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麗
(南豐縣農業農村局 江西撫州 344500)
農業經濟在我國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為完善我國經濟結構,需要在新形勢下積極調整農業經濟發展結構,依據市場實際情況,分析經濟發展形勢,確立農業經濟發展的有效途徑。
新形勢下,發展農業經濟具有重要的意義,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發展農業產業、提高農產品質量。農業經濟穩定發展能夠保障農業產業發展滿足實際需求。另外,在傳統的農業經濟發展中,各級監管部門缺乏監督管理意識,對農產品缺乏有效監管,進而造成農產品監管缺失。然而,在新形勢下,相關監管體系不斷得到完善,農產品的質量也不斷提高,農業經濟得到了長足穩定的發展。二,提高農產品市場占有率。我國多數農產品產量較高,但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在國際市場的占有率相對比較低,新形勢下積極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以及國外的優秀農產品,有利于豐富我國農產品種類、提高農產品質量,更有利于發展品牌農業,改善農業經濟發展狀況。三,提高社會經濟水平。現代社會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各行業的經濟發展,農業經濟的發展是實現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更能為改革創新農村經濟發展模式提供基礎性的支持,同時能夠有效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
我國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仍然受到不同因素影響,經濟發展出現不平衡的問題。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處于弱勢地位,農業經濟未形成良好的發展模式。村干部對于農業經濟缺乏先進的管理思路,農業經濟發展缺乏應有的重視程度。創新力不足、思想傳統落后等都是農村經濟無法較快發展的原因。因此,作為農村管理者以及村領導干部,需要積極轉變自身觀念,摒棄傳統落后的思想,立足于我國經濟的發展現狀與特點,牢固樹立正確的農業經濟管理思想。與此同時,樹立自力更生的發展觀念,為企業創業者提供技術、資金支持。基于社會經濟發展的趨勢,通過積極有效地引進市場經濟的理念與觀念,創新相關農業經濟管理模式。樹立集體主義觀念,創新農業經濟管理方式,加強農業經濟宣傳力度,利用各種宣傳方式、宣傳渠道增強農民發展農業經濟的意識。農業生產人員更要轉變以往“等靠要”觀念,積極主動發展,重視農產品的深加工,通過政府的招商引資,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提高農業發展效率。提升農業生產力,將發展重點轉移到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上,進而提升農業經濟的發展水平。
一方面,農業經濟的快速增長,離不開農業發展目標和發展方式的確立,農業發展目標需要從單一種植向多元集約化發展轉變,從傳統的粗放型發展模式向精細化集約化發展轉變,從而增強農業經濟發展的動力。另一方面,生態農業的引進與發展能夠有效融合社會綜合效益與生態效益,提升農產品的品質,通過拓展不同的銷售渠道,發展農業特色經濟,有助于農業經濟的發展。地理條件優越、資源豐富以及經濟基礎較好的鄉鎮、村落,應為其提供優先發展的機會。為發展多元化的經濟,要根據國家相關惠農補貼政策,鼓勵支持農民創業,通過相關農產品的銷售,提高農產品的經濟收入。與線下互聯網農業公司建立合作關系,并設置線下銷售推廣網點,利用線上的優越便利條件,積極開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對于缺乏地理優勢條件、位置相對較偏遠、資源稀缺以及交通不便的地區來說,需要積極開展鎮級物業經濟。對于其城區和郊區而言,則可以通過建立工業園區的方式,積極引進大型的項目,從而建立相關的廠房、物流倉儲以及工業生產園區,幫助農民提高經濟收入。
各級政府相關部門需要從政策出發,樹立規范化管理的理念。對于農業經濟發展的專項資金,財政部門需要做好相關規劃以及經濟發展戰略規劃,合理配置資金以及資源,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整合資金資源。加大金融等機構對于農業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給予相關優惠貸款政策,加強稅務機關部門對民營企業的稅收減免政策。政府除了要在政策以及資金上給予相關扶持外,對于政策落實較好的鄉鎮村干部、企業等要積極給予相對應的物質獎勵與激勵,為村干部提供升職的空間,為企業提供優惠政策,發揮企業引領示范帶頭作用。除此之外,政府需加強招商引資的力度,有效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
通過利用先進的技術推廣推動農業經濟發展??梢砸栽O立相關示范田的方式,增強農業技術推廣的效果。還需要加大對積極先進農民的培養力度,提高其專業技能與綜合素質,這能在提高農業經濟管理質量的同時保證農業經濟技術的有效推廣。然而,在農業經濟實際發展過程中,農民由于思想觀念相對落后,新技術的推廣工作無法一蹴而就,因而需要采取相關措施,提高農民思想意識,使其認同新技術的推廣理念,進而積極地在農業發展過程中使用新技術。例如,農業技術推廣部門要立足于農民的基本需求制定合適的推廣方案,為農民提供相關措施進而拓展農業經濟發展的渠道,以案例講解的方式開展技術培訓,讓農民充分了解到新技術的優勢,加強農業經濟發展中新技術的應用頻率。另外,農業技術推廣的工作人員需要積極通過技術、資金分析,加強對科技的引領示范能力。而各級的基層工作人員,需要及時與農民進行溝通交流,及時發現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保證先進的科學技術能夠有效地應用到農業的生產生活中,進而提高農業的生產效率,促進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
新形勢下的農業經濟發展,需要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條件,積極采取“互聯網+”模式,進而縮小生產與消費的距離,充分發揮專業分工的優勢。我國農產品種類豐富且充足,但受傳統的銷售模式影響,使得我國農產品在實際銷售中出現滯銷嚴重的現象。因此,為改善現有農產品銷路單一的局面,需要拓寬農產品的銷售渠道,豐富農產品的銷售途徑,進而有效提高農產品的銷量、提升農業經濟發展水平。還需要積極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平臺,有效收集與農產品相關的信息,積極以互聯網信息技術平臺為載體,全面協調農產品生產基地與物流配送系統之間的關系。通過互聯網線上積極的互動,并有效利用互聯網信息傳播速度快的優勢,進而打造出良好的農產品品牌,并形成農產品的品牌效應。有效利用“互聯網+”農業的模式,通過拓展農產品銷售渠道,從而增加農產品的消費群體,使得傳統產業得到有效的升級與轉型,降低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交易、發展成本,使農業經濟發展效益得到較大的提升。
總而言之,農業經濟是我國經濟重要的組成部分,農業經濟發展形勢好,有利于提升我國的綜合競爭實力。因此,在新形勢下發展農業經濟,需要通過采取不同的措施有效解決當前農業經濟發展面臨的問題,為農業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