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認同-行為理論框架下族群沖突模型及沖突治理

2021-03-25 08:55:11李興姚威
民族學刊 2021年2期

李興 姚威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討族群沖突發生背后的深層次原因,在討論認同與行為關聯的理論基礎之上,將認同與行為作為分析族群沖突的兩個維度,構建基于族際沖突場景的理論框架,對族群沖突進行深入研究。以車臣沖突為案例,對族群沖突模型進行了驗證。認同差異與行為差異是導致俄羅斯車臣沖突的深層原因,在沖突管理與解決方式上,提出學習型、合作型、法制型三種解決途徑。

[關鍵詞]認同行為理論、族際沖突、沖突管理、車臣問題

中圖分類號:C959.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391(2021)02-0076-09

基金項目:國家哲學社會科學重大招標項目“絲綢之路經濟帶框架下的中俄全面合作研究”(16ZDA040)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李興(1966-),湖北武漢人,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亞歐-俄羅斯研究、國際關系理論與中國外交研究。北京 100875通訊作者:姚威(1994-),內蒙古人,北京師范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博士,研究方向:國際關系。北京 100875近年來,研究族群沖突的文獻越來越豐富,政治科學家著力于認清并解決族群沖突問題。越來越多國際沖突的背后是族群沖突,族群沖突的良好管控對國際局勢與地區安全具有重要意義。Samuel Huntington在《文明的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中說“沖突是差異的產物”,[1]道出了沖突與差異之間的聯系。一些學者從分配、經濟政治等方面考察了族群沖突產生的脈絡邏輯,并希望提供解決沖突的辦法,但都未對族群沖突進行嚴格分類和充分的深度討論。在認同理論不斷發展成熟的過程中,少有學者將認同-行為理論運用到族群沖突的研究中。文章希望以認同-行為理論為基礎,探索構建一個新的族際沖突行為框架,通過分類研究沖突框架中的幾種狀態,為族群沖突治理提供建議。丁佩華指出,自1994年車臣戰爭爆發以來,局部的動蕩與沖突持續至今,民族分離主義、國際恐怖主義和宗教極端主義是車臣動亂的根源。[2]車臣問題作為具有代表性的族群沖突問題,給高加索地區和俄羅斯政權帶來了動蕩與不安,讓全球蒙上恐怖主義的陰影,沖突頻發背后是否具有共同的暴力邏輯,值得學界研究。

一、認同、行為、差異、族群、沖突研究回溯

(一)認同與行為的關聯

認同與行為互相關聯。認同理論基于Mead的框架不斷發展,在探討社會、認同與行為關聯的學理對話中,社會塑造自我認同,自我認同塑造行為的學理邏輯在辯論的過程中逐漸清晰,但這些研究忽略了認同對于行為的影響。社會學家在探討行為生成過程時更多的關注于兩點,即個人偏好與行為標準,很少有人將認同作為引起行為的原因做研究。[3]本文將認同作為引起行為的原因進行研究。關于認同,沿用Burke的說法,自我意識與自我認同緊密相關,作為自我認同的一部分,常常被縮寫為認同。[4]Burke認為自我觀念是一種角色認同,并常常被列為認同的一種。[5]在認同與行為關聯的方面,一些學者認為,認同是自我與他人產生互動行為的主要因素,[6]同時認同是個人行為計劃的主要構成部分[7]。一定的社會情境中,自我認同是個體產生行為的重要因素。眾多社會科學家認為,自我認同的改變會導致行為的改變,這也說明了認同與行為的關聯是具有普遍意義的。

(二)認同差異導致沖突

認同存在差異的雙方,容易產生沖突。認同被一些人用來描述人與人文化的基本差異,例如族群中的認同差異。Tajfel指出,社會認同理論中也常常用認同概念來表述基本的社會認同與社會分類。[8]從族群的角度來說,個體對于族群的認同是群體行為的基礎,這體現出社會不同群體間的認同差異。因為在群體行為中,差異表現為認同差異與行為差異。認同提供和詮釋了其他人行動和動機的框架,行動要具有意義就需要一種共享的認同框架,以確保所發出與所接受的信息是類似的,即認同框架賦予了行動意義,這種意義能夠達成群體共識。相對于個人行動,集體行動更為復雜,充滿多意義,這種解碼需要了解更為廣闊的認同背景,探尋認同動機。認同不僅在群體爭奪權力、地位、聲譽和物質資源分配時誘發沖突,認同也成為群體行為如種族歧視等現象背后的心理動機。[9]當群體的社會認同達到一定的高度,個體情緒的力量變得脆弱,表現為個體極易被群體情緒左右。一旦感受到外界對自己認同的事情產生消極影響或將要產生消極影響時,群體間就很容易發生沖突。

