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多多 鄭晶心
上半場:點亮孩子們的“微心愿”
“這個孩子身世坎坷,卻很樂觀、積極。”團泰州高港區委副書記劉陽陽提起他時,忍不住夸贊。陽陽(化名)剛滿13周歲,因家庭變故,從小便跟爺爺相依為命。他長期營養不良,比同齡孩子矮一截。很多人第一次見到他,都會心生憐憫,他卻天生樂觀,常把“沒事啊,一切都會好的”掛在嘴邊。
劉陽陽是高港區“夢想改造+”關愛計劃的主要負責人之一。“陽陽喜歡藍色,所以我們把海藍色定為房間的主題色。藍色的四件套、藍色的窗簾,就連衣柜上也掛上了別樣的藍色裝飾品……”這些小細節,都是開啟孩子心靈的小切口。2020年年底,高港區已成功為9名貧困青少年改造學習生活空間,陽陽也趕在新年前,住進了“夢想小屋”。
“第一天入住時,陽陽樂壞了,那個小眼神令我終身難忘,仿佛獲得了人生中最寶貴的東西。”劉陽陽說,“在外人看來,我們改造的只是一間小屋,但對于這群‘特殊的孩子來說,這里更像是開啟夢想的起點。”
三好學生、進步之星、青蘋果成長獎……走進小雨(化名)的家,最先看到的是滿墻的獎狀。一頭長發,衣服干凈整潔,今年14歲的小雨在南京六合一所中學念初二。幾年前,小雨的父親因肝癌去世,母親改嫁他人,小雨和奶奶相依為命。奶奶今年68歲,右眼盲,左眼青光眼,2020年8月做過手術,家里經濟來源僅靠土地流轉金和農保。
小雨家有兩間房,臥室里僅有一張一米高左右的桌子,她寫作業,就坐在一張高約10厘米的長條木凳上。“別看小雨身處逆境,學習成績一直優異。”與南京六合馬鞍街道團工委負責人王雨竹第一次聊天,小雨就告訴她:“我長大后要當一名老師,站在講臺上傳授知識,那一直是我夢寐以求的。”
按原計劃,“夢想小屋”改造主要圍繞“三面”“六物”實施,“三面”即墻面、地面和頂面,“六物”主要是床、衣柜、書桌椅、窗簾、臺燈、四件套。多數男孩的房屋定位裝修為藍色,女孩的裝修為粉色,但是和小雨聊天時,王雨竹發現,并不是每個女孩子都喜歡粉嫩的裝扮。
“我喜歡藍色,像大海一樣的顏色,那種藍,常常讓我覺得就躺在大海的懷里,心情都變好了。”小雨說她想象中的小屋,沙發是藍的,窗簾是藍的,床單、被子都是藍的……“奶奶也能住進來,我倆躺在床上看屋頂,心情一下就好了。”王雨竹聽著小雨的心愿,心也跟著慢慢融化了。
正式入戶進行改造前,王雨竹和同事會定期到孩子家里跟訪,和孩子面對面進行交流。除了藍色的裝飾外,小雨還想要一張圍棋桌。“夢想小屋”的另一名主人璐璐(化名)喜歡白色的裝修設計,她酷愛音樂,想要一只陶笛……王雨竹讓每個孩子寫下他們的“微心愿”。
“改造小屋的指標是一個硬性框架,但是孩子們的房間屬于自己,我們不想做得千篇一律,一定要有個性化的亮點。”王雨竹將這個想法告訴團六合區委書記耿娟娟。大家通過商討后決定,除了利用現有資金外,聯合社會化公益平臺,將7名孩子的“微心愿”推廣到線上,借助社會力量來滿足孩子們的各種心愿。
見到改造后的“夢想小屋”,小雨很驚喜。屋內藍色系的沙發、窗簾、地毯,都是她理想中的樣子。小雨也實現了和奶奶同住一屋的心愿,因為王雨竹別出心裁地為她選了一個折疊沙發。年后再去看小雨,王雨竹發現小屋的墻壁上已經貼上了小雨這學期剛得到的“三好學生”獎狀。
“我,我想要一間粉色的房間。”團宿遷泗陽縣委學少部工作人員司寒璐和設計師、志愿者們詢問了半天,11歲的小姑娘心心(化名)才靦腆地說出了自己的愿望。
心心家住宿遷市泗陽縣盧集鎮,性格靦腆,成績優秀,聽話懂事。父親在她6歲時因病去世,母親同年改嫁到外地后失去聯系。家中因父親治病欠下很多外債,入不敷出,心心現在跟隨著爺爺、奶奶生活。爺爺、奶奶70多歲了,無法做重活,靠種地和低保金維持生活。
心心和奶奶住在一間屋里,房間較為陳舊,墻面霉跡斑斑,家中陳設簡陋,心心沒有自己獨立的生活和學習空間。但社會沒有遺忘她。心心家的情況受到了盧集鎮團委的關注,把她上報為泗陽首批“夢想小屋”的服務對象。
建設前,得知心心夢想有一間粉色、溫馨的房間后,團泗陽縣委招標的愛心企業開始行動,先畫了效果圖,征求心心的意見。心心同意后,施工階段,經過幾番開會討論,大家建議,給孩子們造的“夢想小屋”環保必須要達標。參與服務的愛心企業在材料上不僅給予的是愛心價,環保標準比一般的裝修還要高。他們建議墻上不要貼墻紙,就直接涂“大白”,然后再涂上孩子喜歡的顏色,采用環保乳膠漆,這樣價格雖然高一些,但可以保障安全。
家具方面,團縣委也是聽取了施工公司的建議,買成品家具,已經晾了一段時間,這樣不僅甲醛檢測達標,而且新家具的味道也已經散得差不多了。
