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清 陳加紅
我國桃樹產業蓬勃發展,栽培技術日新月異,在桃樹栽培中也創造出一些新的栽培樹形,這些樹形滿足了不同果農園地的需求。現就桃樹栽培中樹形的發展趨勢及改良圓柱形的特點總結如下。
1桃樹栽培樹形的發展趨勢
桃樹喜光照,干性比較差,一般情況下中心干很難培養成功。傳統的栽培樹形有杯狀形、開心形等,它們均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沒有中心干,管理比較方便。
隨著桃產業的發展,栽培中出現了一些新的樹形,如細長紡錘形、主干形、圓柱形等。栽培情況不同,稱謂也不同,其共同特點就是均有一個中心干,定植要求寬行密株,可以做到農機與農藝的有機結合,便于立體結果與機械化作業,產量及品質均提高,且樹體易整齊劃一,具有藝術性和觀賞性,也很適合旅游區自采園等的應用。
2常見樹形的特點
2.1杯狀形
主干高度60厘米左右,樹冠高一般不過2米,主枝角度70°~80°,三個方位主枝相鄰勢力相似,采取二分枝法培養主枝,全樹分為12個主枝。樹冠開張,管理方便。但主枝基部易劈裂(圖1),修剪重,豐產晚,樹冠過于平面化,枝干常發生日燒現象。此樹形目前很少有人采用。
2.2開心形
2.2.1三主枝開心形目前應用較廣泛。定干高度70厘米左右,樹高2~4米不等。三主枝平面角度120°,斜向上發展,由下而上開張角度分別為70°、50°、30°左右,腰角及梢角也依次減小,一般要求每個主枝上配置2~3個側枝。三主枝在主干上間隔著生,立體結果優勢明顯,不易劈開,容易獲得高產。缺點是主枝之間難以平衡生長勢;如腰角、梢角過小,則內膛易光禿;開張角度過大,結果后頂端優勢變弱,中后部易生直立性徒長枝(圖2)。

2.2.2二主枝開心形樹體結構與三主枝開心形相似,只是僅留兩個主枝伸向行間,樹高2~4米不等,適合寬行密植,整齊一致,具有較好的欣賞價值,但整形需要輔助措施(圖3)。
2.3圓錐形
中心干上自然發生較多的主枝,其下長向上漸短,樹體輪廓為圓錐形。主枝表現有層性、輪生現象,不易劈裂。但頂端優勢較強,易造成主枝生長不平衡,后期內膛果實品質差、內膛枯死枝多。
2.4主干形
由圓錐形改造而來,輪廓仍似圓錐形,只是主枝間隔略增大,主枝數有所減少,輪生現象減輕,仍有分層現象,通風透光條件得到一定的改善。
2.5圓柱形
也由圓錐形改進而來,主枝分布較均勻,螺旋式上升,不再分層,無輪生現象。中干粗度及主枝長度上下差異較小,樹體輪廓近圓筒形,一般樹體高度2~ 2.5米,最高不超過3米。
由于桃樹的干形較弱,采用主干形或圓柱形培養樹形增加不少整形難度,因此衍生了改良圓柱形的樹形。
3桃樹改良圓柱形樹形特點
3.1改良圓柱形樹形的由來
它是由圓柱形改進后的一種新樹形,在圓柱形的基礎上以基部主枝作為牽制枝(平衡枝)培養,平衡中心干的生長勢;要求中心干直立粗壯、尖剝度較小,中心干上的主枝多以枝組形式存在,主枝分布均勻、勢力均衡等。
3.2改良圓柱形樹體結構布局
株行距一般為(1~1.5)米×(3~4)米,干高40~50厘米;樹干高2~3米;最下部兩個牽制枝(也可稱為小主枝)伸向相反的行間;每個牽制枝上根據空間大小布局10~15個結果枝組;中心干上每米著生勢力相似的8~10個小型或5~8個中型結果枝組,螺旋狀排布;中心干與主枝軸粗度比例在3∶1以上。
3.3改良圓柱形整形時的注意要點
成形之前要強化中心干的培養,立柱(或桿)綁縛。盡早采取措施把主枝培養成結果枝。連續3~4年樹形基本形成(圖4)。
3.3.1冬夏修剪相結合,強化夏季修剪夏季包括綁桿、除萌蘗、復剪、疏果、枝梢等管理措施。冬季包括平衡樹勢、培養枝組等管理措施(圖5)。
3.3.2牢固樹立中心干的意識要確保中心干的絕對優勢,主枝的生長不得影響中心干的生長。及時控制延長頭附近的競爭枝(拿或下壓等);成形前從5月開始即對30厘米以上的新梢進行擰、拿、下壓;當樹高達到要求的60%~80%時(約2米),中部以上可均勻留1/3左右的枝條不擰,以增粗中干,過強時重剪或疏除。中干上部適當多留枝條,以維持樹頭的生長勢,減少中部枝條二次枝的抽生量。中心干與主枝的粗度比(枝軸比)須為3~5∶1或更高。成形后中心干落頭時間不宜過早,待中干粗壯、樹勢穩定、主枝上下勢力相當時再考慮適度落頭(截頭)到要求的高度。
