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云鋒
摘要:我國建筑行業最近幾年發展非常迅速,加速我國各行業的不斷進步,推動我國整體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現代建筑工程項目施工難度較大,需要更為精準的測量為施工工作開展提供數據支持。傳統的測繪技術已經很難滿足現代工程建設的多元化需求,必須注重現代化技術的應用,加強建筑施工中測量誤差分析及放樣精度控制措施,完成定位和建模工作,降低工作人員的壓力,同時保證測量的精準性。
關鍵詞:建筑施工;測量誤差分析;放樣精度控制措施
引言
建筑行業是我國基礎建設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最近幾年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而發展迅速。現實中開展建筑施工測量工作的時候,幾乎不可避免地會遇到誤差。為了使建筑物的質量得到良好保障,工程測量人員需要做好對誤差的控制,使之無限接近于零。
1建筑施工測量對放樣精度的要求
第一道工序:地基開挖。穩定的地基是所有工程設計主體的建設基礎,由于受到長期的風化作用,地面表層的土通常較為柔軟,因此,要將表層土清除干凈。例如導流洞、地鐵等為了開辟通道的工程,又或是樓房地基、道路地基和大壩地基等,這一步驟都是保證工程質量的重要基礎。簡而言之,所有工程要想最終收獲良好的質量,首道工序都必然是做好開挖工作,此項施工更多是跟土石、施工機械打交道,對于測量放樣精度并無較高要求。第二道工序:混凝土澆筑。混凝土結構物在每個建筑物內都占據了較大的份額,是工程的主體部分所在,此外,工程形象的呈現也需要借助混凝土結構物,這便需要相關測量放樣人員予以一定關注。最后一道工序:安裝金屬結構和機電設備。這道工序是建筑物工程設計功能發揮的重要部分,部分工程出于對預埋件的考慮,時常會與第二道工序交叉展開,換而言之即第一期混凝土澆筑完成后,就進行一部分機體安裝,然后進行第二期混泥土的澆筑。就機電設備與金屬機構來講,經過加工制作其結構非常嚴密,因此,在進行安裝工作的時候,對于測量放樣精度的要求也相對較高,需要相關人員予以充分重視。
2放樣精度控制措施
2.1采集測繪數據的拼接配準
在完成對三維激光掃描入射角及掃描距離的確定與建筑施工現場測繪數據的獲取后,應當對數據進行拼接配準處理。配準過程中,需要將現場獲取的測繪點集中在一個坐標體系中,將對應的點云數據坐標與現場作業影像進行“套合”處理,即恢復在獲取點云數據過程中不同建筑體的位置與呈現形態,確保每個光束采集的信息可與區域內物體形成對應。在進行建筑工程現場全景拼接時,可根據獲取的單張圖像面陣,將其與點云數據進行空間映射,結合映射后的圖像得到高精度現場作業圖像。
2.2數字地球等現代化測繪儀器的應用
以計算機系統為基礎所構建的,地位坐標作為關鍵控制,同時涵蓋了相應的區域經濟以及社會發展等眾多信息數據,提供了框架體系的構建所需要的各種信息,便于工作人員結合自身的實際需求,在數字地球系統中找尋自己所需求的信息數據。數字地球是一個信息綜合體,是多種信息數據的匯總,具有較強的復雜性與綜合性特征。建筑工程項目測量工作中最為關鍵的便是對建筑物進行測量和定位處理,為后續施工提供重要依據,在此過程中,會應用到多種專業設備儀器,其中包括了全站儀、rtk等等。數字化測繪專業設備儀器應用可以代替以往無法人為操作的工作,解決了以往的很多測繪難題,同時也可以動態以及靜態化的對衛星系統傳輸的測量信息數據進行接收,自動化完成測繪信息數據轉化,保證測繪工作不會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響。
2.3航空攝影技術
