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紅杰,張興偉,馬二梅,張寶亞,張海燕,史惠博,馬會妙
(保定市第四中心醫院婦科,河北 保定 072350)
子宮肌瘤是最常見的婦科良性腫瘤,好發于30~50 歲的女性中[1],該疾病早期癥狀不明顯,不易被患者察覺,當肌瘤增大后可引起子宮異常出血、貧血,甚至病變,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2]。西醫治療子宮肌瘤的方法主要包括手術和藥物,但存在手術并發癥、骨質疏松、易復發等問題[3];中醫治療采用病證結合、遣方加減、三因制宜的辨證思想,通過復合方劑來抑制肌瘤生長,縮減肌瘤體積,從而達到改善癥狀、標本兼治的目的,并且具有無創、療效確切等優點,患者接受度高[4]?;钛鰷牧甲浴夺t林改錯》 中經典方益腎活血消癥方,主要組方藥材有菟絲子、淫羊藿、當歸等,全方配伍得當,標本兼顧,具有溫經通絡、通調氣血之功效,本實驗旨在探究該方聯合米非司酮對子宮肌瘤患者的臨床療效,以期明確其臨床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7 年9 月至2019 年9 月就診于保定市第四中心醫院的180 例子宮肌瘤患者,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90 例。其中,對照組平均年齡 (37.33±4.28) 歲;平均病程(9.46±2.36) 個月;肌瘤位置宮頸11 例,肌壁間54 例,漿膜下25 例,而觀察組平均年齡(36.65±4.24) 歲;平均病程(9.51±2.45) 個月;肌瘤位置宮頸12 例,肌壁間55 例,漿膜下23 例,2 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由同一組具有子宮肌瘤治療經驗的醫師進行,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納入、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1) 符合子宮肌瘤診斷標準[5];(2) 近3 個月未服用激素類藥物;(3) 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
1.2.2 排除標準 (1) 合并肌瘤變性、腺肌癥、內膜異常增厚及其他盆腔腫瘤;(2) 合并嚴重心、肝、腎等系統疾病;(3) 對本研究藥物過敏;(4)患者拒絕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治療手段 對照組在月經第1 天起每天睡前服用米非司酮(天津天藥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批號20180134,國藥準字H20064669,25 mg/片)25 mg,連續24 d 后停7 d,作為1 個療程,共3個療程。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口服活血化瘤湯,組方藥材菟絲子20 g、淫羊藿20 g、補骨脂20 g、巴戟天20 g、莪術15 g、川芎15 g、乳香12 g、沒藥12 g、三棱10 g、當歸10 g,水煎煮,每天1劑,早晚各溫服1 次,時間同對照組,共3 個療程。
1.4 指標檢測
1.4.1 臨床療效 (1) 痊愈,肌瘤消失,中醫證候評分改善≥90%;(2) 顯效,肌瘤縮小≥50%,中醫證候評分改善70%~89%;(3) 有效,肌瘤縮小1/3~1/2,中醫證候評分改善30%~69%;(4) 無效,肌瘤未縮小,中醫證候評分改善<30%,總有效率=[(痊愈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 ×100%。中醫證候評分包括下腹墜痛、行經時長、尿頻、血虛蒼白,每項0~3分,分別代表無、輕、中、重,總分為12 分,分值越高,病情越嚴重[6]。
1.4.2 病灶體積 采用B 超測定治療前后子宮肌瘤及子宮三維徑線,計算病灶體積,公式為病灶體積=4/3πxyz(x、y、z分別為三維徑線長度的1/2)。
1.4.3 卵巢內分泌功能指標 在治療前最后1 個月經周期及治療后第1 個月經周期第5~7 天,抽取患者外周靜脈血各3 mL,3 000 r/min 離心10 min,血清于-20 ℃下保存,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雌激素 (E2)、孕激素 (P)、卵泡刺激素(FSH)、黃體生成素 (LH) 水平,相應試劑盒(批號1605023) 購自上海江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4.4 TGF-β3、IL-22 水平 抽取治療前后患者外周血各3 mL,3 000 r/min 離心10 min,血清于-20 ℃下保存,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TGF-β3、IL-22 水平,相應試劑盒(批號20180403、20180707)購自天津康爾克生物科技公司。
1.4.5 不良反應 觀察治療過程中2 組不良反應,并計算其發生率。
1.5 統計學處理 通過SPSS 19.0 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 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方差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卡方、秩和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 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 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n=90]Tab.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case(%), n=90]
2.2 病灶體積 治療后,2 組肌瘤、子宮體積縮小,以觀察組更明顯(P<0.05),見表2。
2.3 卵巢內分泌功能指標 治療后,2 組E2 水平升高 (P<0.05),P、FSH、LH 水 平降低 (P<0.05),以觀察組更明顯(P<0.05),見表3。
2.4 TGF-β3、IL-22 水平 治療后,2 組TGF-β3、IL-22 水平降低(P<0.05),以觀察組更明顯(P<0.05),見表4。
表2 2 組病灶體積比較(, n=90)Tab.2 Comparison of focus volum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n=90)

