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淑娟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逐步驗證了教學主體與教學方法要具有貼切性的重要性,幫助學生獲得新的知識理論結構,教師應當從新的視角出發,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故事教學方法,從而獲取學生的認同感,確保其增加注意力和時間的分配,保證學生投身于語文知識學習中,幫助每一位學生都能夠輕松掌握知識。
關鍵詞:故事教學法 小學語文教學 運用探析
教學具有雙向性,在教學中不能夠否認學生的主體作用。現階段學生這一主體變得趨于復雜,若使用的方法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則無法保證其向前跨越式發展。故事教學法是通過經驗和觀察到的極具科學性的有效方法,在其應用下語文教學變得更加有趣、有效,課本知識以全新的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學生呈現良好的積極狀態,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從而獲得預期性成長。
1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的必要性
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處于被支配的地位,其被動接受教師傳輸的理論知識,語文知識對于學生而言僅是單一的文字符號,這樣的語文教學毫無意義可言。故事教學法的提出具有一定的現實依據,其符合素質教育內涵,故事教學法下枯燥單調的文字信息被賦予了新的生命,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輕松的氛圍中完成學習目標。
新課程改革提出教學方法不僅要符合學生年齡特征,還要遵循學生的學習規律。故事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極具吸引力,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使得學生陶醉其中,學生在大腦中構建出認知結構,相對于抽象的文字更易于理解,能夠在短時間內掌握文章主題,完成學習目標,這對于學生的語文學習是非常有利的。
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分析
2.1 運用現代媒體,構建故事情境
現代化教學手段對推動教育進步的積極作用是不可忽略的,教師可以有意識地運用現代媒體,構建故事情境,使人物形象具象化。這樣促使學生對文章有了細致充分的理解,并在學習過程中獲得了極大的滿足感,這一滿足感推動學生繼續投入時間與精力更深入地學習。
2.2 組織學生表演,提煉故事梗概
通過研究發現小學階段學生具有較為強烈的表演欲望,渴望獲得他人的認可。教師應當把握這一階段的年齡特點,為學生提供思維拓展的機會。如在教學二年級下冊的《小馬過河》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表演者通過熟悉小馬、老牛、松鼠、老馬等角色的語言和神態等特點,親身參與演繹,在表演故事的同時更能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從而進一步了解故事角色的內心活動,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加透徹。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學生有時無法發現自身的表演不足。為了給學生指明不足,更為了保證全員參與,教師可以讓其他學生擔任小評委,當學生表演完成之后,臺下小評委進行打分并逐一點評,評委為了保證自身的意見合理科學且具有針對性會用心觀看表演,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賞析去評價。這樣在語文課堂學習中每一位學生都有表現的機會,都能夠獲得預期性成長。
為了拓展語文教學的深度與廣度,教師應當有針對性地開發學生的分析思維。教師可以組織全班學生在角色表演后進行特定時間內提煉故事梗概。學生在這一策略下精力高度集中,經過多次訓練,學生提煉故事梗概的能力逐步提升。學生不僅學會了分析,還學會了總結,各項能力無形中形成。
2.3 注重故事編寫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意識到不能將知識明明白白的呈現在學生眼前,應當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與空間自行理解認知。教師應注重激發學生潛能,為學生能力的培養創設機會。二年級下冊的《蜘蛛開店》的課后練習中,讓學生根據故事結尾展開想象,續編故事。當蜘蛛看到來購買襪子的是一條四十二只腳的蜈蚣的時候,接下來會發生什么事?教師引導學生想象蜘蛛繼續開店展開想象,依據童話結構反復的特點,可以從蜘蛛改變經營方式、改變計價方式、改變生產方式等角度進行續編故事,以此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續編故事的能力。
2.4 運用文本空白,開發故事資源
學生的一切學習活動皆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教師在課堂教學前首先要花費時間與精力接觸教材,理解教材,接著再以研究者的身份進行研究,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進行合理的故事性教學設計,從而使得文本不再空白。而小學階段學生較為活潑好動,難以集中精力學習課本知識。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應當發揮自身能動性,擺脫以往單一的教學形式,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在《烏鴉喝水》的教學中,因為這篇文章具有一定的順序性,烏鴉從喝不到水到喝到水經歷了一定時間,教師可以先對文章進行設謎處理,讓學生發動大腦思考烏鴉是如何喝到水的。這樣的教學方式引起了學生的求知欲望,學生迫切想要閱讀文章獲取答案。
為了讓學生從語文課堂中獲得新啟示,教師以故事貫穿整個教學過程,鼓勵學生以小組討論的方式幫助烏鴉尋找其他喝水的方法。故事性課堂教學更具啟發性,在輕松活躍的課堂氣氛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變得更自覺地投入到語文學習中。
3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的原則
教師應當明白故事教學法僅是一種教學手段,教師應當避免泛濫使用故事,不能夠讓語文課堂過于故事化、娛樂化。此外,教師應當堅持以故事促進閱讀教學、以故事延續寫作動力原則,有效發揮故事教學實效,使得學生對文章細節把握更加準確,最終完成學習遷移,助力閱讀與寫作,切實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與寫作能力。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新穎的教學方法推動學生不斷前進。在未來教師應當持續挖掘課文本身的故事情節,從而有效助力學生成長,使得學生的各項能力能夠潛移默化的形成,獲得預期性成長。
參考文獻:
[1] 閆順麗.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故事教學法[J].亞太教育,2016(8):192-192.
[2] 譚小麗.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小學生(下旬刊),2017(8):64-64.
廣州市番禺區洛浦洛溪小學 (廣東省廣州市 511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