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春蘭
(雙遼市委黨校 黨建教研室,吉林 雙遼136400)
單位中的青年人多數是受到過高等教育的人,具有一定的主動學習能力,是單位中知識性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青年人在單位中人數的提升,新時期人才的貢獻力也逐漸增大,對單位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對未來發展方向有重要的意義。所以,無論是關乎當下還是單位未來的發展,都需要關注與加強對新時代人才的培養。這不僅為單位提供了活力和發展動力,也達到了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隊伍的目的,有利于提供充足與優秀的人才。根據發展需求,人才培養為單位自身提供了基本保障,避免用人不當等問題的產生,保證單位正常工作。
隨著互聯網信息時代的到來,青年人對新鮮事物具有較強的接受與學習能力,并且還具有較強的快速接受新鮮事物的適應能力。新時期青年人對新的知識與技術產生較強的興趣,并且在短時間內能了解其作用并掌握其方法。相對于老職員來說,新時期青年人具有較大的潛能,并且具有較強的可塑造性,具有很強的優勢[1]。新時期青年人在單位中渴望得到領導的認可與個人價值的提升,并且樂于接納新鮮事物,而傳統的培養人才模式并不能完全適合新時代人才培養建設,無法達到其發展需求,這就需要根據新時期青年人的真實需求而做出適當的調整與創新,才能確保人才流失。
在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下,大多數新時代青年都是獨生子女,其從小就生長在和諧穩定的社會中,并且親身經歷從沒有互聯網到互聯網普及的過程,這使得新時期青年人具有較強的個人意識和自尊心,性格更加開朗,更善于表達自己,他們渴望實現自我價值,渴望得到他人的認可,這種認可可以表現在精神方面,也可以表現在物質方面。新時期青年更希望與他人平等對話,他們不會一味地進行妥協和犧牲自我,他們敢于對不公平事物進行反駁,在遭到不公平待遇時,他們敢于爭取個人的權力,維護自己的收益[2]。當新時代青年進入一個新的單位環境中,他們渴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和不斷的學習,順利按時地完成工作,期望個人的努力付出可以得到同等價值的回報,并且希望自己的付出得到上級領導和單位同事的認可與鼓勵,從而使自我價值得到體現:新時期青年的個人意識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新時期青年大多數受到過高等學校教育,他們具有一定的知識積累,有著自我學習的能力,并且具有優良的組織能力和團隊意識,他們為自己設計未來個人發展規劃。新時期青年期望單位會為他們提供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并且提供一個展現自我能力及成長的平臺,從而在他們自己的努力下得到全方位的快速成長。一些在單位工作時間久的老職工,他們已經十分嫻熟地掌握了工作中的核心要領,已經在工作中展現出了自己的能力與才干。此種情況下,對于新時期青年來說,他們期望單位給他們一個平臺的同時,也期望單位讓其看到未來個人的上升空間,他們希望通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獲得晉升的機會以及單位給予他們的榮譽。同時,新時代青年還渴望通過不斷地學習專業知識增強工作能力,使個人能力得到不斷的提高。新時期青年渴望成長,這種渴望程度遠超單位中的老職工。
隨著1978年我國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新時期青年的生活環境正處于這個時代,受到改革開放的影響,他們的思想尤其活躍[3],與老一輩人的行為思想存在著極大區別,不再僅僅依靠歷年的經驗,而是有超前的思維觀念,這使得新時期青年對新鮮事物具有極強的學習、適應與理解能力。生活中,新時期青年會格外注重個人的個性特征,往往會將這種個性特征帶到工作之中,他們不僅會干好個人的本職工作,還會將自己對新鮮事物的理解與思想意識帶到其他工作中去,為單位未來的發展前景著想。新時期青年對新鮮事物更感興趣,敢于嘗試和挑戰難度較大的工作,他們不怕困難。在一般情況下,他們不愿受到他人的約束與傳統的思維方式的影響,青年職員更敢于表達出自己的意愿,并把這種意愿與超前的思維帶入工作中,使其思維方式與工作方法更加優化,使單位績效有所提升。單位應加強對新時期人才隊伍的個性特征與新思想進行教育培養,在培養方式上發生轉變,采用激勵或表彰等形式,盡可能地挖掘他們的潛力,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個人價值,使得他們從中獲得滿足感,并且單位應根據新時期人才的實際需求與成長需要,為他們提供更好的成長平臺與幫助渠道。新時期青年思想活躍、觀念超前,對單位的新工作模式發展起著重要作用。
