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行
為什么會混用
廣東省博物館“走進吉祥”展廳里,展出了一幅繪有“三多”吉祥圖案瓷器的照片,其旁有如下介紹文字:“‘三多’指的石榴、桃子、佛手,是中國的三大吉祥果。這三種吉祥果組合在一起,可用于祝愿‘三多’,既多子、多壽、多福。石榴多籽;桃在中國古代文化中和壽聯系緊密,神話傳說中有使人延年益壽的‘壽桃’;佛手的‘佛’和‘福’諧音,所以這三種吉祥果組合在一起,寓有‘多子、多壽、多福’之意?!边@段文字中的“既”是別字,寫成“即”才對。
在語用實際中,有很多人“即”“既”不分,例如把“既然”錯寫為“即然”,把“即使”誤寫成“既使”。
即j!,從甲骨文形狀來看,左邊是盛食物的器皿,右邊是正坐著用餐的人,古字像人面向食物,是會意字,本義是就餐,就食。后來,“就食”引申指“接近”“靠近”等義,如“若即若離”“成功在即”“可望而不可即”;也表示動作在很短時間內發生,或者后一個動作緊接著前一個動作發生,用作副詞,如“知錯即改”“召之即來”“一觸即發”“一擊即潰”;后又由“就”義引申出“就是”“便是”,表示對人、事物或動作行為的肯定、強調,說明事實正是如此,作判斷動詞用,如“非此即彼”“非打即罵”。
既j#,從甲骨文形狀來看,字形很像人吃飯后張著大嘴打飽嗝兒張望的樣子,又像人背向食物,表示吃飯已經結束,也是會意字?!凹取钡谋玖x就是“盡”“完”“結束”,用作動詞,如“食既”“言未既”。然后由此引申出“已經”“……以后”等義,作副詞用,如“既定”“既成事實”“既得利益”“既往不咎”等。
從上可知,照片說明“‘三多’,即多子、多壽、多福”中的“即”,應解作“就是”,寫成“既”是誤寫。此外,表讓步意味的假設,要用“即使”,其常見形式為“即使……也……”;表已然事態,要用“既然”“既然……那么(就)……”表示。
“謄”“譽”不要混用
某網站打出這樣的廣告用語:“用移動打印來自動替換譽寫罰單。”引句中“譽寫”是“謄寫”之誤。在電腦越來越普及的今天,這類錯誤也很可能多為敲鍵失誤所致。但從實際語用情況來看,“謄”“譽”兩字的上邊確實也常會寫錯。
就字形說,“謄”的上邊是“”,譽的上邊是“興”。其次,它們的字音和字義也不同。
謄t9ng,本義指照底稿或原文抄寫,前面引句“謄寫罰單”就是這個意思,此外還有謄清、謄錄等。用作動詞可以單用,如“稿子太亂,要謄一遍。”
譽y&,本義指稱許、贊揚,如“稱譽”“贊譽”“過譽”“毀譽”。引申指名聲,也特指好名聲,如“名譽”“聲譽”“信譽”“盛譽”“譽滿全球”等。
“譽”跟“謄”不同,一般不單用?!爸`”和“譽”的下邊都有“言”,都跟語言、言說有關,不同的是,“謄”指抄寫書面語言,“譽”涉及的語言范圍更寬泛,有口頭的,有書面的,并且是正面的,褒揚性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