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桃元,劉愷
(高密市農業農村局,山東 高密 261500)
在以生產玉米為主的地區,玉米的產量和經濟效益對農民收益和當地農業經濟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綠色高產高效栽培技術的應用,可以提高玉米的產量,增加經濟效益,夏玉米綠色高產創建項目的實施,不僅可以改善農田的基礎性設施,還可以提高耕地的玉米產出能力,推進玉米種植業的大力發展。
農業農村部實施的糧食綠色高質高效創建活動,通過攻關區、示范區和新品種展示中心集中展示玉米優良品種及與之相配套的綠色高質高效技術,全程社會化服務,找到投入與產出的最佳結合點,再通過輻射區的輻射推廣,實現促進全市玉米綠色高質高效生產發展的目的。項目實施兩年來,我們逐漸總結出適合全市玉米生產的綠色高質高效綜合配套技術,具體如下。
選用生育期短、緊湊、耐密優良玉米品種,是夏玉米綠色高產高效栽培技術應用中的一個關鍵環節,緊湊、耐密和產量潛力大的品種是得以實現玉米高產量的基礎,同時還需要根據當地條件和品種的種植特點,結合該地區的氣候、光熱等條件進行選擇,盡量選擇光合生產較高和生長期較長的品種。
為了篩選出適合高密市生產條件的玉米良種,我們在新品種展示中心集中展示了偉科702、登海605、登海661等玉米新品種。從示范對比結果來看,偉科702、鄭單958等品種比較適合于玉米綠色高質高效創建,其主要優點是:生育期短,緊湊,耐密,抗性比較強,綜合性狀比較好,增產潛力大,穩定性高。同時,基本淘汰了稀植大棒品種[1]。為提高出苗質量,示范區玉米提高了對種子純度、發芽率的要求,選用包衣的種子或播種前對種子進行拌種。
精細整地,做好秸稈還田。在小麥收獲后,及時進行滅茬、施肥、旋耕,做到根茬翻埋良好,碎茬長度要小于5 cm,埋藏深度要在8 cm以上,夏玉米收獲后可留高茬45 cm左右,不進行旋耕,高茬自然腐爛還田。也可以在玉米收獲時將秸稈粉碎均勻地撒在地表,待春季再進行免耕播種。為解決部分地塊存在留茬過高、麥秸拋灑不均勻的問題,高密市示范區在小麥收獲時,由項目實施鎮(街)集中、統一調度小麥聯合收割機收割,收割時降低小麥留茬高度,將麥秸粉碎得更細,拋灑得更均勻。這一措施的實施,大大提高了示范區玉米播種和出苗質量。
土壤的肥力和玉米產量相關指標是確定玉米產量的關鍵前提,提前測好土壤有機質含量,根據相關指標來制定夏玉米的施肥量,做好肥料的供給,從而合理增加產量。結合市農業農村局實施的測土配方施肥項目,我們在選定項目區時,首先取土進行土壤化驗,根據土壤化驗結果確定了氮、磷、鉀比例適合的控釋肥項目區備用。同時,根據產量指標、地力基礎和玉米需肥規律確定了施肥量,在示范區內確定增施鉀肥和中微肥,確定了示范區的施肥原則為重點使用控釋肥、增施鉀肥和中微肥、適期合理追肥。示范區畝基施控釋肥60 kg,氮、磷、鉀比例為19∶9∶18,中微量元素肥12.5 kg,鋅肥“地愛鋅”200 g。后期施肥主要是在大喇叭口期,每畝追施高氮復合肥30 kg。
為節省種植玉米的寶貴時間,高密市要求項目鎮(街)集中優勢力量、統一調度、協調安排玉米播種機,抓緊一切時間播種玉米,最大限度地縮短了玉米播種時間,為本市玉米生產提供了有力的保證。示范區小麥聯合收獲及玉米直播率達到100%。
受近幾年干旱氣候影響,小麥收獲時間比往年延遲5~7天,所以要求小麥收獲后搶時播種;為解決墑情不足的影響,高密市在玉米播種后采取緊跟澆水的造墑保全苗措施,目前這種措施已被農民普遍接受和應用。
土壤深松深翻可以提高玉米播種質量。在播種前進行旋耕整地,并將前茬秸稈粉碎還田,通過深松深翻打破犁底層、增加深耕層,使土壤變得更加疏松,增強通透性,增強土壤的保水保肥效果,改善玉米的種植環境,提高玉米播種的質量。
4.2.1 適深播種
播種深度控制在3~5 cm,如果播種深度過大,會造成出苗慢、苗子弱,不利于壯苗高產。目前,生產上已經通過調淺播種深度克服了這個問題。