表2 2 組病灶體積比較(, n=90)Tab.2 Comparison of focus volum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n=90)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 <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表3 2 組卵巢內分泌功能指標比較(, n=90)Tab.3 Comparison of ovarian endocrine function indi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n=90)

表3 2 組卵巢內分泌功能指標比較(, n=90)Tab.3 Comparison of ovarian endocrine function indi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n=90)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表4 2 組TGF-β3、IL-22 水平比較(, n=90)Tab.4 Comparison of TGF-β3 and IL-22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n=90)

表4 2 組TGF-β3、IL-22 水平比較(, n=90)Tab.4 Comparison of TGF-β3 and IL-22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n=90)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 <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2.5 不良反應發生率 治療期間,觀察組出現3例皮疹,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3%,對癥處理后消失,而對照組未出現不良反應。2 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子宮肌瘤發病機制未明,可能因素包括激素、內環境、社會生活等[7]。中醫認為,子宮肌瘤屬于“癥瘕”,病在胞宮,婦女經絡失和,氣血虧虛,腎陽不足,尤其是在生產、哺乳后血失溫煦,造成氣血瘀滯,形成肌瘤病灶[8],治療時應從活血化瘀、疏肝解郁的角度施行[9]?;钛鰷休私z子補腎安胎,益經補氣;淫羊藿、巴戟天壯陽補氣,祛風祛濕,改善內分泌功能;補骨脂固精縮尿,補腎益氣;莪術、三棱破血化瘀,是破血行氣方劑常用藥物;川芎行氣活血,緩解平滑肌痙攣;乳香、沒藥行氣消痛,消腫生??;當歸補血活氣,調經止痛[10]。本實驗發現,該方可顯著降低肌瘤體積,促進子宮大小恢復正常,其原因可能為方中莪術、三棱、當歸等藥材可發揮活血化瘀、增益腎氣、調血行氣等功效,從而促進肌瘤縮小。
子宮肌瘤發生與卵巢激素水平密切相關,高雌激素水平是危險因素,其長期刺激時可對激素敏感的子宮肌層發生增殖,從而產生子宮肌瘤病灶,故通過測定患者基礎激素水平可反應肌瘤變化[11-12],本研究發現,治療后患者E2、P、FSH、LH 等基礎激素水平明顯改善,以觀察組更明顯。TGF-β3、IL-22 是與子宮肌瘤病情密切相關的細胞因子,前者是多肽類生長因子,可促進細胞增殖與分化[13];后者屬于細胞免疫因子,可促進淋巴細胞增殖與活化,在肌瘤免疫調節中發揮重要作用,子宮肌瘤患者中其水平明顯升高,是肌瘤炎癥免疫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14]。本實驗發現,觀察組兩者水平降低程度更明顯,表明活血化瘤湯可發揮自身調經補氣、活血化瘀的功效,通過調節卵巢內分泌功能來改善激素水平,調節雌激素分泌平衡,并影響TGF-β3、IL-22 細胞因子分泌,從而發揮縮減肌瘤體積、改善卵巢內分泌功能的作用。在藥物安全性方面,2 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無明顯差異,表明活血化瘤湯治療子宮肌瘤安全性好,患者可耐受。
綜上所述,活血化瘤湯聯合米非司酮可有效縮減子宮肌瘤患者肌瘤體積,促進子宮大小恢復正常,改善卵巢內分泌功能,降低TGF-β3、IL-22 水平,具有較好的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