(三)族群認同與族群沖突

本文對于族群認同的研究,沿用了Raoul Naroll文化族群認同流派的定義,認為族群認同應是文化形式的一致、地域上的共享、自我以及他人的認同。族群認同理論方面,國外研究主要分為幾個流派。Raoul Naroll通過對族群概念的定義,進一步明晰了文化對于族群認同的重要意義。[10]他認為族群具有生物上的自我延續性,這包括文化形式的一致和可識別、地域的共享、自我認同和他人認同,并最終形成了文化族群認同流派。認同原生理論探討族群生成的內部邏輯,從本質上探究族群形成的原因,從產生的自然性和歷史的久遠出發對族群認同與族群身份進行論證。潘蛟將其分為文化歷史學派與社會生物學派兩個分支,這兩個學派分別從精神同源與生物基因同源論證了族群認同。[11]Abner Cohen將族群認同作為一種追求政治、經濟、社會利益的社會工具進行研究,強調認同的“工具性”。[12]從趨利性、層次性和不穩定性三個角度對族群認同進行研究,并發展出族群認同的場景理論。社會構建之后的“族群認同”成為一股強烈的政治力量、經濟力量與文化力量。Fredrik Barth開辟了族群認同理論的邊界理論,他討論的族群并不是血緣或文化或是地域上的邊界,而是“社會邊緣”,自我與他者的群體邊界構成聚合與排斥的張力。[13]族群認同理論為我們認識族群問題開拓了新的視野,提供了新的角度。

辨認族群沖突與解決族群沖突耗費了政治科學家們的大量精力與筆墨。在關于族群沖突的研究中,Collier and Hoeffler將持續的族群沖突視作是認同引導的,族群內部沖突研究的起點是跨國家的公民沖突,[14]對車臣沖突爆發原因的探討中,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從民族認同方面,GeorgeHewitt等人認為不同的民族認同,不和諧的民族關系是導致沖突的主要原因。[15]從宗教的角度,王冠宇等人認為宗教認同是導致車臣沖突問題的主要原因[16]。還有圍繞其他方面對車臣沖突進行描寫,例如反恐,軍事,資源爭奪,恐怖主義等等。

二、沖突模型的新框架:基于一般規律與族際沖突場景

差異是導致族群沖突的關鍵,這種差異可能是認識上的,也可能是行為上的。作者將預設的兩個沖突源,認同與行為作為構建沖突行為分析模型的兩個維度,以便更好地分析沖突行為。

(一)基于沖突場景的新框架

將民族沖突放在認同與行為二維坐標軸構成的合作沖突域中研究,有利于展現族群沖突背后的深層原因。在群體認同與群體行為構成的沖突域中,群體認同的相同相異與群體行為的相同相異構成了合作與沖突的四種情況,下面將結合車臣案例分別討論四種情況。

圖1基于一般規律的沖突模型:一個新框架

(二)框架中的四種狀態

1.合作行為:各民族之勝利

本框架下的合作狀態是指認同一致、行為一致。民主或政治目標所帶來的分離主義和叛亂,并不是一幅令人好奇的遠景。合作與寬容,建立持久的合作框架,理解復雜的民族感情,是解決沖突最有效的辦法。合作是一種代價行為(Costly behavior),這種行為可以提升自我與他人的協同性。合作行為無處不在,但仍然存在大量的非合作的傾向。Perote J,Schmidt U的研究認為,他人的合作行為或信念會影響到個體的合作行為或信念。[17]。認同促進理解復雜的民族情感,認同行為與合作行為密切關聯,依據筆者構建的二維沖突治理模型,具有相同認同與相同行為的群體或個人,因其具有的高合作性與低獨斷性,更容易產生合作意愿以及合作行為。合作減小族裔差距。在與強大的政治文化體系接觸時,少數群體更容易遭受損失,這種損失在個人層面與群體層面引發了持久的關于族裔差距的討論。如果群體之間具有共同的族群認同(具有文化上的一致性、地域上的共享以及自我認同與他人認同)那么他們則更傾向于合作,合作也會增進彼此的認同。此時,個體或群體展開合作行為,所付出的代價或成本是最小的,相對收益是最大的。在族際交往中,合作是各民族的勝利。

2.行為差異:“被遺棄人民”的情結

行為差異是沖突行為的一個源頭,行為差異所帶來的潛在利益差異是致使沖突的重大原因。對車臣民族來說,“被遺棄人民”的情結長久存在在其民族性中,這是車臣民族群體行為差異的重要原因。行為差異是指行動具有不同邏輯,體系及評價標準,這些行動的異質性導致行為滿足于他人需求的傾向降低,行為中的合作性因素降低,從而容易引發沖突。[18]斯大林主義統治的政治遺產,使得車臣沖突的狀況形成了極為復雜的風貌,在車臣的歷史中,發生過多次族裔放逐。北高加索地區文化面貌具有極高的復雜性,從18世紀開始,車臣民族開始被俄羅斯強有力的殖民化移居換位,他們是政治的犧牲品,高壓政治的痛苦記憶持續至今,在集體和個人層面造成了無數創傷,這些受害者產生了強烈的復仇欲,以及殘暴的進攻性行為。這種被遺棄人民的情結,在之后車臣人的行動中產生了持久的影響。那些帶有“默認的”“潛伏的”族性的人產生了沖突的行為。在組織行為學的框架中,群體沖突可以被定義為行為主體在人際交往或工作互動中,一方感知另一方由于某種原因會對自己的利益和偏好產生了消極影響或者將要產生消極影響而導致的對立的心理狀態或行為過程。在族際交往中,行為差異帶來這種消極影響的潛在感知,兩個群體便容易發生沖突。二戰時期俄羅斯面臨德軍入侵,俄羅斯各民族紛紛奮起反抗,但在這個時期車臣地區卻出現大量幫助德國人的行為,[19]對車臣民族來說,這種背叛與沖突都以療愈難以言喻之創傷為由,讓這種行為看上去富有正義色彩。這是一種修補集體尊嚴的行為,但這種直接損害俄羅斯民族利益的行為使得族群之間失去了相互尊重與相互信任,為車臣民族與俄羅斯主體民族關系破裂埋下伏筆,族群之間的沖突變得難以避免。

