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敏平
(南寧市武鳴區農業機械化技術學校,廣西 武鳴 530199)
現代化農業中,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然而,我國廣大農村的農民群眾所接受的教育水平整體還偏低,長期靠一代代的務農經驗進行生產生活。如今,農村也積極引進聯合收割機這樣的新型技術農機,為其生產效率的提高增添了助力。然而,聯合收割機在農村還有巨大的推廣空間,相關的機械操作技能也沒有被廣泛傳授,只有部分農民有能力實操。這嚴重阻礙了農業現代化發展步伐。所以,在農村開展聯合收割機手培訓勢在必行。
隨著科技的進步以及經濟發展轉型,我國農業也趨于向現代化發展[1],越來越突出技術對于生產力提高的作用,這對我國廣大農民群眾的務農要求也提高了。他們不僅要掌握更多的種植技術和知識,還要懂得一定的經營之道,甚至還要成為合格的農機操作手。
現代化農業要符合幾點要求:其一,在農業生產各個環節中,機械化水平要達到一定標準,不能是點狀、分散覆蓋,而應該是大面積覆蓋;其二,農民既是農業機械的操作手,又是主導生產、經營各環節的主體;其三,農業要在機械化輔助下走向集約化、規模化、產業化。
現代化農業的發展需要有能力的農民來作為活躍的主體。而聯合收割機在現代農業發展中是必不可少的農業機械,已經是農民收割時的主力。因此,進行聯合收割機手培訓十分必要,是助推現代農業發展的環節之一。現代化的農業需要更多有知識、有技術、會操作農機、懂經營的新型農民。而廣大農民群眾中,能夠率先學會農機操作、掌握更多知識的人將是帶頭致富的一批人。為此,聯合收割機手培訓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農業現代化的進程。
在農村,很多人都沒有聯合收割機培訓意識。人們能夠認識到聯合收割機之于農業作業效率的好處[2],也會樂于使用聯合收割機,但是很少主動參加培訓。可以說,大多數農民不懂得相關培訓的意義。一方面,銷售聯合收割機的商家以及推廣部門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產品售賣上,對于相關技術培訓缺少配套性服務,往往需要購買者利用說明書自學;另一方面,農民個體能夠買得起聯合收割機的人不多,所以他們從成本考慮,一般是選擇雇傭他人的聯合收割機,而自己并不會實操。這樣一來,農村只有少量出租聯合收割機的人有操作技能。
除了農民自學,社會上能夠為農民提供聯合收割機手培訓的機構非常少,而且其軟硬件設備也不夠完善,使培訓不成體系。培訓機構的軟件方面,他們很難請到足夠專業、前沿的技術老師來提供培訓服務,能夠給出的薪資也缺乏優勢。所以,已有的培訓老師數量少,且技術也缺乏考證。硬件方面,聯合收割機體量大、價格高,且其技術構造也在不斷升級,作為培訓機構,要使用聯合收割機實物進行培訓,其設備引進成本較高。如果想提供更好的培訓服務,光更新設備就需要花費巨大。因此,培訓市場上,很多培訓機構的硬件設備缺乏,而且相對陳舊。
聯合收割機手培訓需要有相對完整、全面的方案作為基礎準備,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然而實際培訓操作中,很多培訓的方案都存在問題。一方面,相關培訓的管理落實不到位。農民的日常活動受地域、時間等因素的影響較大,如培訓地點的選取,培訓時間是否為農忙時節等,所以他們參加培訓的缺席與否不好保證。在這一方面,培訓機構沒有全面的解決方案。另一方面,農民整體文化水平低,理解能力參差不齊,面對統一化的聯合收割機手培訓,其技術掌握程度也是不一樣的,而培訓機構缺少多樣化的、有層次的培訓策略[3]。
