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泰式
(欽州市三十六曲林場,廣西 欽州 535000)
2018年11 月,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印發《關于實施油茶“雙千”計劃助推鄉村產業振興的意見》,提出到2022年,全區油茶種植面積突破1000萬畝,到2025年,油茶產業年綜合產值增加到1000億元的“雙千”目標;提出按照適地適樹原則,在鞏固傳統種植區的基礎上,向桂南地區發展,拓展油茶發展空間。意見的實施,助推鄉村產業振興,促進了油茶產業在桂南地區的不斷發展,桂南地區成為廣西油茶產業新的發展極[1]。種植油茶,對優化“欽北防”等桂南地區生態環境、改變桂南地區桉樹純林過多的局面、完成桂南地區“桉改”任務,振興地方經濟,具有積極意義。
在進行油茶栽培過程中,對于種植地的要求并不是非常高。桂南地區海拔500米以下的緩坡地、丘陵地等均能進行油茶種植,環境條件適宜性對于油茶生長比較有利,同時這是油茶實現高產的基礎與前提[2]。因此選地時需保持謹慎,盡量選擇土質疏松且肥沃的地區,并且遠離污染物。坡度25度以下的低丘、緩坡、小山崗為較好選擇,并且選擇陽坡和半陽坡。一般情況下,土層在厚度上達到60厘米以上,pH值4.5~6.5的土壤較好,同時也應便于排灌。
于造林前一年的秋冬季進行整地為宜。整地前,需進行林地清理,清除雜灌、樹蔸等雜物。桂南地區的雜草、雜灌一般都生長得比較茂盛,在保證防火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先煉山后再進行清雜,這樣可以節省大量的人工和清雜費用。開墾整地時,根據造林地坡度的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整地方式。坡度小于15度時,采用全墾整地。坡度15度~25度,運用水平帶狀方式進行整地,帶寬控制在2米左右,具體實施時,需和實際林地情況結合,在坡度較小情況下,可以將帶寬適當加大,在坡度較大情況下,可以將帶寬適當縮小。坡度大于25度的造林地,為防止水土流失,應采取直接挖穴造林[3]。
油茶良種有地域適應性,要高產穩產,必須選對良種,這一點非常關鍵。目前可供桂南地區選擇的油茶良種不多,主要有岑軟2號、岑軟3號、岑軟ZJ11、岑軟ZJ14等。筆者所在的林場2020年春季種植了400畝香花油茶試驗示范林,目前長勢良好。香花油茶是山茶科山茶屬短柱茶組的一個新種,由廣西林科學院油茶研究團隊研究推出,該油茶在廣西林科院、欽州市林科所、百色市等地各項指標表現優秀。香花油茶的特點是生長較快,樹型較大,果皮薄,產量高,油質優。
首先,考慮選擇容器苗,因為容器苗造林成活率比裸根苗高,此外,要選擇符合苗木標準的Ⅰ級壯苗,同時需保證苗木不存在病蟲害,無機械損傷。有條件的可栽植2年生及以上的容器大苗,大苗上山造林見效快,掛果早,成活率高。但如果選擇香花油茶等生長較快的品種,就不必使用大苗,因為這類油茶生長快,沒有必要選擇大苗而浪費人力、財力,這也是香花油茶等速生品種的優勢。
11月下旬到次年5月為比較適宜的油茶栽植時間,桂南地區選擇春季栽植較好,這段時間桂南地區陰雨天氣較多,氣溫不高,最適合進行油茶栽植。提倡使用良種扦插或嫁接容器苗,運用良種扦插或嫁接的容器苗能夠促進苗木成活率[5]。筆者所在的廣西欽州市三十六曲林場,用香花油茶扦插容器苗于2020年春季營造了400畝試驗示范林,2021年春季檢查,造林成活率達95%以上。如果使用裸根苗,在起苗之后應盡快進行栽植,不要在外暴露太長時間。
進行油茶栽培時,應保證密度合理性,并且和區域具體地理條件結合在一起,同時也需考慮到栽培時使用的品種,對株距行進行科學控制,一般情況下,株行距為2.2~2.5米×3.0~3.3米,畝種植株數為80~100株。對密度的控制能夠使油茶在生長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條件,防止生長過程中出現爭奪養分情況,密度過大會影響油茶后期的產量。對于香花油茶、高州油茶等樹型較大的油茶品種,株行距可適當加大。