3.認同差異:一場關于民族志浪漫主義的討論

認同差異是導致沖突的另一個源頭。在行為選擇的研究當中,認同差異與沖突行為息息相關。作為探索車臣問題的另一條途徑,民族志浪漫主義①常常被政治家們借用,他的精髓是不同文明之間的碰撞,這種碰撞顯示出了政治對于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的撞擊,也體現出一些族裔體系基本是不相容的,這種不相容、不認同也與俄羅斯政治家不了解車臣社會極度特殊的性質有關。阿列克謝·馬拉先科指出車臣本地區擁有自身特殊的生活方式、思想觀念、行為規范以及信仰。他們擁有自身社會發展的邏輯。民族學家揚·切斯諾夫將此種體系稱作“瓦伊納赫民主制”(Vainakh democracy),一位高加索問題資深專家謝爾蓋·阿魯秋諾夫也高度關注了瓦納赫集中民主制。學者們以此對車臣問題進行嚴肅討論,在兩種社會—文化、歷史—哲學的體系中,文明的碰撞與排斥不可避免。這種看法被一些人用以解釋那場高度軍事化的沖突。更為重要的是,民族志浪漫主義所產生的影響,造成了不同群體之間的認同差異。車臣危機催生出了一系列關于車臣民族歷史與現代的偽技巧神話集(Pseudo-scientific mythology)。這套神話集里涵蓋了社會的各個方面,其中既有學術的,也有文學的,還有公共事務的,它們廣泛散布在大眾意識與車臣人自己意識中。例如列夫托爾斯泰在自己文學作品中通過塑造車臣人哈吉穆拉特創造出的他者形象,這對車臣族性的塑造具有重要意義,其中包含這個民族格外熱愛自由,在反抗俄羅斯的殖民統治中,這種民族神話創造的形象引導著斗爭,同時也在創造著差異,這種差異導致了車臣民族與俄羅斯民族長久的認同差異。差異與沖突息息相關,社會沖突的誘因以及一些群體對社會穩定的威脅,可能并不來源于客觀階級所劃定的社會底層,而是來源于對參照群體認同較低的人群。[20]化解社會矛盾與沖突需要建構高效合理的社會控制體系,強化社會認同等,[21]認同與合作行為、沖突行為密切相關。個體認同差異會導致合作意愿發生變化,也會影響雙方的合作行為,共同的認同會讓雙方傾向于彼此理解與彼此信任,不易爆發沖突。不同的認同之間,更容易發生沖突。

4.沖突行為:炙熱的精神與歷史中的行動

Samuel Huntington指出,現代社會的沖突更容易發生在不同文明之間,文明的沖突意味著認同的沖突與文化的沖突[1]。直接指出了認同與文化對于沖突的重要影響。沖突的直接原因是彼此之間的差異性。Pondy認為,對抗是一系列的事件,包括潛伏、感知、察覺、表現、后果等階段。[22]Thomas將對抗看作一種過程,這個過程始于一方感知到他人對自己關心的事產生消極影響或將產生消極影響。[23]Stephen.P.Robbins指出沖突過程應分為五個階段,對立潛在、認知與情感投入、行為意向、行為、結果。[24]在族群交往的一些時候,炙熱的頭腦占據了行動邏輯。在族際暴行中,激烈沖突發生時,群體思維代替個人感受,扭曲參與者的道德與行動,研究群體思維的專家指出,這種思維會針對不屬于本群體的個人采取非道德、非理性的行為。蘇聯解體,社會主義精神衰落,族裔民族主義作為服務次一級團體的精神,侵入了已出現的意識形態真空。每一種民族神話和政治宣言都投入到了個人感知層次上,任何的差異都被當作與真理抵觸的謬誤,無論是社會心理因素還是群眾意識方面,這種社會偏執狂的特征,更加容易引發對抗。對抗是矛盾的體現,是一種沖突性行為。民族或族裔意識作為一種被動員的集體記憶,常常以“人民的歷史”出現在各大宣傳平臺上,這時的大眾媒體儼然戴上了一副“嚴肅的面具”,灌輸軍事熱情,尋求輿論庇護。顯然,族際之間行為差異與認同差異導致沖突,當群體認同不同,群體行為也不同的情況下,行為具有低合作性、高獨斷性的特征,在這樣的情況下更容易爆發沖突。

