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琳 琳
2020年,在國際國內形勢深刻復雜變化和新冠疫情沖擊下,全省法院、檢察機關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積極參與疫情防控,全力守護公平正義,服務大局有高度、打擊犯罪有力度、司法為民有溫度、改革創新有深度,為推動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雙區”建設、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提供了堅實司法保障。
省十三屆人大四次會議上,代表對過去一年“兩院”的工作給予了肯定,并就存在的問題積極建言獻策,希望“兩院”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司法工作,以高質量的司法服務保障我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2020年,新冠疫情告急,“兩院”聞令而動,緊急響應,立足職能積極參與抗疫斗爭,全力打擊涉疫犯罪。省法院與省檢察院聯合發布首個省級打擊疫情防控期間刑事犯罪通告,重點打擊“銷售假口罩”“借疫詐騙”“暴力傷醫襲警”等犯罪,依法審結造謠傳謠、抗拒管制、暴力傷醫、傳播病毒、哄抬物價、制假售假等涉疫犯罪案件1 686件,判處罪犯1 981人,有力維護了醫療秩序、防疫秩序、市場秩序和社會秩序。
韓俊代表注意到,由于嚴峻的疫情形勢影響,我省強化了入境人員健康管理,雖然對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起到了重大作用,但同時也增加了人員跨境流動的難度及成本,為跨境爭議解決,特別是域外當事人辦理跨境委托授權制造了不小的障礙。她建議,在廣東省法院系統全面推行大灣區內港澳地區當事人委托授權代理人參加訴訟可以通過視頻面簽授權委托書的制度,進一步在全省加大智慧法院系統的投入和應用,普及安裝視頻面簽的相關軟件及硬件設施,并做好相關技術指導。
我省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廣大民營企業的發展,在疫情影響下,如何服務保障各類市場主體,助推民營經濟健康發展是“兩院”工作的重要一環。為幫助我省中小微企業應對新冠疫情影響,省法院對受疫情影響案件優先立案、優先審理、優先執行,全力落實“穩企安商”政策;省檢察院及時制定保障復工復產服務民營經濟發展“8條意見”,立足職能為企業分憂、護企業平安。
吳善平、陳中堅等代表認為,“兩院”應進一步發揮職能,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加大對民營企業合法權益的保護力度,保障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特別是要加強對民營企業家的司法保護力度,加強對涉訴企業信息的保護,建立健全企業一般輕微失信快速修復機制。葉劍明代表建議,應落實“少捕慎訴慎押”司法理念,對疫情期間發生的公司債券違約等糾紛,公安機關和司法機關要有效甄別,審慎介入,依法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合法權益,積極服務經濟健康發展。
圍繞我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雙區”建設,“兩院”持續推進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工作。省檢察院建立了知識產權檢察室,提升專業化工作水平,發布典型案例有效引導辦案實踐,共起訴侵犯知識產權犯罪2 466人;省法院著力打造廣州、深圳知識產權保護高地,審結知識產權案件17.4萬件,對惡意侵害知識產權案件全面試行懲罰性賠償措施。
對此,侯雪梅代表建議,應加強對知識產權典型案例的收集、分類和宣傳工作,引導企業進一步提高知識產權維權意識和維權能力。柯琨琳代表建議,通過公檢法司、行政部門、公證機構、調解組織、協會等部門組織聯動合力,引進律師坐班,建立知識產權保護“維權超市”。同時,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宣傳力度,提高市場主體的品牌商標、技術等保護意識。蘇榮歡代表建議,應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法官的專業培訓,提升專業素養,確保更公平處理專利糾紛。
民生無小事。過去一年,省法院和省檢察院牢記司法為民的宗旨,及時回應教育、健康、住房、社保、養老等領域民生訴求,聚焦辦好人民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推動解決法治領域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代表們對未成年人保護、網絡安全、糾紛調解等熱點問題提出了意見建議。
