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誠
(鹽源縣農業農村局樹河鎮畜牧獸醫站,四川 涼山 615700)
生豬養殖已經發展成為農村地區的重點產業,但在各種疫病的影響下,常常導致生豬出現病死現象,從而造成養殖戶的收益不穩定,同時如果控制不及時還可能造成更大的衛生安全隱患。鑒于此,我們要對生豬疫病防控問題引起足夠的重視,爭取通過技術措施的應用和公共衛生體系的優化,提高養殖管理水平。
對于生豬養殖而言,新病以及新的臨床癥狀的發生就意味著有新的病原體出現,或者是原有的病原體發生的變異。例如我們常見的流感病毒以及藍耳病毒等就是通過變異產生的新毒株。而病原體的不斷增多和變異對于生豬養殖是十分不利的,一方面原有的疫苗或者藥物失去了治療作用,另一方面在新病發病的初期很難進行有效識別,容易錯過最佳防治期,甚至造成大面積的感染,因此需要引起重視[1]。
眾所周知,在動物疫情防治的過程中,病原體出現抗藥性是一種常態,而且會隨著時間不斷增長。根據調查分析,造成細菌性病原體產生耐藥性的原因主要包含以下幾種:首先,許多基層的獸醫人員以及養殖戶常常憑經驗用藥,缺乏科學性,長此以往藥量的增加加快了抗藥性的產生。其次,生豬的飼料中添加了許多具有抗菌性的添加劑,影響了正常的生長和發育。最后,抗菌素的使用降低了生豬的免疫力,并且容易出現新的病原體。
由于養殖戶素質的參差不齊,所以導致養殖過程中對于疫病的綜合防治手段十分匱乏,首先,很多養殖人員片面地認為只要接種疫苗就可以萬無一失,所以弱化了常規的養殖管理和衛生管理。其次,對消毒工作的不重視容易引發后續的污染問題。最后,基層防疫工作開展得不到位,缺乏必要的防疫設施和工作人員。
隨著市場需求的擴大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生豬的食品產品種類越來越豐富,這就意味著背后的生豬交易活動十分頻繁,引種、豬苗補充的范圍擴大化。這容易引發輸入性的疫病病毒,破壞本地的養殖平衡,從而造成巨大損失。
對于生豬疫病防控工作來說,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是不變的原則,以有效應對病原體不斷增多和變異的問題。首先,科學開展免疫工作。與治療工作相比,疫病的預防更為重要,并且具有綜合性的特征,因此要嚴格按照免疫程序進行疫苗的接種,例如日齡在14天左右的生豬要接種圓環病毒滅活疫苗、60天日齡的生豬要接種三聯苗、65天日齡的生豬要接種口蹄疫滅活疫苗等。其次,做好藥物防治。藥物預防一般在疫病流行期進行,由于生豬疾病的傳染性非常快,所以要進行事前控制,特別是在春秋季節,可通過添加適量的抗生素以及板藍根、魚腥草等成分,提高生豬的抵抗力,以防感染流行性疾病。最后,嚴格做好消毒工作。消毒工作是切斷病源傳播渠道以及減少細菌滋生的根本措施,例如在豬舍前用生石灰建立消毒隔離帶、對進出豬舍的人員進行全方位的消毒等,從而保證養殖環境的相對穩定。值得注意的是,在消毒時應保持連續性,并以多種消毒劑交替使用的方式進行,提高有效性[2]。
上文已經提到,長期地通過藥物治療容易出現一定的抗藥性,導致防疫效果的不理想。因此,在實際的生豬疫病防控過程中,應盡可能地控制藥物的使用頻次和用量,通過飼養管理的改善強化防控的效果。一方面,在使用各類具有抗性的藥物時要確保對癥下藥,并嚴格執行用藥規程,做好劑量的控制。此外,還要觀察藥物治療效果,不能盲目加量,一旦癥狀得到緩解或治愈則及時停藥,以防對生豬的肝腎功能造成損害。另一方面,要在飼養管理方面下功夫,通過改善豬舍的通風環境以及營養豐富的飼料配比、科學合理的飼養密度等,提高生豬自身的免疫力,以此降低藥物的使用頻率,緩解藥物治療可能引發的副作用。
對于生豬疫病防控工作來說,綜合防治體系的構建能夠提高防疫效果,因此需要持續完善綜合防治體系。首先,以基層獸醫站為基礎,做好藥物的發放以及常規的培訓等工作,通過與各村鎮防疫專員的配合,實現基層防控網絡的分層管理,從而掌握一手的養殖資料。其次,加大政府扶持力度,通過專項資金的下發引進基層防疫設施,提高防疫工作的效率。再次,打造和諧的養殖、生態環境,對養殖所產生的糞便等物質進行二次加工和能源轉化,在保持環境清潔的基礎上,降低污染源產生的可能。最后,基層防疫部門應聯合環境保護部門和食品安全部門加大監督管理力度,一方面確保疫苗的全面接種,另一方面對豬舍環境管理不當的行為要加大處罰力度,提高養殖活動的規范性。此外,還要從市場生豬的產品管理抓起,對豬肉進行防疫檢測,多管齊下,堅決防止潛在疫病感染源的爆發。
隨著生豬養殖業的不斷發展,補欄活動通常需要進行外地引種,由于大范圍的仔豬調運,對防疫工作的開展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因此在補欄之前要對引種所在地的疫病防治做好調查分析,防止高風險區的仔豬進入本地。首先,嚴格檢查非疫源區所提供的檢疫證明;其次,加強對運輸過程的管理,嚴格杜絕多種動物混合運輸,以防出現新的疫病和潛在病源;最后,當調運落地后,要立刻進行隔離飼養,隔離時間最短要在1個月以上,并同步觀察生豬的生長發育情況,展開必要的體檢,將傳播風險控制在最低程度。值得注意的是,對于存在疫情癥狀的生豬要及時捕殺并做好無害化處理。
對生豬疫病防控存在的問題及對策進行研究,首先要立足于實際的養殖環境和養殖規模,從而制定科學有效的疫病防治措施。然后,通過對疫病防治體系的不斷完善,提高政府的監管能力和防疫水平,爭取能夠在第一時間做出有效的防疫響應,以應對突發疫病,為我國養殖業的發展獻計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