我國在1985年提出了素質教育,其重點就是要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推廣,新時期青年全部受到了素質教育的熏陶,接受了與其他年齡段的職工不同的教育模式,他們更具備個人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其思維也發生了轉變,思想更加新穎,思路更加開闊,從而個人創新能力更強。同時,新時期青年敢于挑戰新鮮事物、敢于嘗試不怕失敗的精神,使他們具有強大的創新能力。單位重點培養他們的觀念意識,開發青年的創新能力,不能只局限于理論知識或工作能力方面,應對他們的創造能力加強培養,從而激發他們的潛能,提升個人的創新能力,使單位的創新水平得以提升。在各單位的各種活動中,新時期青年開動腦筋,打破傳統思維模式,想出各種不同的策劃方案,極大程度地展示了他們的創新能力,并且展現出了他們的組織實踐能力,得到領導與同事的認可,從而使他們的自我價值得到體現。通過調查發現,某單位的表彰大會上表彰的科技人才中,34歲以下的新時期青年占據了主要部分,從而看出新時期青年具有極強的創新能力。
發揮黨組織在單位中的作用,黨組織具有凝聚新時期人才的力量,是凝聚青年團隊的重要聚集地[4]。單位要運用黨組織的凝聚力充分發揮對新時期人才的培養,要對他們進行思想、工作、生活上的指引與幫助。可以根據新時期人才的實際需求與工作交流會等活動,幫助遇到困難或產生困惑的青年人才及時發現工作與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并得以解決。還可以定期舉辦集體活動,促進單位職員之間的相互交流與經驗分享,他們可以通過參加集體活動,增加團隊的凝聚力與合作能力,同時還可以挖掘他們的潛能,調動職員的積極性。除了舉辦定期活動,黨組織還應充分運用網絡時代的優勢,建立微信群、QQ群,通過學習強國等軟件,加強對新時期人才的引導與培養。在日常生活中,黨組織還應加強對單位職員的關心,可以在重大節日或職員生日時,為他們送上祝福,在遇到困難時給予幫助,使新時期青年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從而使工作順利進行。
大多數青年人才都是剛剛走出校園,整體上缺少社會實踐與工作經驗,剛走進工作單位普遍都會感到迷茫,不適應工作節奏,所以需要單位中前輩們的引領,幫助他們在身份上從學生轉變成職工,從而提高工作效率。單位應制定一套完善的前輩引領計劃,對剛進入單位的新職員進行一對一的引領,并且根據他們的個人特征、專業特長等綜合因素,幫助他們制定職業規劃,使新職員能發揮出自己的特長,準確地選擇工作方向。這種引領不僅應存在工作中,也可以體現在思想生活中,要做好新職員全方位的引領,只有正確引領,才會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實現個人與企業一起發展。同時,單位應加強對前輩引領計劃的監管,確保每個新職員都真實地得到幫助,達到培養新時期人才的目的。
如果想讓新時期青年快速成長,單位就需要多為他們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可以采用輪崗的方式鍛煉青年,使青年職員在不同的崗位上鍛煉自己、積累經驗,提高個人的業務能力、專業技術與知識儲備,使他們全方面了解單位中不同崗位的工作特點。只有通過大量的實踐和在不同崗位中積累經驗,才會使他們的創新能力得以提升。在輪崗的過程中,單位要依據新時代青年的實際情況,結合他們的專業能力、工作能力以及個人意愿,有針對性地進行崗位輪換,盡可能地與他們的個人規劃達成一致,幫助并提供給他們找到更適合自己的平臺,使他們的業務能力有所提高及潛能得以挖掘,讓輪崗的作用發揮到最大,從而達到培養新時代青年的目的。但單位不可沒有規劃,沒有針對性地對職員進行隨意的崗位輪換,如果輪換到一個并不適合他們的工作崗位,會使他們的自信心受到打擊,使他們陷入困境,嚴重的會導致人才流失,無法達到培養人才的根本目的。
新時期人才只有體會到自我價值時,才會激發他們的創新能力與工作積極性,只有提高他們的創造能力與創新能力,才會推動單位在社會中的競爭,促進單位發展。新時期青年是單位中創新事物的主體,要充分運用和激發他們的創造能力與創新能力,可以建立與優化創新機制,進一步對其進行培養。單位可以采取舉辦創意比賽等方式,激發青年人才的潛能,強化個人的創新思維,努力營造單位中的創新氛圍。還可以讓新時期青年參加社會前沿思想的講座、報告、集會、討論等活動,讓他們充分了解當前的研究成果,完善知識結構,拓寬自身視野,開闊創造思路,增強創新思維,從而激發員工自身的創新意識和主觀能動性。
單位應制定合理的激勵機制,從而激發優秀人才的潛能。合理的激勵機制不僅可以讓新時期青年得到個人滿足感,還可以調動他們對工作的積極性,促使單位穩定有效地發展。在培養人才隊伍的過程中,需要制定一套符合新時代人才實際情況的激勵機制,要充分發揮激勵的作用。新時期青年都期望在工作中得到自我價值的體現,并且都希望快速成長,單位應打破傳統中按資排輩的觀念,采用考核等方法,提供給優秀人才或者具有重大貢獻職員晉升崗位的機會,讓他們擁有更廣闊的平臺展現自己。也可以通過獎金、提高工資等激勵方式,或在資源上對新時期人才略有傾斜,促使他們提高工作積極性,爆發個人潛能,保證他們所付出的努力與回報成正比,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