在未成年人保護方面,省法院積極參與“防治校園欺凌”“護苗”“預青”等專項行動,加強未成年人權益保護;省檢察院強化綜合治理,依法起訴侵害未成年人權益犯罪6 462人,健全“一站式”詢問救助工作機制,對涉嫌輕微犯罪并有悔罪表現的未成年人不批捕1 641人,不起訴1 105人。
伍景勛代表建議,應充分發揮“兩院”司法力量,凈化未成年人用網網絡環境,嚴厲打擊侵犯未成年人權益的行為。加大珠三角非戶籍流動人口未成年人保護的公益宣傳,健全詢問救助工作機制,避免對受害未成年人“二次傷害”。孔德勝、何麗珠等代表建議,要加大對侵害未成年人違法犯罪行為的打擊力度,進一步加強對未成年人權益的保護。注意加強對服刑人員親屬特別是其未成年子女的關懷,可以聯合教育等部門開發學齡前兒童法治啟蒙教材。
非法集資、電信網絡詐騙、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等犯罪行為對人民群眾的財產安全造成巨大威脅,陳麗秋代表認為,應用高用足量刑標準,依法從重從快立案、起訴、判決,給予網絡詐騙犯罪分子足夠的威懾力。司法機關對網絡詐騙辦案要配足人才、設備、經費等資源,針對學生等網絡詐騙的高危群體要加大宣傳力度,并擴大公審規模,增強現場教育效果。
去年,省法院加快一站式多元解紛機制建設,依托社會力量調解案件66.5萬件,同比上升89%。吳興印代表建議,對于改革創新、民生等重點領域的糾紛,要健全綜合性、一攬子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避免單純的審判處理。石奇珠代表說,應深化訴源治理,想方設法緩解人案矛盾,為群眾提供更多定制化、個性化解紛服務。龔艷紅等代表建議,茂名高州法院司法惠民服務中心為群眾提供“家門口”的便捷司法服務,促使大量矛盾糾紛和社會風險得以在源頭預防化解,建議在全省推廣司法惠民服務中心,推動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及法治鄉村建設。

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龔稼立、省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林貽影向大會作工作報告(王輝/攝)
在去年疫情特殊形勢下,省法院、省檢察院不斷加強訴訟服務水平,使群眾切實感受到司法便利。省法院建立疫情防控常態化訴訟服務機制,與省司法廳、省律師協會聯合制定加強和規范在線訴訟意見,依托廣東法院訴訟服務網提供全天候、“不打烊”在線訴訟服務。完成網上立案122.9萬件、網上繳費53.8億元、網上開庭5.5萬次、電子送達77.2萬次,同比分別上升22%、42%、506%和330%。省檢察院深化12309檢察服務中心建設,提供更加高效的檢察便民服務;制定加強和改進保障律師依法執業權利工作的意見,強化律師權益保障。
凌巍巍、袁愛民等代表建議,“兩院”要利用現代化技術,通過以案釋法、庭審旁聽等方式,主動送法進機關、企業、學校、社區、鄉村,進一步加強法治宣傳教育,營造良好法治氛圍。吳興印代表建議,完善大數據訴訟服務,推行開庭前、查封凍結到期前提示等訴訟服務功能。孫建國代表建議,打通公檢法數據孤島,搭建互聯互通的政法大數據共享平臺,提升司法案件的辦理效率。賴曉靜代表建議偵查機關、檢察院、法院對刑事案件移送、辦理流程通過短信等方式通知代理人,方便當事人家屬或代理人及時跟蹤了解情況。邢益強等代表建議,在全省法院推行為律師提供電子閱卷服務,提高閱卷效率和閱卷效果,真正體現便民司法、為民司法。
基層法院案多人少,隊伍不穩定的問題受到較多代表的關注。潘潔文代表說,由于司法改革只考慮了審判階段的員額法官分配而沒有考慮執行階段員額法官分配,結果加劇了基層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基層法院需要大量司法輔助人員從事審判輔助工作。但是,由于這部分人員待遇低、流動性大,也難以招到素質高的輔助人員,嚴重影響了辦案質量和效率。建議在員額法官資源分配時向基層法院傾斜,并盡快出臺對司法輔助人員的保障機制,留住人才。樊榮代表建議,根據各地實際情況適當增加法院員額法官名額,法官助理實行復合編制管理,可以將部分輔助事務工作外包,減輕輔助人員工作量,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丁紅都、李雅林等代表建議,應著力解決全省各地法院、檢察院發展不平衡、資源分布不平均的問題,更加重視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基層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在硬件建設、辦案力量、業務指導方面加大對山區法院、檢察院的資源傾斜和政策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強對下級法院、檢察院的指導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