三、車臣問題中的兩個沖突源

(一)案例介紹

車臣人自稱納赫契人,有“平民”之意。他們早在公元前九世紀到六世紀就在現今的車臣共和國建立過像古希臘那樣的民主共和國,[25]這一說法并未得到學界的一致認可。但有一點是可以統一的,車臣作為北高加索地區的土著民族,與北高加索地區的各民族歷史發展息息相關,[26]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將北高加索地區作為一個整體來討論。關于車臣問題的討論集中于三個方面:車臣自身的民族性及其與北高加索地區民族的關聯;車臣自身的宗教信仰,伊斯蘭教對于車臣沖突產生的影響以及俄羅斯與車臣的沖突與解決。早在7-8世紀就有關于車臣人的記載,車臣戰略位置險要,曾發生多次戰爭,13世紀車臣被蒙古人入侵,直至16世紀金帳汗國解體車臣人才重回這片土地。[27]從16世紀開始,穆斯林文化逐漸滲透車臣本土文化。俄羅斯、奧斯曼帝國與波斯對車臣地區的爭奪也愈演愈烈。[28]車臣戰略位置險要,是連接亞美尼亞、阿塞拜疆、格魯吉亞以及高加索各國的重要樞紐,共同的宗教信仰將地區矛盾復雜化。[29]第五次俄土戰爭后,俄羅斯不斷擴大在北高加索地區的影響,19世紀后,俄羅斯在車臣建立統治。[30]在宗教信仰形成以及不斷加深之后,車臣地區出現了較強的獨立意識,這也導致局部的沖突、叛亂、政變與暴動在這個地區持續著。

(二)案例分析

1.基于宗教差異產生的認同沖突

伊斯蘭教作為車臣人民抗爭的精神工具,隨著民族斗爭過程不斷深化并最終成為具有絕對優勢的宗教。1834-1859年,車臣人與沙俄開始了25年的斗爭,特殊的歷史與伊斯蘭的信仰在斗爭中不斷深化[31],車臣地區在長期的斗爭中形成自己獨立的宗教信仰,這為今后車臣地區的治理埋下隱患。Блинский在《俄羅斯與車臣的200年戰爭》中從政治與軍事的角度講述了車臣與俄羅斯從18世紀中葉至今長達200年的斗爭。[32]可以看到,車臣的民族性與宗教性是被討論最多的兩個方面,少有研究者將這兩個影響因素整合到一個沖突框架中進行集中討論,將認同差異與行為差異這兩個因素在沖突形成中扮演的作用結合史實更清晰地展現出來。

不同的宗教認同形成了認同差異。人們總是按照自己的利益參與生產和其他社會活動,不同的人和群體所追求的利益不可能永遠協調一致,當利益出現分歧的時候,個人或群體總是趨向于保護自己的利益,并堅持自己的價值觀,對他人利益構成直接或潛在的消極影響,從而導致不同群體之間的沖突。Донцов指出宗教差異的力量體現在車臣對內與對外的交往中,車臣人與信仰基督教的格魯吉亞人和哥薩克人、信仰佛教的卡梅克人頻頻發生沖突,體現出宗教差異導致了群體間的裂痕。[33]俄羅斯雖然在19世紀就確立起對于車臣地區的統治,但由于宗教信仰不同,車臣對俄羅斯的認同有限,錢平廣曾指出從宗教來說,車臣從未融入過俄羅斯。在車臣的歷史上,伊斯蘭教起的作用要遠遠大于俄羅斯的作用[34]。Малашенко在《北高加索的伊斯蘭因素》中指出了車臣問題的一個重要的因素便是宗教原因,伊斯蘭教對于車臣的社會意識與社會文化影響很深,極端的伊斯蘭思想是導致沖突的一個根源。[35]十月革命后的北高加索政治運動可以看出,包括車臣在內的北高加索各族有著強烈的民族獨立意識。[36]宗教教義作為宗教的核心部分,是一種思想體系、價值觀以及世界觀。不同的宗教認同對應不同群體的認同差異,認同差異是導致車臣地區沖突頻發的重要原因之一。

2.基于角色矛盾產生的行為沖突

民族身份與國家身份矛盾導致行為差異,不同身份認同導致了差異行為。由于社會生活的環境與要求不同,人們所扮演的社會角色往往是多種的,不同的角色導致不同的行為,當人們扮演兩種或兩種以上相互矛盾或互相排斥的角色時,會引發個人或群體的緊張狀態,容易導致沖突的發生。在二戰時期,高加索因其特殊位置是德軍重點攻擊的對象,此時,車臣人的國家身份與民族身份發生相互矛盾。二戰期間,一些車臣人試圖為納粹提供幫助,高加索地區出現大量叛國行動。[37]這種叛國行為,與當時俄羅斯眾多主體民族的衛國行為產生明顯差異,充分顯示了車臣人對于當時所在的國家并無認同。認同差異與行為差異,加劇了民族的對立。

