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鳴
(蘇州市職業大學,江蘇 蘇州215104)
在信息化時代,在線學習和移動學習成為高校教育的一種發展趨勢。混合式學習、慕課、翻轉課堂等全新教育理念的提出,為高職院校開展課程教學改革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和技術手段支持。高職院校應該借助移動通信設備和現代網絡信息技術,打破原有課堂教學知識的禁錮,探索更加適合高職學生特點的教學模式,有效提升課程的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
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是指通過對教學順序、教學主體、教學時間等進行重新規劃,通過互聯網信息技術手段對知識的傳授與內化進行革新的教學模式。它不同于傳統的教學模式,打破了原有的課堂時間和空間的界限,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強調學生應用能力與創新能力的提升。在網絡信息技術的輔助下,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將“先教后學”的教學模式翻轉成為“先學后教”,從而最大程度地發揮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動性。
“小型單片機系統設計”是一門從實際應用出發,幫助學生掌握單片機系統硬件和軟件設計方法的一門專業課。該課程在本校是面向機電一體化專科二年級學生開設的。往屆生普遍反映該課程不易理解,學習有一定的難度,課程考試通過率較低,任課教師反映該課程采用傳統課堂教學,學生學習主動性差,課程參與度不高,課程講授困難,導致后續的課程設計很難有效開展。因此課程亟待嘗試新的教學方法,突破教與學的難點。為有效提高教學質量,課程組在線對授課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顯示71.7%的學生沒有學習過計算機編程語言,沒有編程基礎,91.3%學生動手焊接過電路板,有一定的動手能力,17.4%的學生對單片機有所了解,但是對其理論基本不清楚。學生基本都有電腦,能上網,電腦操作熟練,能熟練使用學習通、QQ等常用軟件。93.5%學生希望采用QQ進行線上教學互動。考慮到線上教學資源的實時共享和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最終確定該課程基于“超星泛雅”+“QQ”雙平臺開展教學。
課程嘗試利用“超星泛雅”+“QQ”雙平臺組織教學,通過對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形式、教學評價等進行重新規劃,探索翻轉課堂在在線課程中的應用。
為了更加符合網絡教學要求,課程將學習內容劃分為更加碎片化的十個項目,每個項目都來源于實際應用。同時項目知識點更加集中,分別隱含了單片機最小系統、LED燈、數碼管、蜂鳴器、按鍵、電機等硬件設計知識點以及分支結構設計、循環結構設計、函數的設計、中斷系統設計等軟件設計知識點,具體如表1所示。十個項目都按照“程序分析—程序修改—簡單設計—拓展練習”四步驟遞進式安排項目任務,這樣既考慮了大部分學生的學習情況,又兼顧了學有余力的學生。學生在項目練習過程中不斷獲得成就感的同時,自主拓寬學習的深度和廣度。為更加適合線上學習,教師將超星泛雅平臺的教材知識結構項目化、碎片化,以音頻、動畫、視頻等更加直觀的形式加以重構,并在超星泛雅平臺上給學生補充了參考學習資源,包括網站、軟件、電子書等。
課程基于超星泛雅網絡平臺建課,將錄課視頻等課程資源和課程活動都建立在超星泛雅平臺,同時建立騰訊QQ群,進行課程通知、課程直播、課程互動交流,通過“新三段式”教學模式嘗試在線的翻轉課堂。“新三段式”的教學模式將整個教學活動分成三個實施階段,分別是課前信息傳遞階段、課中吸收內化階段以及課后顯性提升階段,如表2所示。

表1 “小型單片機系統設計”課程項目列表

表2 在線翻轉課堂的“新三段式”的教學模式
