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麗 ,張 楠
(1.吉林警察學院 衛生所,長春 130041; 2.吉林省神經精神病醫院,吉林 四平 136000)
護理專業學生的壓力水平明顯高于其他學科的學生[1],除了學術壓力外,臨床實踐也是護理學生壓力的另一主要來源[2]。研究發現,學生的壓力負荷水平受各種內在和外在因素影響。內在因素指的是人口及個人特征,如性別、年齡、情緒內向、機智、應對方式等;外在因素包括臨床環境的有利性、臨床人員和護士教育者的支持、校內提供的準備等。壓力會影響人的身體和心理健康[3]。不良的身心健康會損害個人的工作質量和學習能力[4]。覺知壓力作為一項壓力評測的重要指標以及能夠影響各種能力的中介或因素,對護生的學習工作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覺知壓力是由英文Perceived Stress翻譯而來的心理學概念,中文翻譯成覺知壓力知覺、感知壓力等。加拿大生理學家漢斯·塞爾耶(Hans Selye)于1936年最早提出:壓力的產生是個人對事件感受的結果并被人賦予的意義。國內學者楊廷忠等[5]的研究表明,當人們在生活中遇到某些不可預測的刺激事件或不利因素時,個體感知到的超負荷的、心理緊張和不可控制的,即是感知覺知壓力的表現,同時這也作為一種心理指標被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
國內外學者對于本科生覺知壓力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對于護理專業學生的黨知壓力研究較少,在現有研究中,研究內容主要針對構建理論模型、探討影響因素以及其對學生的影響。在構建理論模型方面,YANSHENG Y等[6]的研究結果有力地表明,在壓力很大的實習學生中,覺知壓力對臨床表現有直接影響。許多研究探討了護生覺知壓力在幾種能力中的中介作用[7-8]。在探討對學生的影響方面:譚曉雪等[9]的研究中發現應屆醫學研究生就業壓力知覺整體水平處于正常范圍,超出正常水平的個體占23.4%。許多研究更證明了覺知壓力越高越會對學生睡眠質量和心理健康等產生危害。
2.1.1 應對方式
許多研究發現護理專業學生主要使用轉移、回避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來減輕壓力[10]。在YAN[11]的研究中揭示了不同應對方式對護生壓力水平的影響。關注、發泄情緒、否定、使用情感社會支持以及克制應對等與感知壓力水平之間的顯著正相關關系為護理教育者提供了依據,即具有這些應對行為的學生更有可能經歷高壓力。采取積極正面的方式去應對,對于覺知壓力以及睡眠質量都有著促進作用[12-13]。應采取積極措施來防止由于使用不合適的應對行為而導致壓力水平加劇。
2.1.2 觀察與接受
加強對經驗的觀察可能會增加感知壓力。LINDSAY等[14]認為接受觀察對于減輕壓力是必要的。他們發現,觀察只能通過威脅評估間接地發揮作用,并且只能在很高和很低的接受水平下發揮作用。在壓力很大的學術環境中觀察自己的經歷可能會減輕或增強學習過程中對需求的威脅評估,具體取決于個人是否能夠接受自己的經歷。當個人能夠對自己的經歷表示接受時,也許他們可以從初始威脅評估中獲得心理距離[15]。
2.1.3 價值取向
職業價值觀是一種積極的特征,包括提高護理質量、增進對患者的了解、提高工作滿意度和保持沉默,并有助于職業社交[16]。職業專業價值觀可以緩和感知壓力與臨床表現之間的關系[6]。該發現可以為干預策略的循證提供基礎,改善在實踐中焦慮的學生的臨床工作表現。因此,護理教育者和管理者應通過更加重視壓力管理和專業價值觀教育,來提高實習護理學生的臨床表現。
大多數護理專業學生的壓力源出現在實習期間,包括缺乏臨床技能、繁重的工作、與同伴、教師和護理人員的關系問題。被同伴或醫院工作人員欺負,處理護理任務的時間壓力和就業壓力[17-19]。CHEUNG等[20]的研究表明,大多數人都承受著壓力,但持久或高壓力會帶來負面后果。壓力較大的學生會出現更多損害臨床表現的錯誤。
這一個由30個項目組成的問卷,涵蓋6個領域:實習活動的表現、專業溝通、時間管理、環境、專業教育和理論活動。作答者以0~3 LIKET量表對每個項目進行評分。0表示“在項目所描述的情況下沒有承受任何壓力”,3表示“在所呈現的情況下處于高壓力”。因子分析證實了概念模型是可以接受的。6個域的子得分是通過將相應項目的評分加起來來計算的。總體感覺壓力水平由30項的總分來衡量。分數范圍是0~90。所得的分數值越大,總體壓力感覺水平則越高。擬合優度指數為0.91。總體CRONBACH的ALPHA為0.89。克倫巴赫(CRONBACH)α估計的域的內部一致性范圍為0.71~0.87。它是專門為在臨床實踐中測量護理學生而設計的[21]。但目前在國內還沒有被廣泛應用。
該量表由美國學者COHEN等[22]編制,共14個項目,為LIKERT5級量表。得分越高,壓力越大。后經過改編,被大量應用在各個國家的研究中。經過改編的護理專業量表由SHEU等在1997年開發,在開發使用的LIKERT5級量表包括29個項目,分為6個因素。這6個因素被分為:照顧病人的壓力、老師和護理人員的壓力、任務和工作量引起的壓力、同齡人和日常生活中的壓力、缺乏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壓力和來自臨床環境的壓力。總分從0到116。研究中克朗巴赫(CRONBACH)的ALPHA所測得值為0.89,一周的重測可靠性為0.60(P <0.01)證明了該量表的可靠性,而內容效度指數為0.94證明了其有效性。另外,這6個因素占總方差的50.7%,證實了該工具的構造有效性[23]。并在GURKOVá等[24]人的研究中進行應用。
