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春蓮,曾憲強,蔡薈
(江西省上猶縣農業農村局,江西 上猶 341200)
近年來,上猶縣以土肥項目實施為載體,深入推進科學施肥,大力發展冬季綠肥生產,大力推廣秸稈還田技術,加快轉變施肥方式,堅持“精、調、改、替”技術路線,持續推進化肥減量增效。通過項目實施,項目區80%的宜種冬閑田得到利用,耕地理化性狀得到明顯改善。實踐證明,利用冬閑田種植綠肥和秸稈還田是提高農業資源利用率的有效措施。
該技術模式,是針對上猶縣雙季稻區冬閑田面積增大、早稻生產茬口緊張及水稻化肥減量增效需求,改良集成紫云英高產施肥及栽培技術、紫云英-水稻秸稈協同還田、稻田薄水灌溉栽培等技術而成。
通過引種早熟優質紫云英新品種,增強了綠肥養分富集能力,協調了雙季稻區早稻茬口;通過增加調整紫云英基肥中磷鉀比例,促進紫云英生長發育,改善其抗旱抗凍能力,提高其鮮草產量;同時將硼砂和鉬酸銨作基肥施用,提高了紫云英根瘤數量,增強了根瘤菌的固氮能力,節約了后期葉面噴施勞動力成本。
本技術模式的推廣應用,使紫云英鮮草產量可提高15%以上,土壤全氮、有機質、有效磷、速效鉀含量可分別提高5.9%、2.1%、3.3%、3.4%。實施紫云英-秸稈協同還田技術后,早稻可以減少化肥用量10%~15%,可增產稻谷5%~7%。
本技術模式適用于全縣雙季稻區。
綠肥種子必須符合國家標準《GB8080-2010綠肥種子》,純度不低于96%,凈度不低于97%、發芽率不低于80%、水分不高于10%。盡可能選用中早熟紫云英品種,如余江大葉籽、閩紫2號等品種,這些品種具有適應性廣,抗逆性強,綠肥質量好等特點,適宜在全縣大面積推廣。
盡可能在9月中下旬~10月初提前稻底套播,播種過早,稻肥共生期過長,幼苗瘦弱;播種過遲,則易受凍害,越冬苗不足。在生產上常在晚稻齊穗勾頭后進行。若在生長旺盛的雜交晚稻田播種,應選在晚稻收割前20~25天播種,以利于水稻成熟和草子出苗、生長。雙季晚稻采用留高茬收獲,留稻茬長度30~40 cm,將碎稻草均勻覆蓋田面。
4.3.1 紫云英種子處理
選擇晴天的中午曬種4~5小時,曬種后將種子與細沙按2∶1的比例拌勻,再裝入編織袋內用力揉擦,將種子表皮上的蠟質擦掉,以提高種子吸水速度和發芽率。然后,用5%的鹽水選種,清除病粒和空秕粒。用0.1%~0.2%鉬酸銨溶液浸種12~24小時后撈出晾干,用鈣鎂磷肥拌種后即可播種。
4.3.2 紫云英播種量
稻底套播時,每畝撒播紫云英種子2.0~2.5 kg。播種以人工撒播為主,有條件的地方可使用機動噴粉器噴播或植保無人機撒播。人工撒播要均勻,采取“分畦定量,握籽少,看得準,拋得高,跨步均,來回或縱橫交叉地播種”的方法。為減輕長勢較好的水稻擱籽現象,在播種后要用竹竿輕輕撥動稻株,將散落在稻葉上或葉鞘間的種子撥落至地面。播種時田間保持濕潤狀態。
4.3.3 紫云英施肥
有紫云英種植歷史或肥力中等的地區,可不施氮肥,多施用磷、鉀肥料。一般在水稻收割后每畝施用磷肥(P2O5)1~1.5 kg、鉀肥(K2O)1~1.5 kg、硼砂0.5~0.6 kg、鉬酸銨0.01~0.02 kg。土壤肥力較差或首次種植綠肥區域每畝可增施氮肥(N)2 kg,促進紫云英生長。
4.3.4 綠肥田間管理
紫云英生長期,注意及時清溝排漬;冬季如遇到連續干旱,出現土表發白、紫云英邊葉發紅發黃時應及時灌“跑馬水”抗旱。秋冬季或開春后,如遇到大雨和連續降水,要及時清溝排漬。防治病蟲害是取得紫云英種子高產的關鍵措施。在開花結莢期,無論是薊馬、潛葉蠅、蚜蟲、地老虎、菌核病、白粉病、斑點病等危害都很嚴重,應根據病蟲發生情況,認真進行綜合防治。一般無顯著病蟲害不需防治。
盛花初莢期為適宜翻耕期,最好控制在開花時翻耕60%~70%,移栽早稻提前10~15天實施紫云英-秸稈一起翻壓還田,翻壓深度15 cm左右;每畝翻壓量1500~2000 kg。翻壓時同時每畝撒施15~20 kg石灰,促進加速腐熟。
實行綠肥-秸稈協同還田后,水稻栽培模式宜采用薄水灌溉栽培,水稻插秧約30天,其田間水分管理的原則是根據水稻不同生育期對水分的需要,進行淺水灌溉,這樣既能充分發揮綠肥、秸稈養分效果,也可以防止稻田養分流失造成的環境污染。
4.6.1 早稻化肥用量
在多年綠肥-秸稈協同還田條件下,紫云英翻壓后,后茬早稻化肥總用量中,應注意扣除紫云英季的化肥用量。根據土壤肥力,推薦實際化肥施用總量,高肥力土壤 每 畝 施 用N 7.2~8.1 kg、P2O53.6~4.5 kg、K2O 4.5~5.4 kg,中等肥力土壤每畝施用N 8~9 kg、P2O54~5 kg、K2O 5~6 kg,低肥力土壤每畝N 9.6~10.8 kg、P2O54.4~5.5kg、K2O 6~7 kg。
4.6.2 晚稻化肥用量
在多年綠肥-秸稈協同還田條件下,根據土壤肥力,晚稻推薦化肥施用總量,高肥力土壤每畝施用N 8.1~9.9kg、P2O53~3.6 kg、K2O 5.4~6.3 kg,中等肥力土壤每畝施用N 9~11 kg、P2O53~4 kg、K2O 6~7 kg,低肥力土壤每畝施用N 9.9~12 kg、P2O53.3~4.4 kg、K2O 7~8 kg。
4.6.3 化肥替代減量
在多年綠肥-秸稈協同還田條件下,相對常規化肥施用量,雙季稻全生育期每畝可減施化肥N、P2O5、K2O分別為2.7~3.6 kg、1.1~1.6 kg、1.3~1.8 kg。
4.6.4 化學肥料運籌
采用多年綠肥-秸稈協同還田技術,建議早、晚稻的磷、鉀肥仍作為基施,氮肥按基肥︰分蘗肥︰穗肥為5︰3︰2運籌;土壤肥力偏低的地區,可以適當增加氮肥基肥比例,基肥︰分蘗肥︰穗肥可按6︰2︰2或6︰3︰1運籌。
紫云英與水稻秸稈協同還田有機質含量豐富,肥效長,可有效減少化肥投入,提高耕地綜合生產能力,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