在實際測量過程中,工作人員需要根據不同的地形和用途,采取合適的技術措施,確保測繪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度符合測量相關規則。利用航空測量結果,結合功能強大的后期處理軟件,使正向拍攝的影像圖與實際工程平面設計的誤差減少,滿足建設工程竣工項目測繪的需求,可以根據不同的需求調整圖片的分辨率和拍攝的實際高度,最終的呈現效果能夠反映工程項目的實施情況。在高分辨率的情況下,能夠清晰地看到各種類型工程現場的全景和細節圖,為建設工程竣工查收提供新的檢測方式。但航空攝影測量的限制因素較多,如操作現場應較為平整,若是地形較為陡峭的山區、電力線較多的地方,需要重新進行規劃,風力和天氣因素也是影響航空攝影測量的外界要素之一。航空攝影測量是較好的輔助手段,但不能完全替代傳統專業人員實地勘察。工程的開通項目中,較為細節的管網、地下工程等數據的勘測還需要交由專業人員操作,使用空中圖像暫時無法清晰識別以上精度較高的數據。
2.4墻體點云測量數據的逆向驗模及修正
為確保擬合測量結果的準確性,還需對墻體點云測量數據進行逆向驗模處理。選擇以某建筑為例,針對該建筑中墻體施工按照上述論述內容構建1個BIM信息模型,并對其進行逆向驗模分析。針對標準的區域對其點云測量數據進行提取和整理,通過提取發現,區域內墻體施工豎向主體結構橫向間距出現偏差問題,并且已超出了規范允許的誤差范圍,與現場施工設計尺寸的數值存在嚴重不相符。針對以上需結合設計圖紙對BIM模型進行重新修正,針對該區域范圍內勾選的結構,按照上述論述內容,對其重新進行擬合分析,直到區域范圍偏差滿足規范允許偏差范圍要求為止,即勾選區域內所有偏差區域(紅色區域)轉變為正常區域(綠色區域)為止。同時,在實際施工過程中,出現偏差還可能是由于設計圖紙存在問題造成,因此,需要在BIM模型中進行模擬調試,并在勾選區域從紅色轉變為綠色后,將其相應的點云參數作為設計圖紙的參數,并通過上述操作測量再次對其進行擬合分析,以此確保最終完成墻體施工的各項參數始終在規定參數范圍內,確保施工質量滿足設計要求。
2.5 GIS測繪技術的應用
在GIS應用中,對操作人員有較高的要求,操作人員必須掌握相關的專業知識,有一定的操作經驗,能夠采取有效的措施解決測繪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在實際應用時,建立數據庫,輸出測繪數據,安排專業的工作人員對其進行管理、儲存,實現信息共享,隨時查詢所需的測繪數據,篩選出有價值的數據信息,提高資源利用率。GIS測繪技術能夠快速成圖,為工程施工提供支持。GIS測繪技術最大的優勢在于便攜性、靈活性,能夠提高數據精度,高效地處理海量的數據信息,為工程設計奠定基礎。
2.6做好復測,保證工程質量
第一,設計圖紙復核。相關測量人員要做好設計圖紙內尺寸的仔細復核,對總平面上建筑物的相關坐標和數據展開細致校對,同時要對各段長度的綜合是否為分段長度,平面圖是否與基礎基礎圖標高尺寸、符號、軸線位置相同展開檢查。倘若為矩形建筑物,則要查看其兩對對邊尺寸是否一致,若局部尺寸發生了改變,但忽視了這些變化,就會導致其他尺寸都受到影響。第二,對建筑物定位要展開復測。測量人員要對建筑物的實際標高、交點坐標等展開仔細復測,確保其完全和設計圖紙相符合,保證建筑物方向不出錯。第三,復測建筑物水準點高程。在結束復測后,還需進行兩次觀測。
結語
總之,不斷探索和實踐精度誤差的有效控制措施,是開展建筑施工測量工作的一項重點。放樣精度既會影響到工程是否能按期交付,又與整個工程質量息息相關。
參考文獻
[1]董昊錦.無人機測繪技術在城市建筑工程測量中的應用[J].科技創新與應用,2021,11(19):167-169.
[2]伍福萬.信息化測繪時代下數字化測繪技術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J].建材與裝飾,2020(15):192-193.
[3]巨天靈.GPS–RTK技術在建筑工程測量中的應用及其技術要點[J].居舍,2021(21):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