3.1.1 培訓對象
相關培訓可以把新購置聯合收割機的農民或者是農機專業合作社的機械操作人員作為重點對象,同時將原有聯合收割機的農民作為次類對象,然后開展聯合收割機的基礎技能培訓工作。
3.1.2 培訓技能
聯合收割機手培訓可將技能內容劃分為機械結構與工作原理、操作試驗與工作部位調整、入田作業、機械故障診斷與維修保養、作業質量檢驗等方面。
3.1.3 培訓方式
各地可邀請省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服務站的專家蒞臨指導,也可以請聯合收割機廠家派遣專業技術人員來本地進行面對面授課。而各地農村也可以在農機專業合作社的基礎上構建聯合收割機手培訓基地,以基地作為輔助課堂理論教學的實訓課場所,從而優化相關培訓的授課結構。具體的,農民可接收到技術理論講解培訓、視頻觀摩培訓、資料培訓、現場實操培訓等。各種組合模式的培訓能夠讓農民的技能掌握更扎實、更全面[4]。
3.1.4 培訓目標
相關培訓要結合當地的農業作業實際情況,針對作業需求來讓農民成為一個合格的聯合收割機手。培訓目標應該有層次性,從小的原理目標、操作作業目標,逐漸上升為讓收割機手能夠自主進行故障維修保養的目標,讓農機手懂原理、會實操作業、能進行故障診斷、能維修保養。
聯合收割機手培訓必須嚴格。農民群眾以往的務農活動都是自由狀態,很少接觸嚴肅的管理,所以相關培訓要加強組織領導,同時也得強調各個部門之間的配合,讓農民在培訓中感受到培訓的正規性與嚴肅性,從而更加認真學習。組織領導的強化方面,各地農業部門要對聯合收割機手技能培訓加強重視,把它作為本地區農業工作重點項目。同時,為了確保相關培訓的嚴格落實,上級部門可成立聯合收割機手培訓領導小分隊。深入到培訓一線,切實了解和跟蹤培訓的任務落實情況,從而以實際情況作為下一步培訓規劃的基礎。強調部門配合方面,各地要強調在培訓中,讓農機專業合作社的基地建設突出優勢,包括在農機具、技術人員、資金、場地等方面的優勢,同時讓農機推廣站與基地形成配合,從而做到農機推廣、培訓、實操作業相結合。此外,針對于培訓的要求,不能光看培訓了什么,還要看農機手掌握了什么,以其培訓結果來反觀要求的落實合不合格,從而及時調整培訓要求與策略。
對于農機手培訓的管理上,可從以下幾方面鞏固:首先,可對農機手培訓采取實名制,并承諾在培訓結束后授予農機手合格證書。這有利于鼓勵農民參加培訓,同時也使培訓更規范。在培訓結束后,凡是參加培訓的人員資料都應該進行歸檔整理。其次,可邊培訓邊宣傳,培訓宣傳一體化管理。如,可打造聯合收割機手培訓示范項目,以農機合作社作為培訓基地、收割機械化示范點,進行有媒體跟蹤報道的培訓宣傳。這樣能夠吸引更多人參與現場培訓以及接受宣傳,期間可發放農機的宣傳材料。有了媒體參與,農民的購機熱情更能高漲,也更能夠懂得成為聯合收割機手的意義,從而認可培訓、認真參與培訓。最后,聯合收割機手培訓也要做好培訓后的管理,針對農民農機手開展技術跟蹤服務,以減少他們因培訓中技能掌握不扎實而出現的實操中的問題。培訓的后期服務既是對農機手報以負責的態度,真正讓他們無使用機械的后顧之憂,同時也能夠對聯合收割機應用形成無形的宣傳,進一步吸引更多的人參加培訓。
綜上所述,聯合收割機手培訓雖然不能全面代表現代化農業,卻是現代化農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現代化農業發展需要走向機械化,而機械化提升需要操作者,即農民的技能提升。因此,我們應該深刻認識到聯合收割機手培訓對于現代化農業發展的重要性,并以細化的培訓、嚴格的要求保證聯合收割機手培訓的質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