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海鶯
(河北省承德市興隆縣安子嶺鄉政府,河北 承德 067300)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飲食安全的認知不斷加強,即不光要吃飽,還要吃好,食品不僅要滿足人體所需,而且還要無殘存、無害。在加入WTO以后,我國的無公害農產品逐漸走進了大家的視野,受到了各行各業的關注,面對無形之中的壓力,各地都已經建立起了相對完整的無公害農產品發展戰略體系,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促進了農民的增收[1]。
現如今,我國在推廣無公害綠色農產品技術過程中,未得到足夠的重視和了解,還存在著許多實際的問題。
我國對無公害綠色農產品推廣人員的職業素質要求很高,但是目前這一領域的人員整體水平不足。目前,現有的鄉鎮推廣人員缺乏專業知識技能,對現代農業技術熟練度和操作能力遠遠不足,缺乏深造機會,因此對無公害農產品的宣傳效果不佳,這一狀況嚴重制約了我國農業科技成果的推廣應用,滿足不了無公害農產品發展的需要和農民對科技的需求。
推廣人員在推廣綠色農業技術時,其工作條件較為艱苦,各方面都沒有滿意的結果,推廣技能和方式也較為落后,離信息化時代有著很大的差距,工作強度也比較大,使得綠色農業技術得不到充分的推廣。
綠色農業技術推廣的資金投入不足使得農業技術人員薪資得不到保障,導致大量的人才流失,沒有穩定的農業技術人員,使得農業技術推廣這一領域沒有充分得到發展。
對于農業技術推廣工作而言,其主要任務和目的就是讓農業技術為更多的農民所用,因此將科技成果應用轉化為生產成果,并發揮出它的價值和作用,也就顯得極為重要。但針對我國目前農業技術推廣工作進展情況來看,有極少部分的科技成果轉化成為了生產成果,如果科技成果不能轉化成生產成果,不僅會影響推廣工作,還會影響農民獲得實際效益,導致農民不想大力應用這項技術,從而影響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發展[2]。
根據目前我國綠色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現狀來看,之所以會存在各式各樣的問題,困難重重,與推廣的對象有著直接的關系。農民作為綠色農業技術推廣的對象,如果意識不到發展綠色農業技術的重要性,這項技術就無法推廣和前進。而主要原因就是目前我國大多數農民文化水平較低,對農業技術的認識不到位,不僅無法正常看待各項綠色農業新技術手段,且在接受與使用期間也會出現各種問題,影響綠色農業技術價值的發揮。
一套完善的制度體系是保證綠色農業技術有效推廣和實施的重要保障,各地區應該以國家相關部門制定的制度體系為準繩,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完善農業技術推廣的流程,并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地完善和優化,鼓勵和引導社會各界參與到綠色農業技術推廣制度體系建立工作中去。
近年來,國家有關部門制定出臺了一系列的惠農政策,以促進農業的發展。為了大力發展新農業領域,國家應在資金方面提供物質保障。第一,要加大對先進農業技術的研發與推廣資金的投入,利用新農業技術推動農業生產。第二,需要提高農業推廣人員的薪資待遇,從而使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到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中去,使農業推廣有保障。第三,國家應投入資金用于農業技術推廣,促使農業技術價值轉化為經濟價值,調動農戶的積極性,同時開啟融資渠道,使融資多樣化[3]。
工作人員的素質水平直接決定著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質量和農民學習的效率。因此,加強相關工作人員專業知識水平是非常重要的。再嚴格的管理制度和科學的規范,農民沒有掌握還是不行。只有提高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和農業技能,才能讓工作人員更好地為農民服務,為農戶答疑解惑。同時,要招聘高水平的人才進入到綠色農業技術推廣隊伍中,促進隊伍整體水平的提高,從而實現有效的推廣和應用。
加強對無公害綠色農產品技術的宣傳。這項技術的宣傳對象主要是農業種植戶,要想更好地推廣該技術,就要告訴農戶新技術的價值,并培養農民綠色種植理念,提高他們的思想認識,讓他們更好地接受這項技術。也可以通過各大媒體來進行宣傳,讓人民群眾都能夠了解到綠色食品的價值意義,這樣才能提高市場需求,使農民提高信心和收入。
與國外一些無公害綠色農產品發展相比,我國在這方面的發展較為落后。我們可以借鑒國外的推廣歷史經驗。如學習日本利用畜禽類的糞便作肥料,這種方式可以減少化肥使用。還可以學習以法律法規推廣無公害綠色農業,利用法律的權威性。
在農業發展過程中,綠色農業是無機物與有機物發展循環的體現,與生物生長的規律相吻合。通過對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學習利用,將其應用于糧食和經濟作物之中,人們生活將會越來越健康。總之,無公害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和現代農業對生產發展起著推動作用,這樣不僅可以提高糧食產量,同時能夠滿足我國作為人口大國對糧食的需求,國家要大力支持發展無公害綠色農業產品技術[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