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江
摘要:桃樹是一種具有觀賞價值及經濟價值的樹種,果實多汁,既可生食,又可制作罐頭、桃脯等加工品,市場需求穩定。在桃樹的種植過程中,做好桃樹的病蟲害綠色防控工作至關重要。本文簡單介紹了當地的桃樹種植產業發展及病蟲害發生情況,然后主要就桃樹栽培過程中的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進行了探討,并分析總結了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后的效益。
關鍵詞:桃樹;病蟲害;綠色防控
對于桃樹栽培過程中的病蟲害綠色防控問題,既要在戰略上客觀地認識其重要性,更要在戰術上采取科學、有效的技術措施,以保障生產者獲得理想的經濟效益。
1桃樹種植產業發展及病蟲害發生情況
濟南市章丘區發展現代化規模化桃樹產業的已經多年,截至2018年底,面積已達3200畝,年產量4800噸,實現收入2880萬元,對地方經濟發展起到了有效的推動作用。
在長期的桃樹生產實踐中,發現桃樹容易發生多種病蟲害,如畸形外囊菌感染所致的縮葉病,鐵元素在植物體內難以轉移引發的桃樹缺鐵黃葉病,以及寄生性真菌及細菌感染而發生的桃樹流膠病。蟲害方面較常見的有桃蚜蟲(圖1)、桃蛀螟、桃小食心蟲等。其中桃蚜蟲會吸食桃樹的汁液,并分泌蜜露,引起煤污病,影響桃樹的正常生長。桃蛀螟會使果實內充滿蟲糞、裂果、果實腐爛,嚴重影響桃樹果實的產量和品質。桃小食心蟲則會吸食果肉,把蟲糞留在果實內,導致桃果實無法食用而失去商品價值。

2桃樹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
2.1農業防控技術
所謂的綠色防控技術,指的是盡量控制化學藥劑的使用,以減少殘留的危害和污染。如農業方面的防控措施,首先是需要優選品種、樹苗,做好日常的管理工作。根據桃樹的生長需求特點科學選地建園,可大大降低病蟲害的發生率[1]。一般來講,桃園的土壤應當為中性,而且是通透性良好的沙質壤土,土層要厚,區域光照要充分,地勢相對較高,交通和灌溉條件便捷。在品種選擇上,要兼顧品種對地方氣候條件的適應能力和市場對其的需求和歡迎度。選苗是保證栽培質量、防控病蟲害的一個重要環節,應當優選根系發達、主干粗壯、側芽均勻,且頂芽飽滿的樹苗,除了不能有病蟲害之外,也不能有其他任何的物理性損傷。至少一年生,胸徑不能小于0.8厘米,高度應在1米以上。這樣的壯苗栽下后,不僅成活率高,而且對病蟲害的抵御能力也會大大增強。其次是可以通過對樹干的處理,防控紅蜘蛛、越冬蚜蟲以及腐爛病、膠流病等。具體方法是將病斑、死皮等從樹干刮除,配置質量比為1∶2的生石灰水,將配置好的生石灰水均勻的涂在樹干上[2](圖2)。剪枝之后,要將樹皮、樹枝以及僵果和樹葉等及時清除干凈,尤其是病枝、蟲枝,應當剪除后挖坑掩埋或是燒毀,避免其二次發生病蟲害。追肥的時候,根據實際情況配合樹冠下的土壤翻土操作,深度約20厘米,目的是破壞害蟲巢穴,也可酌情使用50%辛硫磷乳油稀釋后,噴灑于深翻的土壤中。

2.2生物防控技術
生物防控技術包括天敵防控、誘導防控和禽類防控。大自然中任何害蟲都有天敵,天敵能夠有效控制相應種類害蟲的數量。在桃園中,適當種植油菜、蠶豆等蜜源植物,可增加果園內的植物覆蓋面積和植物種類,以此吸引附近的七星瓢蟲、食蚜蠅、寄生蜂等害蟲天敵,進而達到控制桃園內害蟲數量的目的。性誘導殺蟲劑不同于傳統化學殺蟲劑,不會對桃樹造成較大的化學危害,其作用原理是通過將害蟲的雄蟲殺死,從而控制害蟲的繁殖速度和數量[3]。在桃樹開花季節,通常為每年的3—5月,平均每畝桃園掛置性誘導殺蟲劑6~8個,能夠在成蟲發生期誘殺雄蟲,從而降低桃園害蟲的繁殖速率。養殖雞、鵝等禽類類似于天敵保護,通過禽類進食,能夠有效采集地面上的害蟲,達到控制害蟲的目的,但是應注意放養密度不能過大,放養密度過大反而會破壞植被。因此,放養密度應大約控制在每3000米2養殖90只雞和18只鵝,并注意要為禽類養殖預留出足夠的活動空間。
2.3科學的化學防治
化學藥劑在桃樹病蟲害綠色防控中并不是完全不能使用,而是要做到科學、合理的使用,第一要嚴格控制使用量;第二要確保化學藥劑的針對性,避免濫用;第三要優選符合國家要求,且低毒、低殘留的化學藥劑,并且在果實成熟采摘之前,不使用化學藥劑,避免對果實的品質和安全性造成影響。如在新梢速長期、果實膨大期,為了防治桃蚜、桃蛀螟、桃小食心蟲、梨小食心蟲、桑白蚧、桃潛葉蛾、剌蛾等害蟲,可以噴灑20%殺滅菊酯3000倍液+2%阿維菌素1000倍液。為了防治桃瘡痂病、桃細菌性穿孔病、桃炭疽病、桃褐腐病,可以噴灑80%代森錳鋅600~800倍液+72%農用硫酸鏈霉素4000倍液。進入到花芽分化初期,為了防治桃蛀螟、小綠葉蟬、桃潛葉蛾、剌蛾等,可噴灑2.5%溴氰菊酯3000倍液+10%吡蟲啉3000倍液。對桃炭疽病、桃褐腐病、流膠病等,可噴灑40%苯醚甲環唑10 000~12 500倍液+ 70%甲基硫菌靈700倍液[4]。如此便可以對病蟲害起到有效的防治作用,同時又不會對自然生態環境造成污染與破壞。
3桃樹病蟲害綠色防控效益
采取桃樹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措施后,由于病蟲害發生率降低和數量減少,濟南市章丘區當地桃樹種植產業產量、品質均有很大提升,平均每畝產量增收400千克,實現收入3648萬元,較往年平均水平增長768萬元。
參考文獻
[1]明廣增.魯西南桃樹病蟲害種類、發生特點及綠色防控技術[J].北方果樹,2020(2):23-26.
[2]丁愛娟,周磊.桃樹種植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策略[J].農家參謀,2019(18):91.
[3]張學峰.關于桃樹栽培技術與病蟲害管理的相關分析[J].農民致富之友,2019(5):202-203.
[4]張治國,陳天毅,鄧澤濤,等.探索桃樹高效栽培管理技術及病蟲害防治[J].現代農業,2018(8):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