課前信息傳遞階段以超星泛雅平臺為主、QQ平臺為輔,采用錄播為主的教學方式。在該階段,教師通過超星泛雅平臺下發學習任務,學生通過平臺的教學資源自主開展學習,并完成平臺的預習作業及問卷,教師在平臺上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跟蹤,以此發現學生共性問題和學習難點,及時調整教學安排。
課中吸收內化階段以QQ平臺為主、超星泛雅平臺為輔,采用直播為主的教學方式。教師以直播方式在QQ平臺對學生進行提問或測試,學生在線展示課前的學習成果,教師利用調查統計功能模塊進行信息匯總,在QQ平臺對學習的重難點進行分析和總結,指出學生在實施任務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平臺查閱相關資料自行解決問題,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課后顯性提升階段,教師充分利用雙平臺的互動模塊開展教學活動。教師在QQ平臺下達作業通知,在超星泛雅平臺布置拓展練習。學習基礎差的同學通過超星泛雅平臺的錄播視頻、PPT等資源進行知識鞏固,學有余力的同學通過每個項目的拓展任務或每個章節的延伸讀物進行知識提升。同時,教師充分利用QQ群或一對一QQ進行互動,及時給予學生有效的釋疑;充分利用超星泛雅平臺的討論、分組等功能有效組織學生開展學習交流,這樣既能實現對學生的普遍化指導,又能實現個性化幫助。
課前信息傳遞階段,教師通過超星泛雅平臺的統計功能監督學生的自主學習。課中吸收內化階段,教師通過超星泛雅平臺的自拍簽到功能監督學生的出勤及學習環境,通過學生在超星泛雅平臺上的屏幕分享實時檢查學生項目的進程,通過隨時選人、多次簽到等實時在線檢測學生的專注力。同時在線課堂形式的多樣性也能很好地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如在超星泛雅平臺設置闖關游戲視頻、自評互評環節、點贊積分環節,在QQ平臺設置搶答加分環節等。課后顯性提升階段,教師在超星泛雅平臺設置分組討論環節,引導學生在協作學習中實現知識的選擇、互動、共享;設置視頻配音環節幫助學生進行知識重組的同時,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
課程嘗試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翻轉課堂教學方式,因此在評價方式上不僅要重視終結性學習評價,更要注重對學生整個學習過程的形成性評價,實行形成性(70%)與終結性(30%)兩種評價方式結合。
形成性評價是基于對學生學習全過程的持續觀察、記錄、反思而作出的發展性評價。形成性評價以超星泛雅的綜合成績為主,包括項目作業、討論、簽到、視頻學習、章節學習等。形成性評價由教師、學習同伴、學習本人共同評分,QQ平臺的課堂提問、搶答成績作為加分項。終結性評價以基礎知識和綜合知識的開卷考核為主,其中綜合知識考核嘗試開放性設計,考題在考試前布置給學生,要求學生結合之前的過程性學習成果提前做好準備,在考核的試卷上給出設計結果。這樣的考核方式很受學生歡迎,在公平考核的同時也體現了學習的趣味性和創新性。
實踐證明,“小型單片機系統設計”課程中實施翻轉課堂教學是可行并有效的,學生參與度達到100%,學生滿意度達到95.8%,同行評價為優秀,課程成績也比傳統教學有明顯提高,后續的課程設計及格率100%。
翻轉課堂分為課前信息傳遞、課中吸收內化、課后顯性提升三個實施階段。三個實施階段都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充分利用雙平臺上的豐富的資源和強大的在線功能積極做好學習引導。
教師利用雙平臺引導學生在課前完成信息傳遞,在平臺上呈現學習成果。教師通過在平臺的互動幫助學生吸收內化,讓學生自己發現學習的難點和重點,引導學生發現學習問題后自主尋找答案,解決問題,從而實現知識的顯性提升。
翻轉課程打破原有傳統教學的課堂上課時間,通過“超星泛雅”+“QQ”雙平臺提高了線上教學的“陪伴度”,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充分體現。但是如何增加教師授課的“真實感”,如何提高在線平臺的靈活性,如何解決作業的獨立性,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仍然是線上教學亟需解決的重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