如果說宗教認同因素對于國家存在潛在的消極影響,那么叛國這種行為差異則是直接對國家造成了消極影響,對后來車臣沖突爆發也產生重大的影響。[38]Козлов在《俄羅斯與蘇聯政策深處的車臣和印古什問題》一書中明確指出二戰期間部分車臣人試圖與納粹合作但未成功,給本民族帶來被迫遷徙的大劫難,大量平民死亡。[39]二戰后的遷出與遷入,使得車臣民族遭受了重大的苦難,大量的車臣人因長期顛沛流離無法接受系統的教育,導致車臣族群受教育水平普遍低下,民族問題不斷惡化。車臣問題中,以宗教差異為背景的族群,在逐漸頻繁的相互交往中,沒有構建出共同的身份認同,不同身份角色認同的矛盾使得他們在面臨共同危機時,產生行為差異,這種差異使得車臣共和國相對蘇共中央長期處在低合作性與高獨斷性的狀態,在蘇聯解體的背景下,沖突一觸即發。

1991年10月9日,車臣宣布獨立,當時蘇聯正處于不穩定時期,1994年俄羅斯政權穩固后,葉利欽希望通過談判解決車臣共和國獨立與韃靼斯坦共和國獨立的問題。韃靼斯坦因獲得較多自治權而放棄獨立,但是車臣高層領導杜達耶夫堅持獨立,廣播電視媒體對于雙方領導人會面的錯誤期許,壓縮了杜達耶夫和葉利欽談判的空間,俄羅斯當局認為與杜達耶夫的談判會助長分離主義的苗頭,最終俄羅斯決定用武力解決問題。[40]1994年11月26日,第一次車臣戰爭爆發,戰爭持續了一年零九個月,雙方損失慘重,這次戰爭加劇了地區矛盾,激化了民族矛盾。[41]1995年8月,俄羅斯總統葉利欽迫于民主黨派的政治輿論與總統大選的國內形勢,與車臣武裝力量簽訂協約,第一次車臣戰爭以簽訂停戰協定的形式結束。但沒過多久,1999年7月4日車臣武裝領導人巴薩耶夫帶領武裝分子偷襲達吉斯坦俄軍哨所,8月10日宣布車臣共和國與達吉斯坦共和國獨立,第二次車臣戰爭爆發。9月19日俄當局迅速反應,運用了大量現代化武器,10月8日,俄軍已掌握車臣大部分土地,從三個方向包圍車臣首府格羅茲尼市,2000年2月6日車臣“總統”馬斯哈多夫逃跑,俄羅斯奪回車臣,并將國旗插在“總統府”樓頂,奪回車臣后,俄軍撤出車臣,進入反恐模式。

3.車臣問題治理成效

兩次車臣戰爭之后,Даджевич在《1996年到2005年車臣共和國以及人民的正常生活中》講述了從第一次車臣戰爭之后到2005年車臣的狀況。書中描述了車臣地區十年來的狀況,至今,俄羅斯對于車臣問題的解決是卓有成效的。[42]總的來看,車臣問題經歷了三個時期,沙俄時期(宗教認同差異形成時期)、蘇聯時期(民族行為差異形成時期)和俄羅斯時期(宗教性差異與民族性差異沖突的大爆發)車臣戰爭后,車臣地區百廢待興,俄羅斯政府為重建車臣地區撥付大量資金[43],車臣基本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無論是水電、醫療、教育及城市交通系統都得到了恢復與發展,俄羅斯政府深知車臣問題根源一部分是發展問題,想要真正解決車臣問題,要從發展經濟上入手。俄羅斯不僅在經濟上為車臣的發展“輸血”,更是大力培養車臣自身的“造血”能力,從工業、農業、服務業等各項社會產業上提升車臣的綜合發展能力,增加車臣就業機會,卡德羅夫在2017年的講話中指出,車臣就業率大幅降低,社會正在重新恢復活力。俄羅斯主體民族與車臣民族的差異不僅體現在宗教信仰與民族認同方面,他們在世俗政治代表認同上亦有差異,車臣人更加信服本民族的政治領袖,這是俄羅斯政府治理車臣的阻礙,也是一條捷徑。普京從開始就提出了“以車治車”的政策理念,利用卡德羅夫家族的政治勢力穩定車臣,這樣卡德羅夫家族不僅擁有車臣本土巨大的政治資源,還得到了普京的支持,卡德羅夫家族兩任總統連接了俄羅斯中央與車臣地方,使得各項政策得到良好的實施。車臣與俄羅斯民族的隔閡并非一日就可以解決,倘若讓俄羅斯人來管轄車臣地區,恐會引起新一輪沖突爆發,本土性的治理極大地降低了治理所帶來的沖突與風險。在這一點上,“以車治車”體現出普京的政治智慧與治理才能。將車臣民族與俄羅斯民族間的矛盾,降級為車臣民族內部分歧,軟硬兼施,文武兼濟,極大程度鞏固了車臣地區的安全與穩定。對于仍在車臣地區活動的分裂勢力,俄政府堅決斬斷他們與外界的資金人員鏈條,堅決反對西方干預本地區的政治問題,將車臣分裂勢力納入恐怖主義,積極展開反恐與反分裂斗爭。在西方企圖蠶食后蘇聯空間的今天,俄羅斯與西方社會在后蘇聯空間的爭斗愈演愈烈,善于操控國際輿論的西方,極力地用車臣問題大做文章,而俄羅斯也嚴防西方國家將俄國內部民族矛盾轉化為國際間的政治斗爭。車臣戰爭爆發以來,北高加索地區成為了世界關注的焦點,作為蘇聯衰敗解體的“附加品”,無論是俄羅斯聯邦還是車臣地區本身,都在彌補這場災難所帶來的損失。

