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媚妤,張婧
(1.中共廣州市花都區委員會黨校,廣東 廣州 510800;2.廣州市花都區赤坭鎮人民政府,廣東 廣州 510800)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鄉村振興要靠產業,產業發展要有特色,要走出一條人無我有、科學發展、符合自身實際的道路?!睆V州市花都區赤坭鎮嶺南盆景小鎮,是廣州市花都區內為數不多擁有產業支撐的特色小鎮。依托該特色小鎮建設,赤坭鎮大力發展盆景苗木產業和“盆景+”鄉村旅游產業。
嶺南盆景小鎮以瑞嶺村和竹洞村為核心區,輻射帶動豐群村等其他13個行政村進行整體建設。
①自然條件。地處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一年四季多和風,水資源豐富,水質良好,土壤肥沃,富含有機質,適宜多種花木生長。境內有丫髻嶺、大軍嶺、巴江河、農田等自然要素,形成“山-水-田-城-村”生態格局。②交通便利。肇花高速、佛清從高速(在建)、G107、S381貫穿南北西東,與培正-嶺西大道、古樹大道構成鎮內三縱三橫的便捷路網結構。距白云國際機場25分鐘車程,距廣州北站15分鐘車程。③園區支持。赤坭鎮位于廣州空港花世界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園區內,依托該產業園打造嶺南盆景小鎮,可在申報重大項目、爭取資金支持等方面得到支持。
①藝術造詣高。瑞嶺村是嶺南盆景發源地,歷史源遠流長。瑞嶺盆景是廣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其藝術造型“古、靈、精、怪”,曾于1986年作為國禮贈送給英女皇。②文化底蘊深。赤坭鎮耕讀文化氛圍濃郁,歷史上有“花都九進士,五人在赤坭”的說法。瑞嶺村被評為“廣東省民間(盆景)文化藝術之鄉”。竹洞村是洪拳創始人洪熙官故居所在地,也是“洪拳文化”的發源地。
①啟動資金有保障。廣州市、花都區高度重視赤坭鎮鄉村振興工作,統籌安排資金全力支持嶺南盆景小鎮建設及赤坭鄉村振興工作。②小鎮建設初見成效(具體情況見表1)。
表1 赤坭鎮各村相關獲獎情況統計
①盛產盆景苗木。赤坭鎮是廣東省最大的盆景苗木種植基地,種植總面積達3萬畝以上?,F有盆景從業人員超1.5萬,占全鎮人口1/4。2020年,瑞嶺盆景產量、銷量及出口總量均占廣州市的4/5,居全市第一,全產業鏈年產值超5億元。②小鎮初具規模。一期建設已完成,電商直播中心等一批項目順利完工。10個盆景園升級改造成專業示范盆景園,逸翠園等多個本地規模化盆景苗木生產龍頭企業已進駐。成立瑞嶺村盆景農民專業合作社,設立盆景產業扶持資金和盆景農民專業合作社扶持資金。開展盆景大師培訓,已培養盆景技師超500人,其中省市級持證工匠5人。③經濟收益增加。小鎮為赤坭鎮新增就業崗位2900個。產品遠銷荷蘭等地,2020年出口盆景66.3萬株,同比增長5%。古樹大道沿線土地出租收入增長翻了兩番。④數字農業賦能?;ǘ紖^首家“‘E網興農’農村電商產業園”落戶赤坭鎮,初步建立數字農業體系。舉辦數字農業直播節,開展農村電商專業培訓、競賽,推動農產品線上線下銷售。⑤農文旅一體化。以竹洞村為核心,依托盆景小鎮、御盛馬場、寶桑園、廣州綠沃川高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及九曲河觀光帶,通過省縣鄉道及鄉村循環路串點聯線,形成“一核多點”的赤坭鄉村旅游大線路。舉辦盆景藝術節等活動,持續擴大嶺南盆景小鎮知名度和影響力。2021年春節期間,小鎮吸引22萬余人前來游覽。
核心區僅2.84平方公里,只占小鎮總用地面積4.5%。且核心區內大量劃定基本農田保護區、公益林、水庫河流等生態保護紅線,此類用地合計共占總用地面積超3/5??捎糜诮ㄔ旖ㄖ?、完善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用地僅0.28平方公里,只占核心區總用地面積10%,導致農貿市場、盆景展示中心、農村民宿改造等計劃配套建設項目落地難。
①城鎮功能不完善。赤坭鎮基礎設施欠賬較多,城區缺乏優質學校、大型超市等生活配套設施,難以吸引高素質人才扎根工作生活。本地年輕的行家里手也選擇到外地發展,人才流失嚴重。②旅游配套不齊全。景區“吃住行游購娛”等旅游基本要素配套不齊全,未能滿足3A、 4A級旅游景區的創建要求。以竹洞村為例,其功能定位是小鎮內供臨時休息的“驛站”。但小鎮內部電力通訊、供排水、環衛和道路等基礎設施不完善,農家樂和民宿建設滯后,“驛站”功能無法完全實現。
盆景產業涉及種植、培育、銷售和觀賞等多個環節,目前赤坭盆景產業結構單一、產業鏈短,主要集中于勞動強度大、利潤最低的盆景種植環節,品種僅限于九里香、羅漢松、山松等。生產的大部分是樁材,較少制成具有藝術性的盆景作品,產業附加值低。且由于本地沒有專業交易市場,瑞嶺盆景雖名聲在外,卻只能借外地市場銷售。瑞嶺盆景雖占該市場盆景銷售總量八成,卻沒有市場話語權。