4.2.2 適量播種
為提高玉米收獲密度,高密市在示范區播種時提高了播種量,將播種量提高到2.5 kg/畝,通過項目示范推廣,農民對高產玉米田通過適當增加播種量來增加基本苗、實現增加收獲密度、提高玉米產量有了普遍認識,并在生產中普遍應用該方法。
使用2BYMGSF-4滅茬旋耕深松全層施肥精準播種機播種。使用該播種機播種的玉米田行距60 cm,播深3~5 cm。2BYMGSF-4滅茬旋耕深松全層施肥精準播種機具有條帶滅茬、旋耕碎土、深松破土、立體全層施肥、種床平整、等深開溝、單粒精播、覆土鎮壓八項功能,能一次性完成整地、施肥、播種等多項作業,在促進作物根系發達、促進肥料利用、提高出苗質量、節省人力物力等方面具有比較明顯的效果,獲得了廣大農民的認可。[2]
綜合考慮高密市示范區玉米品種特性和地力基礎,同時為降低極端氣候條件對玉米生產的不利影響,將示范區玉米種植密度適當增加,提高到了4700~5200株/畝。
高密市從近些年進行的玉米不同密度下產量的表現試驗來看,播種行距60 cm,株距21~23cm之間,可達到4700~5200株/畝,這一密度有利于提高群體整齊度,保證植株健壯,通風透光良好,也已獲得了農民的普遍認可和接受。
要想做到夏玉米的綠色高產高效栽培,實現高產量目標,在病蟲害的綜合防治上更要做好綠色防控。需要注意黏蟲、玉米螟和大小葉斑病等病、蟲、草害,做到物理防控和化學防控結合一體,以降低污染,達到綠色防控。 我們與植保站病蟲害預測相結合,根據“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主要對玉米粗縮病、葉斑病、二點委夜蛾、灰飛虱以及田間雜草等進行重點防治。
前些年主要是在播后芽前,畝用玉米專用除草劑“40%玉大壯”(成分是乙草胺、莠去津)150~200 mL兌水30~50 kg噴灑地面進行化學除草。近年來推廣苗后莖葉處理,畝用“4%玉農樂膠懸劑”(成分是煙嘧磺隆)75 mL對莖葉噴霧。苗后莖葉處理法,已被越來越多的農民接受。
綜合考慮,高密市主要在苗期和大喇叭口期用無人機對玉米葉斑病、莖基腐病、二點委夜蛾等病蟲害進行了飛防。
在玉米苗期,每畝噴施“玉米粗縮凈”50 g、“高效氯氟氰菊酯”50 g、“10%吡蟲啉”10 g,達到防治玉米粗縮病和二點委夜蛾的目的。同時,為調節玉米前期生長,促進壯苗生成,每畝噴施植物生命素50 g。大喇叭口期,每畝噴施“甲維鹽”30 g、“10%苯醚甲環唑”50 g、葉面肥“稀釋美”50 mL,達到防治病蟲害促進植株生產的目的[3]。
在玉米大喇叭口期,結合“一防雙減”技術,噴施玉米“漢奇300”葉面肥,通過試驗,能增加千粒重3 g左右。
項目實施以來,高密市每年在玉米拔節期聯合電視臺制作宣傳欄目指導農民進行玉米化控,預防玉米倒伏減產。在夏玉米6~9片展開葉期間,每畝葉面噴施“國光矮豐”25 g進行化控,能降低株高20 cm左右,增強玉米抗倒伏能力。
夏玉米要做好水分、肥料的保障,需根據夏玉米需水規律和各個生長期的有效降水情況,應用節水灌溉技術加強水肥管理,從而提高水分、肥料的利用效率。示范區安裝水肥一體化節水灌溉設備,統一鋪設滴灌帶,這一措施的應用可有效解決玉米生育后期澆水難的問題,省工增效,根據調查,這一措施每畝可增加玉米產量50 kg。
在玉米收獲前,高密市通過電視宣傳、發放宣傳材料、借助“明白紙”等方式,向項目區及全市農民普及推廣適期晚收這一不需增加成本的有效增產技術,經過努力,農民已經認識到在不耽誤小麥播種的前提下,適期晚收的重要作用。示范區玉米大體在10月初收獲,這樣保證了玉米后期這一最佳增產時間,僅此技術就可畝增產50 kg以上。
為抓緊時間播種小麥,需要加快玉米收獲,由項目實施鎮(街)集中統一調度玉米收獲機械,保證了示范區及早收獲玉米和播種小麥。在帶動全市不出現玉米倒伏的情況下,機械收獲和播種面積達到了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