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筱 臻
省十三屆人大四次會議全體會議上,省長馬興瑞向大會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通篇貫穿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總書記對廣東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體現在總結工作、研判形勢、部署任務的方方面面,體現了廣東自覺服從和服務全國發展大局的強烈政治擔當。報告全面客觀系統總結了我省“十三五”時期發展成就和2020年辦好的幾件民生大事,列出了廣東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推動高質量發展、開創改革開放新局面的任務清單,進一步增強了攻堅克難、接續奮斗的信心決心。
回顧“十三五”,廣東鞏固了經濟穩中求進良好態勢,“雙區”建設、“一核一帶一區”建設等加快推進。作為全國經濟第一大省,有效應對“三重”挑戰,地區生產總值連續32年位居全國第一,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是全國唯一破萬億的省份。展望“十四五”, 廣東要實現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代表們在審議報告時認為,報告凸顯了廣東的責任擔當,凝聚人心、鼓舞人心。
對標“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的要求,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上先行先試、走在前列,代表在審議中認為,廣東要搶抓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機遇,以“雙區”建設、“雙城”聯動為牽引,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展現新擔當、新作為。
“要講好‘中國故事’‘ 改革開放故事’‘ 廣東故事’”尹德慈代表建議要深化廣深“雙城”聯動,做足“繡花功夫”,把數字政府、數字經濟發展成果運用到城市治理各方面,推動將可復制可推廣經驗上升為法規政策。
郭永航代表建議進一步推動粵港澳大灣區設施“硬聯通”和機制“軟聯通”,進一步加強珠江口西岸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積極爭取國家支持,“十四五”時期推動深珠通道建設取得實質性突破。大力支持珠海建設珠江口西岸樞紐型核心城市,大力推進澳珠極點建設,加快推進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支持澳門產業適度多元發展。
陳英代表建議要大力支持珠澳合作開發橫琴、推動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促進粵港澳三地規則銜接,因涉及中央事權,建議省政府大力推動,積極爭取國家支持。要支持珠海建設與大灣區重要門戶樞紐相匹配的綜合交通樞紐,支持澳珠極點加快構建以創新為引領的現代產業體系。
羅沛強代表建議加強軌道交通整體謀劃布局,大力推進城市優先發展公共交通戰略。謝志巋代表建議打通粵港澳大灣區互通互聯,城際鐵路建設要高速、便捷,地鐵式運營,加速深莞惠一體化,加強粵港澳大灣區公共服務合作。邱晨代表建議將深莞惠沿海經濟帶新型產業帶納入“十四五”規劃綱要,與廣珠澳形成互補,并支持深莞惠沿海經濟帶交通建設。
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一直為代表所重視。丁紅都、林濤、吳善平、孔德勝代表建議,“十四五”時期省里要切實加大力度,支持北部生態發展區加快建設生態產業體系和推動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擴大對基礎設施補短板等的有效投資,把北部生態發展區打造成為我省暢通國內大循環的重要節點,著力破解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協調問題。
“要抓好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對接大灣區的規劃和組織實施,推進要素對接,加快實現產業共建、交通互通、環境共治。”吳善平代表建議在生態補償、產業引導方面出臺專門政策,促進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加快發展。劉艷英代表建議,出臺專門政策促進粵東粵西粵北地區鄉鎮建設,做到鎮村聯動、村興鎮強。
朱愛玲代表建議,省政府在深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范區建設時,要加快統籌帶動效應,加大力度,支持重大產業項目落戶粵北生態發展區,促進落后地區經濟發展。陳金龍代表建議,重視區域協調發展,發揮深汕特別合作區輻射帶動作用,推動汕尾高質量發展。

(劉宇韜/攝)
許鎮奇、羅偉、歐淑瓊代表建議,加大對粵東地區重大基礎設施和重大產業項目建設的扶持力度,推動解決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
江周敏代表建議,要加大對粵東西北地區基礎教育學校幫扶力度,擴大珠三角地區對粵東西北中小學結對幫扶規模。提高欠發達地區特殊教育津貼,穩定教師隊伍。加大老城區老學校省級資金支持、政策扶持力度,推動解決粵東粵西粵北地區老城區老學校發展瓶頸問題。
“十四五”規劃和今年的發展目標,都離不開法制建設的護航。黃偉忠代表認為,要積極發揮立法對改革的引領和推動工作,主動適應改革需要,積極推動數字經濟促進條例、社會信用條例、鄉村振興條例、知識產權保護條例等法規的制定,不斷推進立法高質量發展,用立法保障廣東經濟社會發展。
陳逸葵代表建議,進一步研究構建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持續構建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要更好發揮政府在立法中的重要作用,加快營商環境優化、數字經濟促進、知識產權保護等法規草案的起草工作,提高起草質量和效率。