3.3.3要充分發揮牽制枝(小主枝)的作用及時評估中心干的生長勢,用牽制枝調節中心干的頂端優勢,上部弱了則控制牽制枝生長,相反則促進牽制枝生長。淡化牽制枝的“主枝”概念,充分利用牽制枝結果。
3.3.4要樹立“枝組”的意識隨著結果樹齡的增加,在中干的中下部要逐步培養中型主枝結果枝組(4~6個生長點),增加其競爭力,減少小型主枝結果枝組,避免一些中下部枝組枯死而出現光禿現象。
3.3.5結果枝的培養方法要適應新要求整形階段盲節較多的秋梢不宜做中干延長枝,因為它不能抽生出健壯的主枝;冬剪時可剪留到健壯芽處重發新枝培養中心干,以使主枝在中心干上均勻分布。
(1)培養中庸偏弱的中長果枝。中庸偏弱的中長果枝結果較好,偏強的(基部直徑在0.8厘米以上)往往難坐果或因增粗而造成落果加重,且果實較小,應及早采取措施控制(拿枝、重截等)。
(2)結果枝組的培養。可以用以放為主、放縮結合及截放結合的方法培養結果枝組。結果枝或育花枝一般不進行短截,以提高坐果率或成花率。50厘米以上中庸枝可以輕摘心;主枝上發生的二次枝要及時處理,留后部的二次枝不摘心,其余大部分(2/3)二次枝生長到20厘米以上時間隔重摘心(留2~3葉),如生長勢較旺盛又無果實時可留后部兩個副梢回剪。
(3)留樁修剪是培養結果枝組、防止主干光禿的重要方法。因為中心干直立,頂端優勢占絕對優勢,加上主枝多,養分分散,貼干疏枝后難以抽生新枝,因此在缺枝部位的地方疏枝宜留基部兩芽或短枝極重短截,以便抽生較理想的結果枝。此法冬夏均可應用,夏季應用最好不超過6月份,以便給新發枝在落葉前留有更多的成花時間。
3.3.6花果管理有以下幾方面:
(1)促花。如上述通過夏季拿枝等措施培養結果枝組,促進花芽形成;還可以進行化學控制:4月下旬至5月或7—8月,樹高多數達到2.5米或以上,新梢抽生旺盛,可用25%多效唑(巴面擋)懸浮劑250~300倍液控制,可以促花或膨果,但對小、弱樹不可用多效唑控制。未達到要求高的樹頭不要噴藥控制。立秋后可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等水溶性磷鉀肥提高花芽質量。
(2)保果。幼樹生長旺盛,難坐果,如遇倒春寒,坐果率更低。管理中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提高坐果率,如花期前后寒流來臨之前行間微噴水,花期人工授粉,蕾期枝噴復硝酚鈉、亞磷酸鉀(多美)、氨基酸等均有一定的效果,其中亞磷酸鉀效果較突出。
(3)疏果。生理落果期過后定果,一般保留枝條中前部果實,按每枝留3~4果,50厘米以下留1~3果,50厘米以上留3~4果。
3.3.7肥水管理改良圓柱形栽培樹體向高處發展,要求土層較厚,且透氣性較好,最好是砂壤土以利扎根。從萌芽開始,遇到干旱季節間隔15~20天灌溉一次,雨季還要注意排水。
施肥方法與常規樹形相似。一般在構建樹形階段,有機肥要充足,追肥以高氮的復合肥為主,必須配適當的磷鉀肥;成形后要重視磷鉀肥的使用。為了防治根系病害,結合施肥全年可增施微生物菌劑或生物菌肥(如長壽或寶島菌肥等)80~160千克/畝或以上,促進根系生長,克服重茬病,防治根瘤病等。
3.3.8病蟲害防治當前桃樹發生較普遍的病害主要有褐腐病、瘡痂病、細菌性穿孔病等,主要蟲害主要有梨小食心蟲、綠盲蝽、桑白蚧、紅或白蜘蛛、蘋小卷葉蛾、天牛等,應注意防治。常用藥劑有代森錳鋅、甲基硫菌靈、丙森鋅、戊唑醇、代森聯、喹啉銅、腐霉利、抑菌脲、苦參堿、噻蟲胺、氟鈴脲、蟲螨腈、甲維鹽、四氯蟲酰胺、氯蟲苯甲酰胺等。重在預防,注意選擇較好的劑型如水劑、懸浮劑等。
(作者聯系電話:13965368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