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生發
(福建省三明市清流縣溫郊鄉鄉村振興綜合服務中心,福建 三明 365305)
干旱災害根據不同的程度分為旱情和旱災。旱情的意思是該地區近段時間的降水量比較少,導致水份無法滿足對水稻生長所需,而旱災指的是已經出現了長時間的旱情,而又沒有進行有效的旱情防范措施,導致該季節的水稻減產,甚至是出現了絕產的情況。
一般來說干旱災害多出現在北方地區,因為北方地區的春季降水量比較少,會影響到水稻育苗期和生產期的生長。但除了北方地區,在南方地區某些省份也會出現階段性干旱。這部分區域也都面臨著干旱災害帶來的影響,階段性干旱主要集中在3月~5月的春旱和7月份的伏旱,因此依舊會對水稻的播種、插秧帶來一定的危害。
南方地區水稻的種植區域,相對于北方地區更容易出現洪澇災害。洪澇災害主要表現為連續降雨,導致稻苗田缺乏陽光的照射,使得稻苗的生長速度變得非常緩慢,特別是會嚴重影響稻苗根部以及稻穗等部位的生長。而且過多的降水會使得稻苗的莖葉生長不良,葉片貪青,導致水稻產量降低,達不到該有的產量標準。
另外,連續的降雨還會導致土壤中充滿水分,空氣無法進入土壤,也就代表著水稻根部無法汲取到足夠的氧氣。同時土壤中還會積累大量的二氧化碳、有機酸等物質。這些物質都會影響水稻根系的發展,從而造成水稻植株窒息死亡的情況。還會導致水稻病蟲害發生加重,造成倒伏和爛稈腐爛現象。
冰雹災害一般出現在夏季。這些從積雨云中降落下來的冰塊,往往會對水稻植株帶來物理性質的攻擊,使得水稻植株的葉子、莖部、稻穗都受到嚴重的沖擊影響。如果下落的冰雹體積過大,甚至會直接導致水稻植株的死亡,最終影響該季節水稻產收量。同時冰雹的出現往往會伴隨著暴風雨,而暴風雨則會導致水稻田出現大面積的倒伏情況。因此冰雹災害,必然會嚴重影響到水稻植株的產量。
霜凍災害是一種在低溫氣候下產生的災害。如3月份的倒春寒,會影響早稻的播種育秧,霜凍的出現能夠使得水稻植株體內的水分被凍結。如果在這種情況下,水稻沒有較強的御寒能力,或者是沒有做好保溫措施,就很容易因為霜凍而帶來嚴重的損傷。
另外,在氣溫驟降的環境下,還會伴隨著大風、寒潮等情況出現。過強的風力會使水稻田出現大面積倒伏情況,而寒潮帶來的低溫氣候更會使得水稻植株大量的凍傷凍死。如9月份的秋寒將會影響水稻抽穗和灌漿,最終造成水稻減產的情況。
類似于冰雹、霜凍這樣的氣象災害是無法進行控制的,因此想要最大限度地做好氣象災害預防工作,就需要農民對于自身所擁有的稻田做好相對應的管理工作。這樣在出現氣象災害預警的時候,才能夠最快速的做好應急工作。而對于當地政府來說,在有可能集中出現氣象災害的階段,應該根據不同稻田的特點,給予農民相對應的氣象災害預防對策,使得在氣象災害真的來臨時,水稻能有一定的防御之力。
除此以外,在日常的水稻種植期,當地政府也應該派相關的專業種植人士,去到稻田種植一線中,讓專業人士積極的指導農民去做好稻田的規劃管理工作。一般來說,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大部分靠著自身經驗來種植水稻的農民,對于種植環境的地理條件有著更多的了解,使得在種植的過程中能以最佳的布局來進行水稻的種植。這樣的情況下,即使出現了突發的氣象災害,對于水稻來說也不會產生過大的損失,農民采取應急措施的效率也會大大提升。
雖然對于種植業來說,氣象上帶來的災害很難避免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氣候不可控性,隨時隨地都會發生氣候的變化。特別是在夏季,突如其來的暴風雨、冰雹等災害都是時常發生的。因此,為了能夠更好的去應對氣象變化帶來的災害問題,當地的氣象部門必須要加強氣象預警的建設工作,如完善短期氣候預測系統、災害性天氣預測系統、氣象報警裝置等,為各位農民提供更加全面和準確的氣象預報服務。
建設水稻農田的水利工程這種防護措施一般常用于北方。因為北方地區相對于南方地區更容易出現干旱等氣象災害,特別是在3月~5月的春季和7月~8月的夏季,春季降水量很少,而夏季溫度很高,這些都是導致干旱的因素。對于一些干旱問題比較嚴重的地區,就一定要去建設農田的水利工程。擁有水利工程之后,降水較多的時節需要及時的進行蓄水工作。這樣在降水比較少的時節就可以啟動水利工程,來保證水稻農田的用水需求,如此就能夠很好地避免干旱帶來的問題。
進行水稻農田的水利工程建設不僅可以避免干旱問題,還能夠有效的控制洪澇災害。因為在發生洪澇災害的時候,可以利用水利工程把多余的降水儲蓄起來,從而避免土壤中存在過多的水份,減少洪澇災害對于水稻的影響。
首先因為水稻的品種有很多種類,因此在進行水稻種植的時候,可以先根據種植地氣候特點來選擇耐旱性強的水稻品種。如果在水稻的灌漿期比較容易遇到干旱災害的地區,可以選擇灌漿期抗旱能力比較強的水稻品種;如果是在育秧期容易遇到干旱災害,可以選擇在育秧期的時候進行水稻的集中旱育秧,來提高育秧水分利用效率。
如果在水稻種植的階段遭遇了洪澇災害,那么一定要及時的在水稻田四周挖開排水溝,迅速清理排水系統。陰雨天氣可以一次性排干水,如遇烈日高溫天氣宜逐步排水,縮短水稻受淹的時間減輕受災損失。另外在洪澇災害出現之后,還需要加強病蟲害的防治,尤其是預防稻飛虱、稻縱卷葉螟、稻瘟病、紋枯病、稻細條病、白葉枯病等侵害,還可進行根外追施磷酸二氫鉀,尿素、植保素等葉面肥等,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為了避免霜凍導致的低溫災害要盡可能的去做到早播種、早移栽,以滿足下一季水稻生長需要,可以采用旱育秧和薄膜覆蓋的方式進行保溫育秧,確保日平均氣溫穩定在10℃~12℃以上。另外,在霜凍來臨之前,可以利用灌水的方式進行保溫,在稻田中灌入較深的水,必要的時候還可以對秧苗噴施秧寶靈等保溫劑。對于正處于破口至抽穗期的水稻,如遇到9月中下旬的秋寒將影響其抽穗,造成包頸,可以在秋寒來臨前灌深水保溫,氣溫回升后采取日排夜灌的辦法。還可以畝用磷酸二氫鉀0.15~0.2千克,葉色偏黃的稻苗可加入0.5千克尿素,兌水60千克噴霧,在破口或始穗期可畝用“九二0”1.5~2克(先用酒精或高度白酒溶解)加水50千克噴霧操作,可減少包頸,提早抽穗,減少損失。
總的來說,干旱、洪澇、冰雹、霜凍等自然氣候對于水稻來說都是嚴重的氣候災害,而且對于水稻的生長和產量也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影響。但是只要在種植之前做好水稻的種植類型和氣候類型的調查工作,從而根據當地的自然環境和氣候特點來選擇最適合的水稻類型進行培育,從而做到根據不同水稻品種的特征,合理制定預防措施,同樣能夠實現增加水稻產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