①從業人員日趨“老齡化”。該行業投入產出周期長,從業人員技能培養時間長,本地年輕人從業意愿不強。②高層次人才匱乏。從業人員多為高中以下學歷的傳統花農等種植業戶,缺少能參與到生產管理、售后技術維護支持環節的文化理論、技能素養高的人才。③人才培養體系缺失。該產業人才培養涉及理論、知識、技能、素質等綜合性內容,而目前赤坭盆景的技藝傳承仍以小范圍的師徒傳承、口傳心授和子承父業民間匠作教育模式為主,缺少科學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
赤坭盆景雖有深厚歷史底蘊,但缺少本土大師和知名企業等實體支撐,主要在節慶活動期間宣傳,缺少常態化宣傳,宣傳手段、方式、渠道不夠創新多樣。
①落實鄉村產業發展用地政策。2019年廣東省印發《關于鄉村振興用地政策的補充意見(試行)》,要求涉農市縣各級每年安排不少于10%的用地指標,保障鄉村振興新增建設用地需求,新編區鎮級國土空間規劃應預留不少于 10%的建設用地規模,重點保障鄉村產業發展用地,對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用地指標應保盡保,加快推進鄉村發展“點狀供地”和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常態化。研究明確小鎮內需單獨選址的農業設施及其他公共服務設施等近期建設項目,在編制實施鎮級國土空間規劃時滿足其用地需求。②科學編制村莊規劃。建立公眾參與規劃編制的互動機制,保證村民的主體地位。在不突破“兩規”(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建設用地規??偭康那闆r下,重新編制村莊規劃,騰挪合并零散建設用地,重點保障產業發展用地、宅基地和配套設施建設需求。③加大資金投入。形成投資主體多元化、融資多渠道、財政資金為補充的產業資金保障系統。一方面,堅持以企業為主體進行市場運作,做好項目招商及企業服務工作,引導落戶企業合法經營,協助落戶企業做大做強。另一方面,強化財政資金在盆景科研、技術推廣、人才培訓、產品廣告等方面的保障性投入。靈活運用適當的財政資金扶持、貸款擔保和貼息等手段,鼓勵村集體、個體農戶積極參與小鎮建設。
依托花都區“花漾年華”鄉村振興大道項目,重點打造山前旅游大道和赤坭大道兩個風貌帶。山前旅游大道風貌帶位于赤坭鎮北部,東西向全長20公里,沿線有10條村。該片區生態資源豐富,有碧桂園假日半島、清遠美林湖溫泉小鎮環抱三坑水庫、正園生態園、寶桑園等景觀。赤坭大道風貌帶從西北至東南貫通我鎮,全長16公里,途經5條村和赤坭鎮城區。可通過提升道路兩旁綠化和沿線農房風貌、打造村口景觀節點、統一農田看護房樣式、完善公共交通設施建設等措施,打造具有赤坭特色的宜居風貌帶。
①打造高端園區。加快建設本地花卉盆景專業交易市場,引進有實力、專業性強和影響力大的盆景經營專業戶進駐。重點建設盆景花卉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以逸翠園、松藝園、茂林園藝等本地高端盆景園示范帶動全鎮三萬畝盆景苗木基地高端化發展。②大力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推動人工智能、大數據賦能農村實體店,促進線上線下渠道融合發展。充分利用農村電商、郵政、供銷等村級站點的網點優勢,推動整合鎮域內物流資源,提高農村物流網絡連通率和覆蓋率。③完善“盆景+”旅游產業體系。挖掘盆景文化消費潛力,推出赤坭盆景主題研學活動。以鄉村旅游為切入點,充分挖掘鎮內旅游景點的盆景藝術、洪拳文化、馬文化、蠶桑文化的文化內涵,完善“吃住行游購娛”配套服務。
①構建完善人才培養體系。政府、學校、企業、協會及科研機構多方聯動,制定盆景人才專業化培養體系。②培育盆景“非遺”文化傳承人。依托廣東技工嶺南盆景技能人才培養基地、盆景大師工作室,培訓盆景產業經營者,培養高水平工匠隊伍。③大力培養數字農業直播人才。打造農村電商人才隊伍,培養包括文案策劃、帶貨主播和直播運營等直播鏈所需人才。引入知名網紅主播團隊進駐合作,搭建直播專業人才交流平臺,助力數字農業直播。④加快培訓“粵菜師傅”。通過“粵菜師傅”項目培訓,增強餐飲從業人員創業就業技能,支持“盆景+”旅游。⑤加強建設文化宣傳隊伍。挖掘一批農村文藝愛好者、民間文化能手充實到文化宣傳志愿者隊伍,增強鄉村文化自我發展能力。
①提升標準化和知識產權意識。以“一村一品、一鎮一業、一園一特”為抓手,提升瑞嶺盆景標準化水平,并積極申請“瑞嶺盆景”地理標志商標。②推動盆景高端化種植。依托盆景藝術節、盆景藝術大師工作坊,推出盆景精品。③鼓勵瑞嶺盆景走自主品牌創建之路。鼓勵企業、合作社創設品牌,開發盆景文創產品,由賣盆景半成品向賣藝術、賣品牌、賣服務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