油茶有自交不孕或可孕率低的特點,使用無性系苗木進行造林時,要選用多個品種進行配置,從而提高坐果率,配置造林無性系要達到五個以上,配置設計為:選用1~2個品種為主栽品種,主栽品種與配栽品種按8∶2或7∶3的比例進行配置。
要提高產量,除了要實施科學的栽培技術外,還要對油茶林實施精細化的管理。
2.1.1 油茶林保濕和灌溉
適當的土壤水分是油茶生長的重要因子,不管是油茶幼林還是油茶成林,都應保持土壤濕潤。油茶幼林可在樹苗蔸部覆蓋生態墊、地膜、稻草等,一方面可以保濕,另一方面可以抑制雜草、雜灌的生長;但有白蟻多的林地,此法慎用,因覆蓋物極易招引白蟻。有條件的地方,可安裝水管,進行滴灌或噴灌,干旱時進行灌溉,為保持適當土壤水分提供保障;油茶不耐澇,處于雨季時需保證排水暢通。
2.1.2 油茶林施肥
油茶幼林和成林,有條件的地方,提倡施有機肥,春夏結合撫育淋施腐熟的人糞尿、畜尿、沼氣液等富含氮肥的肥液,促使幼樹快速生長;秋冬結合撫育施長效有機肥。
也可選擇施用油茶專用肥、復合肥等。油茶專用肥每株參考肥量如下:①造林當年:專用肥0.25公斤外加尿素50克(7月~9月);②第2年:專用肥0.25公斤外加尿素100克(2月~4月),專用肥0.3公斤(7月~9月);③第3年:專用肥0.3公斤(2~4月),專用肥0.3公斤(7月~9月);④第4年:專用肥0.4公斤(2月~4月),專用肥0.4公斤(7月~9月);⑤成林:專用肥0.5~1公斤(2月~4月),專用肥0.5斤~1公斤(7月~9月)。
可根據油茶實際生長情況對肥量進行適當增減和有針對性地添加氮、磷、鉀肥,盡量做到按生長發育需要供給。
1~2年生幼林,距植株蔸部20~30厘米范圍,挖一條長30厘米、寬20厘米、深20厘米的施肥溝,將肥料均勻施放,然后回土覆蓋。
3年生及以上油茶林,在植株上坡或兩測沿樹冠投影線挖長30厘米、寬20厘米、深20厘米的施肥溝,將肥料均勻施入,施肥后蓋土壓實。
但為使油茶根系分布均勻,不要總在一個方向挖施肥溝,可以第1次施肥在上向挖施肥溝,第2次在左側,第3次在右側,如此輪換。
正常情況下,油茶幼林每年撫育2次,主要是除草松土、扶苗培蔸等,桂南地區氣溫偏高,雨量充足,雜草、雜灌生長得很快,可能要進行3次撫育,具體要看雜草、雜灌生長情況,以不影響油茶幼樹生長為度。油茶成林每年2~4月結合施肥,沿種植行淺鋤鏟草1次,并將行間雜草、雜灌砍除,砍雜后茬高不超過20厘米。每隔2年于秋冬季將種植行墾復一次,深度20~30厘米,不進行秋冬季墾復的年份,視雜草、雜灌生長情況,可進行一次種植行或種植帶鏟草除灌和行間砍雜。
油茶幼樹樹型培育非常重要,樹型好壞會影響油茶以后的產量。栽植后苗高60厘米左右時斷頂,適當保留主干,第一年在20~30厘米處選留3~4個生長強壯,方位合理的側枝培育為主枝;第二年在每個主枝上保留2~3個強壯的分枝作為副主枝;第3~4年,在繼續培育正副主枝的基礎上,將其上的強壯春稍培育成側枝群,并使三者之間比例合理,分布均勻。
油茶成林進行修剪時,一般是在采果后以及春季萌動前,修剪時需將春梢盡量保留,將重疊交叉、徒長枝、病蟲枝條等剪除。油茶掛果幾年之后,部分枝組會出現衰老傾向,或者是過密、過低情況下容易感病,應回縮剪枝或者由基部完全剪除。
要加強油茶林的病蟲害的防控,發現病蟲害時及時采取防治措施。
總之,桂南地區在進行油茶栽培管理過程中,應和區域實際情況結合在一起,保證選地科學性,將整地工作做好,確保苗木優選與栽植適時性,控制好種植密度,同時需加強經營管理,把握油茶栽培管理時的技術要點,提升油茶栽培管理整體效果,促進油茶整體經濟效益的提高,使油茶栽培獲得更廣泛發展空間,推動區域經濟向著更好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