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青
(樂業縣農業農村局,廣西 百色 533200)
玉米是三大糧食作物之一,在日常飲食以及生活中有著較為廣泛的應用,是目前所有谷類作物中種植范圍最廣,種植產量最高的作物。廣西百色地區玉米種植面積不斷增加,玉米產量以及玉米商品化率也持續上升,為市場提供了大量的優質玉米,滿足了人們對優質玉米的需求。廣西百色地區玉米發展對于當地經濟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必須要積極采取有效措施推進優質玉米生產,這樣才能夠促進玉米種植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優化玉米生產體系,提高玉米生產機械化水平。種植密度是影響玉米生長發育的重要因素,如果密度不合理會給玉米發育帶來不利影響,所以種植人員應當正確認識到密度因素的影響,在玉米栽培時根據玉米土壤情況、品種選擇合適的密度。
在評價玉米生長情況時單位面積產量是最常應用的評價指標之一,也是種植農戶所關注的重要指標,只有玉米產量的提升才能夠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1]。在衡量玉米產量時,會對穗粒數、穗粒重兩個指標進行衡量。玉米種植密度和葉面系數之間的關系為正比,代表種植密度增加會使光合作用面積也有所增加,從而提高玉米的產量。相關研究表明,每平方米穗數量為667穗則產量提升較為明顯,如果超出667穗則穗粒數會增加、穗粒重下降,這代表種植密度過大反而會導致產量下降。玉米種植密度過小則會使葉面系數減小,每一株玉米的光合作用、雨水都會更加充足,可以促使玉米生長速度得到提升,使營養元素能夠得到高效運輸,穗粒重也會隨之增加,個體產量提高,但是玉米整體穗粒數會減少,使得整體產量仍然處于較低的狀態。單位面積內種植合適數量的玉米可以讓玉米密度數值保持在合適范圍之內,保證葉面系數、光合系數以及葉面積得到有效控制,充分發揮光合作用的效果,使玉米的穗粒重、穗粒數都能夠得到最大的提升。由此可見,在玉米種植過程中需要對密度進行合理的控制,可以讓玉米產量和密度呈現為正比的關系,否則過大會減產,過小則會降低玉米產量。
玉米營養元素含量是玉米品質的重要評估指標,營養元素含量越高,則代表玉米品質越好[2]。玉米品質參考指標如下:①蛋白質。蛋白質是玉米中的主要用元素之一,也是評價玉米品質的關鍵標準。②淀粉。玉米是生產淀粉的主要原料之一,淀粉含量會直接影響到玉米的附加效益。③脂肪。在玉米的具體使用過程中不能只針對單一的營養元素對玉米品質進行評估,應當按照玉米的用途對其品質進行評價。玉米品質和多種因素之間均有著較為緊密的聯系,包括玉米品種、土壤條件、氣候條件、水源條件、技術條件等,其中種植密度屬于關鍵因素之一。玉米種植密度小,則玉米內的營養成分含量會有所上升;種植密度過大,則玉米之間養分爭奪會變得較為激烈,從而使營養成分含量得不到保證。種植密度過大會使玉米蛋白質、脂肪、淀粉含量下降,主要原因是密度增加影響了玉米灌漿。因此,在玉米種植過程中如果密度不合理會給玉米品質帶來不利的影響,從而影響到玉米種植效益。
種植密度的確定應和生態環境、生產條件、種植模式、玉米品種一起實施考量,通過多種因素的結合明確最為合適的密度[3]。根據不同玉米的品種進行分析,每一種品種的密度需求都有所差異。例如雜交玉米有較高的耐密性,可以增加玉米的種植密度,能夠有效保證玉米的產量。平展型玉米具有較低的耐密性,則在種植過程中應當減小密度,否則反而會出現產量降低的問題。在特早熟生態區所種植的品種都屬于早熟品種,生長所需要的時間和周期較短,玉米植株個體體積小,穗小,粒數少,穗粒重較低。如果和其他品種的種植密度相同則會使玉米的產量大幅度降低。這一類品種的玉米植株腳下,不同植株之間不會造成過多的影響,可以增加種植密度,有效提高種植產量。緊湊型玉米品種可以以高密度的方式種植,平展型玉米則以低密度的方式種植,如果玉米品種屬于高桿大穗型,則應當減少種植密度,否則在不同植株間會出現遮陰的問題,導致難以進行充足的光合作用。玉米品種如果是低桿型、小穗型則可以增加種植密度,利用提升玉米數量的方式提高產量[4]。
當前在很多農業機械設備中都已經應用了自動化技術,這使得農業生產效率大幅度提高。常見的設備類型包括自動收獲機,自動耕作機以及農用拖拉機。其中農用拖拉機使用極其廣泛,以該設備為例,在應用自動化技術后對機械油壓三點關鍵位置進行了調整,并設置了相應的自動化控制系統,能夠按照系統所設計的程序進行自動生產。在玉米栽培管理中機械化技術的應用較為廣泛。其中在玉米播種時可以對播種設備進行合理地參數設定,包括運行速度、播種量等,從而更加合理的進行播種,精準控制種植密度,避免出現種植距離過大或者過小的問題。
新媒體平臺是現代社會中人們進行溝通和交流的重要平臺,可以提高人們之間的溝通效率以及時效性,推廣部門也可以合理利用新媒體平臺進行技術推廣工作。新媒體平臺可以展示視頻資源、圖片資源以及文字資源,可以利用其優勢在新媒體平臺上方開設官方賬號,向更多的種植農戶講解玉米種植密度控制技術的應用方式以及應用效果。例如推廣人員可以在抖音平臺上建立官方賬號,定期發布不同的專題視頻,在視頻中以親身示范的方式講解玉米密度控制的應用流程。通過抖音農戶可以在評論中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問題,能夠讓推廣人員更加精準地了解到農戶技術需求[5]。
截止到2018年,我國國內玉米種植面積已經達到4213萬hm2,玉米產量達到25733萬t,在2018年糧食總產量中占比高達39%。玉米發展前景較好,市場上需求量較大。廣西百色地區要想提升玉米的產量以及品質,需要合理把握栽培技術要點。種植密度的選擇是主要要點之一。在選擇播種密度時需要按照玉米品種所具備的生長特征,這樣才能夠避免玉米之間出現互相爭奪養分或者浪費土地資源的現象,在滿足玉米生長發育的需求上,提高土壤利用率。相關部門應當制定合理的技術推廣計劃,向農戶積極推廣新型的技術,以此強化種植農戶對密度控制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