國內大多數學者都采納楊廷忠等修訂的《中文版知覺壓力量表》,量表由緊張感和失控感2個維度及14個項目組成。各項目應用“從不如此”(1分)至“總是如此”(5分)5級評分,簡稱CPSS,有研究者對PSS(CPSS-14)中文版的心理計量學特征以大量醫療居民為樣本進行了測量檢驗。結果表明,該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及兩因素結構。 F1標記為感知到的自我效能感,F2標記為感知到的無助感。因子結構與翻譯成其他語言的覺知壓力量表一致,并進一步證明了其在跨文化研究中的價值。因此,CPSS-14可以適合于測量感知的壓力,以篩選臨床環境中處于巨大壓力下的壓力,并納入可以減少壓力對職業健康的有害影響的干預計劃中[25]。
覺知壓力問卷,經過了一系列信效度相關檢驗[26],并在2017年翻譯成中文版并在護生中進行測試[27],在YL等[28]的研究中進行使用,是針對于臨床或者突發壓力事件檢驗的良好工具,量表采用LIKET四級計分法,具有較大的使用價值。
BACK等[29]對在加拿大的護理專業本科學生進行覺知壓力與心理健康狀況(GHQ)的相關調查研究,其結果表明,沮喪癥狀與測得覺知壓力得分值呈正相關性,覺知壓力得分值越高,GHQ測得的沮喪癥狀越明顯。TYLER11對某醫院的護士的進行了問卷調查,說明個體覺知壓力程度越高,則其心理健康狀況越差。國內學者賀春艷等[30]對乳腺科護士做了相關實驗認為職業獲益感與覺知壓力對心理健康有影響。以上研究均證明了覺知壓力能力越高,其心理健康狀況則較差。提出以下建議幫助護生降低覺知壓力。
組織支持能夠幫助護生更好的明確自身角色,提高實習生的工作投入水平[31]。因此在學校教育以及臨床教育中,教育者可以通過團體訓練[32]、組織活動等方式來幫助護生減輕壓力。在YAN[11]的研究中,性別、對情感的關注和發泄、克制、用情感的方式、社會支持與覺知壓力水平呈正相關。護理教育工作者可以參考這些發現,以篩選出因臨床學習的無效應對而不知所措的高風險學生。采取積極措施以防止不良的心理健康結果。M.PIDGEON A[33]的研究結果表明,聯系更緊密的大學生的覺知壓力、焦慮和抑郁感較低。有了校園連通性可以緩沖感知的壓力和抑郁之間的關系的認知后,可以保護處于較高校園連通性水平的大學生免受壓力和抑郁癥的不利影響。
減少屏幕時間和身體訓練是相互獨立的兩個因素,但可以同時顯著降低大學生的壓力,這表明促進身體活動和減少屏幕時間可能是減輕大學生覺知壓力的有效方法[34]。國內學者也證明了手機成癮與覺知壓力成負相關[35]。護理教育者可以通過增加第二課堂活動、豐富學生社會實踐機會來幫助學生增加鍛煉減少屏幕時間。鼓勵學生在繁忙的課程中進行體育鍛煉。
情緒彈性是在心理彈性這一理念上發展而來的,而情緒彈性訓練是一種對情緒彈性的干預是方法。在葉艷勝[36]的研究中,對護生進行了情緒彈性訓練,通過8次不同的主題訓練,實習護生的緊張感、壓力感以及覺知壓力的總體評分都下降[36],在其另一項研究中運用此種方法對護理大專學歷學生采取干預措施,發現學生的睡眠質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37],睡眠質量得到改善則有助于降低覺知壓力[13],進一步表明情緒彈性訓練可以應用在壓力性較高的實習護生當中,來降低護生的壓力覺知水平。
自我同情可以通過感知壓力減少護理學生的焦慮和抑郁。干預者可以考慮通過自我同情訓練來減輕護生的壓力、焦慮和抑郁感[28]。教育者應將自我同情視為減輕壓力感的一種方法。隨著護理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嚴重性不斷提高,解決該問題的資源有限,迫切需要進一步探索心理社會因素與抑郁和壓力適應能力之間的可能關聯,以發展更有效的人際關系,為解決護理學生不良心理健康結果的提供策略[38]。
正念訓練可以通過增加積極情緒以及從消極情緒中恢復兩種方式來改善學生心境,正念訓練已經被廣泛運用到了臨床心理干預之中。在積極心理學中,正念與平靜幸福感的相互促進而覺知壓力在其中有著中介作用[39]。王玉正[40]的研究當中,通過8周的正念訓練,表明了該訓練對于提升大學生的情緒彈性、正念水平有一定的效果。在于淑婷等[41]的實驗中證實了其使用的8周正念訓練方法可以改善負面情緒。也就是說對于覺知壓力高的個體,他們有更多的負性情緒,可以通過正念降低更多。護生的壓力水平高于其他專業大學生[1],因此正念訓練可以被廣泛的應用從而提升護生的心理健康以及降低覺知壓力。
護士在日常的工作中面臨許多壓力,且在臨床工作中會有許多突發的應激事件,導致護士產生負面情緒,增加覺知壓力。通過對于文獻的梳理發現了導致護生覺知壓力增高的因素以及緩解護生覺知壓力的方法并總結了集中覺知壓力量表以及問卷,其中更有專門針對護生覺知壓力的測量方式,為解決護生壓力,提升護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了依據。研究發現對于護生的覺知壓力的探討不如其他行業豐富,對于大群體,如大中小學生的整體性調查與分析較多,研究者可以進一步進行對護理專業學生進行調查分析,從而為護理教育者解決護理人員壓力提供更多的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