裝修過程中,司寒璐經常到現場,鄉鎮團委的工作人員幾乎天天去。他們對孩子及其家人說:“裝修過程中,如果有不滿意的地方,就及時說,我們都盡量協商解決。”買書桌、床、窗簾和床品什么的,工作人員都是去現場先看,把照片拍回來給孩子看,征求孩子意見,孩子滿意了,再去購買。
經過專業團隊十幾天的精心施工,“夢想小屋”初步成形,心心每天都會去她的房間看看,司寒璐看到她的臉上一天比一天笑容多。
“夢想小屋”建成的那一天,心心開心極了,晚上躺在獨屬于她的新床上,激動得睡不著覺。看著自己喜歡的粉色房間就在眼前,靦腆的心心竟然說了一長串的話:“感謝共青團的阿姨,感謝志愿者叔叔、阿姨,謝謝你們幫我實現這個夢想。我會更加努力學習,長大后爭取做一名老師,用我的愛心回報社會。”
“有了‘夢想小屋,孩子們突然變得有勇氣了!”司寒璐說,“我們的用心沒有白費。”
下半場:溫暖孩子們的心靈
“夢想小屋”建成后,“夢想改造+”關愛計劃“1+3+6”項目支持體系的“下半場”才剛剛開始。
“夢想小屋”改造完畢,團南京六合區委在此基礎上,為困境青少年找一名團干、一名志愿者、一名教師“媽媽”結伴幫扶,并常態化開展實施“暑托班”“公益夏令營”“微心愿”等關愛項目,同時聯合轄區內“麥田計劃”等公益社會組織,帶困境青少年體驗團建輔導、素質提升、拓展游戲等項目,為他們進行心理疏導與自我賦能。團區委還聯合蘇州大學教育學院團委針對困境青少年牽手陪伴開展校地共建合作,招錄了一支包含80余名教育、心理專業的本碩志愿者隊伍,結對40余名困境青少年,通過線上和線下兩種渠道,為他們樹立求學榜樣,激勵他們積極上進。“沒有一個人的成長是一帆風順的,通過持續性的幫扶讓孩子變陽光,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才是最有意義的。”團六合區委書記耿娟娟說。
“在團省委推出的‘1+3+6幫扶模式上,泰州各區結合自身特色,多角度、全方位推出持續性幫扶措施。”團泰州市委學少部部長郭琦介紹說,“泰州每個地區的幫扶措施都不一樣,每個地區抓的重點也不同,靖江社會組織發展得很好,就以社會組織做支撐;泰興組織返鄉大學生牽手‘夢想小屋的孩子;興化推出‘興星點燈關愛體系,啟動‘五百工程……為‘夢想小屋助力,我們有百種方式。”
團泰州興化市委別出心裁,利用自身優勢,著力構建了“‘興星點燈”關愛體系,啟動“五百”工程——百名“小星星”、百間“夢想小屋”、百位“星光伙伴”、百篇“筑夢筆記”、百項“點燈清單”,推行“1+3+4+6”關愛服務模式,即針對每名關愛對象建設一間“夢想小屋”、落實三項結對機制、打造四級關愛陣地、實施六大服務項目,形成了百套“點單式”個性關愛服務方案。
其中最為典型的當屬周莊鎮。泰州周莊鎮團委書記柯偉在2020年下半年按要求完成了3間“夢想小屋”的改造。通過走訪,很多孩子給柯偉留下了深刻印象。8歲的林林(化名)因意外事故失去了父母,跟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爺爺與他年齡相差50多歲,隔代人不善交流,慢慢地林林形成了孤僻的性格。柯偉每次和他溝通,說不了兩句,談話就陷入僵局。
“這不是個例,很多‘事實孤兒性格上有缺陷,有些孩子叛逆,有些孩子性格暴躁,有的孩子不太敢與人交流,很內向。”柯偉說,“小屋要個性化改造,孩子們的心理也要個性化去幫扶。”從調研開始,柯偉便和工作人員著手打造一個持續性的關愛項目——“興”星關愛站。這是依托周莊鎮“香樟樹青年學習社”搭建起的成長關愛站,在周莊鎮東滸村胡官特色田園鄉村,占地150平方米。
周莊東滸村是里下河地區第一農村黨支部誕生地,2019年被列為泰州市紅色文化旅游基地,具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周莊鎮團委借助文化資源,邀請老黨員、專家學者、大學生志愿者等組織重溫黨史、參觀紀念館等活動,引領困境青少年樹立“紅色”思想體系。時間久了,這里慢慢也變成了為孩子們定制貼身“夢想”的服務站。
“‘興星關愛站會順應四季、時節的不同,推出各類孩子們喜歡的、接地氣的活動。”柯偉曾按照孩子們的需求,選出他們喜愛的一首歌,組織開展“香樟樹下我成長”同唱一首歌活動。這里開設了“香樟少年”小課堂和“星星點燈”小學堂,沒事的時候,柯偉常帶著孩子們挖掘興化本土“四史”。他們還共同打造了“有夢有趣有你”系列產品,這是一套由孩子們親自設計、制作的有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系列漫畫文創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