。
思南縣不同季節變化規律為春季、夏季平均捕獲率基本一致,春季平均捕獲率是秋季的1.13倍,春、夏、秋三季分別8.68%、8.43%和7.66%,冬季為13.89%,這與思南縣春夏較長,冬秋較短,夏熱冬暖等氣候特點有關,捕獲率同當地氣候因子及作物生長規律保持一致[4-5]。思南縣鼠情監測結果與都勻市1988—2017年鼠情監測結果[6]混合鼠種種群數量季節變化規律不一致,由此可見,不同地區之間,住宅區和農田區鼠種種類不同季節變化規律存在一定差異。因此,今后要各地加強鼠情監測,及時了解和掌握鼠情動態,為鼠類種群數量預測預報及防治工作提供科學依據。
致謝:本文采用了思南縣植保植檢站歷年的鼠情監測資料,對歷年來參與鼠情監測工作的所有調查人員、保存鼠情監測資料的余慶縣植保植檢站楊再學研究員表示衷心的感謝!
參考文獻
[1]楊再學,金星,劉晉,等.貴州省1984-2010年農區鼠情監測結果分析[J].農學學報,2011,1(9):11-17.
[2]楊再學,談孝鳳.貴州省2011-2016年農區鼠種組成及種群數量分析[J].中國植保導刊,2017,37(8):31-34.
[3]李恩濤,周全忠,秦益芬,等.甕安縣農區鼠害種類與種群數量變化規律[J].植物醫生,2014,27(1):40-42.
[4]馮志勇,黃秀清,陳美梨,等.黃毛鼠種群時空動態和近年來鼠害上升的原因的研究[J].生態科學,1990(1):78-83.
[5]汪誠信.我國鼠害及其防治對策[J].中國媒介生物學及控制雜志,1996,7(1):62-65.
[6]周朝霞,肖衛平,王蓉,等.貴州省都勻市1988—2017年鼠情監測[J].中國植保導刊,2019,39(1):40-42.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