四、對俄羅斯-車臣沖突解決方式的思考

(一)關于族群問題沖突源的討論

通過上面的討論我們可以看出,車臣族群沖突的源頭主要可以分為兩種:1、認同差異導致沖突。這一維度沖突的源頭是價值觀、意識形態的沖突。沖突行為的選擇是群體由于對未知的恐懼而陷入無知的困境。在尋求沖突和解機制的過程中我們應當認識到,解決這類沖突最好的辦法是通過知識學習,增進群體相互理解。通過增進認識找到和解的平衡點,在多次博弈中尋找群體雙方成本收益的最優點。認同存在差異的情況下,互相信任,相互理解是促成和解行為的重要前提條件。知識學習、信息傳遞對于增進群體間認知具有重要意義。2、行為差異導致沖突。這類族群沖突的源頭主要是群體行為差異。差異行為分為兩種:有的行為直接損害了對方利益,這種行為會直接導致沖突。另一種則是由于不同行為中存在潛在的威脅以及潛在的消極影響,這些行為就會成為沖突發生的潛在因素。群體認同差異與群體行為差異導致民族之間長久的裂痕與沖突的反復。這種情況下,提升民族地區教育水平、促進民族團結,健全完善民族法案成為解決民族問題的重要思路。針對車臣問題兩種沖突源頭的探析,作者構建面向族際沖突問題解決的思路框架,并對其進行解釋。

(二)關于沖突解決方式的思考

歷史就是歷史,事件在歷史的洪流中,摻雜著諸多因素,具有動態復雜性。一些問題隨著時間的變化與發展,早已不再是歷史上所面臨的問題。互相信任的規范與互相理解的機制早已被誤解與沖突所代替,一次次的歷史磨難與遭遇使得雙方都在不斷尋求重新構建信任與理解的路徑。本文從三個方面為族群沖突問題解決提供建議。

圖2面向族際沖突問題的解決思路

合作型途徑:合作行為的選擇可以改善人的福利與境遇。縮小族群差距,糾正顯著的不平等,對于解決沖突具有重要意義。激勵合作行為抑制沖突行為,對社會的安定與和平具有重大意義。各民族應當認識到,不斷尋求更多的合作,能改善雙方收益。隨著合作行為越來越多,雙方發生沖突的概率就越來越小,在合作聯系很緊密的情況下,沖突所帶來的傷害往往不是單方面的,而是雙方面的,理性的行為主體考慮到收益和成本問題,會盡量避免沖突。建立常規的合作機制,促進民族團結友愛。合作形式包括經濟合作、文化交流等。車臣問題中,俄羅斯聯邦政府也注意到,政治宣言中的差距并不是客觀的反映,而是被人們感知,并解釋的情況,這些解釋很可能是族裔之間討價還價的手段,背后的本質是對于全國資源分配的斗爭。民族地區發展落后壓縮了民族合作的空間。俄羅斯政府開始提升車臣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各項地區扶持政策相繼出臺,旨在縮小車臣與其他地方的差距,加強民族平等。在重建車臣地區的同時,對地區經濟、衛生、基礎設施等方面,也加大投入力度。為了改善族際關系,加強民族間的合作,梅德韋杰夫在2010年簽署了總統令,將北高加索地區的六個共和國與南斯塔夫羅波爾邊疆區合并,增設北高加索聯邦區。這一行政區劃的變動也是為了發展地區經濟,拓寬民族交往空間,通過經濟合作增進其他領域的族際合作。[44]從經濟建設入手,促使民族問題的解決。

學習型途徑:通過學習增進彼此了解,構建共同認知。在俄羅斯的一些新興政治民族實體或者一些非俄羅斯族的共和國中,關于歷史和文化的不實編造廣泛傳播于公眾話題中,這些不實信息對于官方宣傳和俄羅斯主流價值為主的教育理念和資訊形成較強的對抗。國家和社會應當關注這種偏執、歧視、敵意早期發展的軌跡,并要注意勸阻這種情緒的發展,這些被散布的偏執和仇恨,成為各民族沖突頻發的主要思想根源。發展教育就是要確保社會更準確地傳播知識,大眾更全面地接受信息與知識。在學習交流中,互相理解,理解人類不同社群中相互聯系的共同線索,產生新的共同認知是學習的目的。學習型途徑主要是通過互相學習發展出新的共同認知,在彼此的溝通與交流中,獲得新的認同,在共同認同的基礎上,達到沖突的和解。外界的聲音往往缺乏對于后蘇聯空間的理解與尊重,從而阻礙了這些國家建立內部和諧與重拾民族自尊的過程。在過去的20年中,車臣地區不斷提升教育質量,為了更好地發展教育事業,車臣共和國第一任總統艾哈邁德·卡德羅夫簽署了關于車臣共和國教育和科學部活動,[45]車臣地區以聯邦政府教育發展計劃為指導,制定了2016-2020年的發展計劃,極大的提升了車臣地區的教育水平。這些教育措施都大大促進了民族之間的融合,提升了車臣民族的國家認同感,從而從國家認同構建入手,解決民族問題。

