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菊霞
(懷寧縣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安徽 懷寧 246121)
近些年藍莓種植發展較快,僅懷寧縣就有4000公頃,由于種種原因,病蟲害危害比較嚴重,經濟損失較大,多種類型病蟲害危害到藍莓的營養生產和生殖生產,阻礙樹體正常發育,減少藍莓產量,甚至造成藍莓幾無經濟價值。對于存有病蟲害的藍莓園,往往出現枝干腐爛與果實受害腐爛情況,影響藍莓高產優質。而藍莓屬于一種鮮食水果,對于滿足食用安全性需求日益迫切,所以藍莓生產中農產品質量安全很重要,必須運用綠色防控技術處理藍莓病蟲害問題。
藍莓灰霉病是藍莓經常發生的一種病害現象,危害比較嚴重[1]。病菌入侵到藍莓綠色小枝和果實以及花序軸位置,會給果農造成經濟損失,特別是花期接連降雨的情況,嚴重的甚至絕收。藍莓植株成熟部分一般情況下不會被感染,受害枝條會由起始的褐色轉變為黑色,隨之由褪色轉變為黃褐色以及灰色,甚至在感病枝葉上存有黑色硬塊。大多數是起始浸染在殘留花邊和幼果柱頭上,接下來出現組織軟腐在患病部位會出現灰白色的菌絲體以及分生孢子,受害的果實表面起皺,對應果實表面會生成諸多病菌,一些直到采收果實之后出現腐爛現象,果實失去原有的食用價值與商品價值。另外幼葉往往因為接觸已經被感染的花連帶受害,繼而產生褪綠斑致死,最終變換為亮褐色,造成受害葉片表面生成分生孢子。若花序軸與莖稈發病,很有可能出現病部上端莖葉枯死,花枯萎以及果實腐爛損失藍莓產量[2],總之藍莓灰霉病是真菌性病害疾病。
基于預防為主和整體防治的思想,挑選生產農產品農藥廠家的農藥,嚴格按規定濃度以及次數進行藥物施加。農藥運用應保持交替性,控制病蟲害產生耐藥性,將用藥設計在農藥安全期內,往往在采收之前的一個月不再用藥。
要想防控藍莓灰霉病,生產優質與安全的藍莓果實,應參照農業知識、物理知識、生物知識和化學知識進行防控技術的綜合運用。
2.2.1 清園與傷口樹體保護
綜合冬剪,全方位剪除病枝與病葉,并集中化燒毀[3]。及時清理病蟲危害果實與熟后爛果,落葉之后清除園林內的雜草與落葉,進行外運以及燒毀。在樹體保護上,對修剪與采果期間造成的傷口,相關人員及時涂抹殺菌劑和薄膜,科學負載強化樹勢,確保藍莓園存有良好的通風透光性。
2.2.2 萌芽之前全園噴石硫合劑與頻振式殺蟲燈
春季全園進行一次自熬石硫合劑噴灑,起到良好的越冬病蟲消滅作用,保持經濟與無公害。完成冬剪操作后,藍莓花芽萌動之前進行一次五波美度石硫合劑噴灑,噴藥過程中全方位顧及樹上與樹下的藍莓生長情況,提高藍莓灰霉病病蟲害的防治效果。另外進行食心蟲懸掛,準備頻振式殺蟲燈,針對小規模的藍莓園,每年四月可放置果蠅誘捕器,減少害蟲基數,控制農藥使用量。在頻振式殺蟲燈運用時,對藍莓進行果樹害蟲殺害,可在2~3 hm2中進行一個頻振式殺蟲燈懸掛。
2.2.3 科學栽培與調控澆水
保證藍莓科學定植,圍繞不同品種挑選對應的株距,行距在2.0~2.5 m、株距在0.8~1.0 m,增加發枝旺盛的品種行株距,縮小藍莓種植密度,調整光照條件[4]。并且設施栽培挑選3層EVA防霧五滴膜與聚乙烯無滴膜進行棚膜作業,控制棚膜露水生成,降低灰霉病出現幾率。在調控澆水工作中,設施內部,最好挑選晴天上午進行澆水,同時澆水完成后強化通風,最佳時間是11:00,控制低棚內濕度,降低藍莓灰霉病出現情況,不要在藍莓發病初期與陰雨天澆水。
2.2.4 調整溫度濕度與清除花瓣殘體
通風作為設施溫度濕度調節的一種方式,設施藍莓在開花到生成果實階段,需把大棚的溫度調整在25℃~28℃,夜間不小于10℃。晴天上午大于28℃的情況要注重通風,11:00之后開啟頂膜進行防風,保持底膜防風的不同程度,適當加大空氣對流,減少棚內濕度,且陰天情況要保持一段時間通風。針對花瓣殘體清除操作,藍莓灰霉病對果實造成的侵染部位以殘留花瓣與柱頭部位為主,接下來延伸到果臍部位,最終轉變為果實的其他部位。藍莓灰霉病對花瓣殘體造成的侵染現象明顯,同時大量繁殖在花瓣殘體上,發展為一種重要的侵染源,所以藍莓謝花之后,運用竹竿輕敲藍莓枝條,排除花瓣殘體,降低二次侵染現象產生[5]。
2.2.5 .強化枝梢管理運用藥物防治
藍莓灰霉病防治過程中,應控制枝梢過于密集,大棚中枝梢萌發量是比較大的,所以應注重摘心管理和抹芽管理,賦予藍莓一定的通風透光性能,減少樹體濕度,便于減小藍莓灰霉病產生幾率。在藍莓灰霉病出現之后應增加檢查次數,及時對患病葉子、患病果實、患病莖干進行摘除,同時將其帶出藍莓園進行深埋,收獲后完全清除病殘體,控制病菌侵染。在藥劑防治期間,在藍莓落葉之后,運用波爾多液進行均勻噴霧,第一次噴施處于落葉50%階段,運用80%的波爾多液實施均勻噴霧操作;第二次噴施以完全修剪落葉之后為基準進行,引進500倍液80%波爾多液噴施兩次[6]。另外進行藍莓灰霉病防治,花期與幼果期是藍莓灰霉病容易入侵的發病階段,開花放蜂之前應引進保護性殺菌劑進行病原菌侵染預防,發病起始階段最好選擇治療劑,挑選保護劑涉及百菌清和撲海因等,如果棚內濕度比較大,也可以運用煙劑實施熏蒸預防,治療劑涉及嘧霉胺與啶酰菌胺,在1個星期左右進行噴施1次,持續治療3次,控制藍莓灰霉病抗藥性,要適當交替運用多種藥劑。
綜上所述,藍莓灰霉病綠色防控技術研究課題開展具備重要的意義和價值,針對藍莓灰霉病的防治,相關人員應及時運用綠色防控技術,對藍莓生長的各個階段進行有效處理,保證藍莓高產優質及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