韓俊代表建議,盡快出臺廣東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加強全方位對外開放法治保障。加強三地規則的銜接和法治體系的構建。加快涉外法律服務人才培養。加強涉外法治建設、涉外法律服務。加強城市更新的規劃管理,盡快修訂廣東省房地產開發經營條例。
農凌代表建議,推動終身教育立法,建立終身教育制度體系和運行保障機制,保障老年人、殘疾人等特殊人群的學習權利,推動學習型社會建設。
鄉村振興是長期的艱巨任務,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任重而道遠。
潘安娜代表建議,要以“一個中心多點協同”發展理念,創新特色小鎮全域旅游新發展格局,提供更多精細化、差異化旅游產品。建立精準高效的網格化鄉村營銷體系,以特色小鎮為載體推動鄉村振興,提升農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黎錫康代表建議,組建鄉村振興人才庫,對鄉村振興工作實現分類指導。優先加強本土人才培養,加強基礎性、服務性人才隊伍建設。
列席的全國人大代表梁桃建議,加大對醫療衛生、教育方面和美麗鄉村建設的財政投入。借助村(社區)兩委換屆契機加強農村基層年輕干部的培養、指導、對接,增強新時代農村基層年輕干部責任擔當。制定和落實漁業群體和農村轉產轉業漁民的生活保障措施,解決退休老齡漁民后顧之憂。
彭如汝、沈婷婷、楊敏代表和列席的全國人大代表劉小權建議,加大財政對非省定貧困村人均環境資金支持力度,提高村干部退休待遇和對自然村干部的補助標準。支持村(居)委會老舊辦公場所改造,暢通農產品銷售渠道。
夏冠新代表建議,提高“四好農村路”建設標準,為農村干部購買社保。
姚遠平代表建議,省政府有關部門制定相關政策,大力扶持畜禽糞污沼氣項目,在資金上、政策上、土地上給予傾斜。
房玉紅代表建議,省政府加大力度扶持少數民族地區實施鄉村振興,在各方面給予傾斜。支持民族地區灌區改造和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對少數民族地區一般性轉移支付力度。
“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普遍存在重建設、輕管理問題,導致部分污水處理設施運行不暢甚至閑置”,列席的全國人大代表潘麗梅建議,充分考慮環境容量,建立資金籌措機制,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納入管網建設,避免資源浪費和設施閑置;加強人員培訓、管理,采用操作簡單的管理系統,提高設施利用率。
廣東省“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文化強省建設單列成章,目標明確。按照規劃,“十四五”期間全省文化產業增加值增速高于8%,到2025年,文化產業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超過6%。如何發揮嶺南文化的獨特優勢,代表也展開了熱議。
鐘禮坤代表建議,要廣泛宣傳推廣廣東漢樂、廣東漢劇、客家山歌等國家非遺項目,推動戲曲進校園,讓經典的傳統文化藝術發揚光大。鄭舜英代表建議,加大對潮劇等嶺南傳統戲曲的保護和支持力度,教育部門和各類學校加強傳統文化課程設置和教育,旅游部門和企業推動傳統藝術和文化旅游的融合發展,為傳統文化的發展開辟出更大的空間。
江明秦代表建議,大力發展網絡視聽文化業態,促進新興文化與傳統文化融合。金城代表建議,加快培育文化產業發展。練曉紅代表建議,加大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扶持力度。謝瑩代表建議,創新體制機制,提升文化事業發展水平。
甄艷紅、胡宇鵬代表建議,要深挖本土傳統文化資源,打造各具特色的區域文化。支持鄉村文化企業發展,扶持本土新型民宿發展。支持地方舉辦特色產業展覽會,引進有影響力的國際賽事,加快體育小鎮建設。
田地代表建議,要大力發展大灣區文化,建設人文灣區,發揮深圳在主旋律文藝作品創作上的引領示范作用。
人才是第一資源。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為創新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也是代表審議時熱議的話題。
陳曉陽代表建議,廣東要大力實施人才強省戰略,吸引全球頂尖人才來粵。張志剛代表建議要從完善頂層設計、優化產業政策、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三個方面,大力加強培育我省新型文化業態和創意文化,打造我省文化航母。
“探索‘引人留人’與‘人才培養’”相結合”,陳樹喜代表建議,大力推進省內特別是珠三角地區大專院校與粵東粵西粵北地區的人才合作,為落后地區培養更多企業所需人才。同樣關注欠發達地區人才問題的邱靜代表建議,要加大欠發達地區人才儲備,縮短與珠三角地區人才儲備差距。
劉毅代表建議寫好“海洋經濟”這篇“大文章”,因地施策,支持社會資本參與海洋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濱海旅游、跨海旅游等特色產業健康發展。林壯森建議,從潮汕揭的角度統一發展海洋經濟,加大港口建設力度。
謝麗玲代表建議要積極拓展藍色發展空間,出臺有關規劃發展海洋經濟、藍色經濟,做好汕頭海岸線的保護和修復,發展南澳島濱海旅游經濟,爭取更多海洋經濟項目列入省“十四五”規劃綱要。
老有所養,幼有所育。詹文光代表建議,我省要加大力度落實國辦發〔2019〕3號文,指導督促各地把小區配套幼兒園移交給當地教育行政部門,辦成公辦園或委托辦成普惠性民辦園。
張麗麗代表建議,將公辦幼兒園建設納入城市整體規劃,預留建設用地。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參照全額負擔義務教育“兩免一補”做法,明確海陸豐革命老區學前教育“兩免一補”政策。
紀建德代表建議,要建立公開、平等、規范的養老服務業準入制度,鼓勵引導養老服務業向社會化發展,更加重視新型社區養老社會化服務的配套設施建設,提高社區、城鄉醫養專業化社會化水平。落實養老服務社會化的優惠措施,因地制宜,規劃適合老年人養老的養生康養、旅游度假生態區,建設一批養老健康小鎮。
黃芷君代表建議,要加強殘疾人關愛工作。陳偉東代表說,要切實為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提供服務,維護勞動領域政治安全。
王月梅代表建議,今年春節免費開放各類旅游景點等,讓留在廣東的外來務工人員在疫情防控期間能過個豐富多彩的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