法治型解決途徑:管理民族多元化社會需要法制創新,確立完善法律制度,規范行為,可以減少群體型沖突事件。在民族工作中細化地區法律法規,確立行為規范。要讓各民族充分認識到沖突所帶來的不利,沖突并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從歷史的角度看,車臣民族經歷了很多不公平的待遇,給整個民族帶來創傷,想解決車臣人離心的趨向,就要從法律法規方面入手,在完善法律法規的同時,出臺更加平等的民族政策有利于安撫車臣人的民族情緒,完善法律法規。葉利欽早在1996年就出臺過《俄羅斯民族政策構想》,試圖解決當時棘手的民族問題,但是并未成功。[46]2012年俄羅斯政府《2025年前俄羅斯國家民族政策戰略》來對民族政策的任務與目標進行闡釋。新的民族政策規劃體現了平等、共同發展的良好愿望。

民族之間的交流交往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過程,需要時間。應不斷的將沖突解決的途徑運用至實際問題中,認清沖突的性質,從而做到更有針對性地解決沖突,只有這樣,地區矛盾才能得到更好的解決。認同差異與行為差異是引起車臣族群沖突爆發的主要原因,本文的結構模型具有以下功能,提供協作激勵和協作可行性條件,規范地認可協作,產生合作,即低威脅、高支持的行為,通過行為規范,促進民族合作交流,減少族群沖突。

注釋:

①民族志浪漫主義:指的是關于民族歷史與民族經歷帶有“浪漫主義”色彩的構建,這其中包含文學、藝術、電影等藝術形象的刻畫,與浪漫主義相對的是現實主義,這里希望說明由一些車臣的民族歷史或民族形象所導致的認同差異,可能是人為構造,而非真實的。

參考文獻:

[1]塞繆爾·亨廷頓.文明的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2(第3版).

[2]丁佩華.車臣民族問題論析[J].世界民族,2002(06):30-36.

[3]Biddle B J , Bank B J , Anderson D S , et al. Social Influence, Self-Referent Identity Labels, and Behavior[J]. Sociological Quarterly, 1985, 26(2):159-185.

[4]Jan, E, Stets, et al. Self-Esteem and Identities[J].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s, 2014.

[5]Burke,Ronald J . Methods of managing superior-subordinate conflict: Their effectiveness and consequences.[J]. Canadian Journal of Behavioural Science / Revue canadienne des sciences du comportement, 1970, 2(2):124-135.

[6]Roberts B W , Friend W . Career momentum in midlife women: life context, identity, and personality correlates[J].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Health Psychology, 1998, 3(3):195-208.

[7]Wicklund R A , Gollwitzer P M . Symbolic Self Completion[M]// Symbolic Self-Completion.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1982.

[8]H, Tajfel. Social Psychology of Intergroup Relations[J].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1982.

[9]王卓琳,羅觀翠.論社會認同理論及其對社會集群行為的觀照域[J].求索,2013(11):223-225.

[10]Garbett G K , Naroll R , Cohen R . A Handbook of method in cultural anthropology[J]. Man, 1973, 10(1):144.

[11]潘蛟,徐杰舜.“民族”“宗支”“族群”及其他——中央民族大學潘蛟教授訪談錄[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32(02):21-25.

[12]Cohen,A. The lesson of ethnicity.[J]. Urban Ethnicity, 1974.

[13]Wagner P L , Barth F . Ethnic Groups and Boundaries: The Social Organization of Culture Difference[J]. Geographical Review, 1969, 62(1):140.

[14]Collier P , Hoeffler A . Greed and Grievance in Civil War[C]// EconWPA, 2004.

[15]Hewitt G . Abkhazia, Georgia and the Circassians (NW Caucasus)[J]. Central Asian Survey, 1999.

[16]王冠宇. 車臣伊斯蘭極端勢力迅速膨脹的根源[J].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 2003, 000(002):34-40.

[17]Neugebauer T , Perote J , Schmidt U , et al. Selfish-biased conditional cooperation: On the decline of contributions in repeated public goods experiments[J]. Journal of Economic Psychology, 2009, 30(1):52-60.

[18]Mehden, Fred R. Von Der, Horowitz, Donald L. Ethnic Groups in Conflict[J]. 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80(2):702.

[19]НосковВ.Н. Рассказыочеченскойвойне[M]. Ковчег, 2007

[20]李培林.社會沖突與階級意識當代中國社會矛盾研究[J].社會,2005(01):7-27.

[21]向德平,陳琦.試論轉型時期我國社會利益的分化與協調[J].學習與實踐,2006(04):94-98.

[22]Pondy L R . Organizational Conflict: Concepts and Models[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67, 12(2):296-320.

[23]Thomas K W . Conflict and conflict management: Reflections and update[J].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992, 13.

[24]Robbins S P. Decide and Conquer: The Ultimate Guide for Improving Your Decision Making, 2/E[J]. 2014.

[25]Р.Хаблатов.Изгнанники-обзорполитическойисториичеченцеввихчеченскихстран,Москва,2003.

[26]Б.Маркови,ПМучаев,СеверныйКавказобзордревнейисредневековойисторичесскойкультуры,Москва, 2003.

[27]Кушева. Е. Н. НародысеверногоКавказаиихсвязисРоссиейв? 16-17вв.[M].Москва,АкадемияНаукСССР, 1963.

[28]МалашенкоА. СеверныйКавказисламскийфактор[J]. Москва. ЛиберальнаяИдея, 2001.

[29]Языкова.А.Чеченскаявойнанеизвлеченныйурок[J]. Москва. АзияиАфрика,? 2000.

[30]ЯковГордин. КавказскаяАтлантида. 300 летвойны[M]. Время, 2011.

[31]Я.Горкин,Кавказ:земляикровь(РоссиянаКавказскомвойне),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2000 ,p.59

[32]А.Прингский,РоссяиЧечня-200 летвойна,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САТИСЬ, 2000

[33]Донцов В.Е. Ислам в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х отношениях[J]. Москва Научная книга 1997.

[34]錢平廣. 車臣問題的宗教因素[D]. 上海外國語大學,2005.

[35]Малашенко.А.СеверныйКавказисламскийфактор[J].Москва. Либеральнаяидея, 2001

[36]А.Кадыров,Российско-чеченскийконфлист: Генезис,сущность,путьрешения,2003, p.43.

[37]Забеевич.Х.Р.Политическиеконфликты -Сущиность,путииособенностиихурегулированиянаКавказе[D]. Москва, 1996.

[38]ГординЯ. И. РоссияиЧечня.[J]Москва. Звезда, 2003.

[39]КозловВ.? А.? Вайнахииимперскаявласть:? проблемаЧечнииИнгушетиивовнутреннейполитикеРоссиииСССР[J]Москва.? Российскаяполитическаяэнциклопедия, 2011.

[40]Василий. П. Большаяничья. СССРотПобедыдораспада[M]НЦЭНАС, 2005.

[41]Волынец.А.Окопная правда Чеченской. войн[M].Москва.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Яуза-Пресс 2007.

[42]А Даджевич.общество и политика Чеченской Республики и повседневная жизнь народа.1996-2005Грозный:2009 p.47.

[43]Kowen H J . Russian political, economic and security issues[M]. Nova Science, 2009.

[44]程春華,車臣的“特別行政區”待遇[J].世界態勢,2013(12):48-49

[45]Hanna, Notte. Russia in Chechnya and Syria: Pursuit of Strategic Goals[J]. Middle East Policy, 2016.

[46]Хинштейн А. Ельцин Кремль История болезни. [M].СПб 2006.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女人在线| 日本亚洲欧美在线| 久久影院一区二区h| 欧美色伊人| 蜜臀AV在线播放| 亚洲va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性| 欧美色99|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 这里只有精品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19p| 韩国v欧美v亚洲v日本v| 色综合狠狠操| 无码国产偷倩在线播放老年人| 青青青亚洲精品国产| 亚洲男人天堂久久| 亚洲性视频网站|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a∨婷婷| 日本在线国产| 91毛片网| 久久激情影院|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77| 国产在线观看91精品| 九九热精品视频在线| 露脸真实国语乱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观看| 97在线免费视频| 日韩a级毛片| 亚洲精品高清视频| 大学生久久香蕉国产线观看| 免费国产在线精品一区| 丰满人妻被猛烈进入无码| 日韩一级二级三级|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va另类| 19国产精品麻豆免费观看| 国产免费观看av大片的网站| 五月综合色婷婷| 999国内精品久久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桃花岛av在线| 国产91视频免费观看| 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亚洲另类第一页| 国产日韩丝袜一二三区| 青青国产视频| 婷婷六月综合网| 午夜日韩久久影院| 91视频精品| 成人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lhav亚洲精品|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AV| 亚洲热线99精品视频|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优播| 男人天堂伊人网| 国产呦视频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A∨在线播放| 国产综合色在线视频播放线视| 99re精彩视频| 中国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黄色网在线| 91精品国产无线乱码在线| 国产亚洲美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成人 | 国产精品美女自慰喷水| 日韩一区二区三免费高清| 天堂成人在线| 日本黄网在线观看| 波多野吉衣一区二区三区av| 午夜国产小视频| 国产精品自在在线午夜区app| 欧美日韩午夜| 亚洲天堂久久| 老司国产精品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日本| 国内a级毛片| 制服丝袜一区| 日韩免费毛片视频| 欧美亚洲国产日韩电影在线|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三级| 国产精品美女网站| 久久动漫精品| 亚洲伦理一区二区| 无码AV高清毛片中国一级毛片| 在线va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