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姓名:楊陽(出生年月:1996.1.3)
性別:女 民族:漢? 籍貫(省市):甘肅省武威市 學歷:碩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社會學
一、問題的提出
社區作為社會治理的基本單元,它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實現基層民主和社會自治的重要基礎。本文以“x社區“為例,其位于西安市位于西咸新區空港新城底張街道,是一個以動遷小區為主的典型“村轉居”社區。近年來,在上級部門的領導下,在社區治理領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與不足。為研究社會治理在“村改居”模式中的實踐。筆者進行了社區居民的生活現狀及滿意度的調查研究,從而為促進社區更好發展、居民生活幸福提供相關建議及對策。
二、問卷設計
本次調研聚焦于“x社區”,了解社區內居民生活滿意度及相關信息。本次調研所使用的問卷共分為四大板塊,分別為小鎮居民的基本信息、居民現階段生活情況、村改居前后對比、居民對社區的總體評價及幸福指數。問卷填寫對象的性別多為女性。其中女性群體占比80.1%,共149份。填寫對象的年齡主要以中老年人為主。其中36歲-45歲之間的群體占比37.1%,共69份;46歲-55歲之間的群體占比19.9%,共37份;56歲及以上群體占比33.3%,共62份。填寫對象的學歷主要以初中,職高和專科人群為主。其中填寫者的學歷為初中及以下群體占比41.4%,共77份;學歷為高中、職高以及中技的群體占比26.9%,共50份。問卷填寫對象主要以在幸福里小鎮居住時長超過1年的為主。其中居住時間為1-2年的占比34.4%,共64份;居住時間為2-3年的占比28.5%,共53份;居住時間為3年及以上的占比31.7%,共59份。填寫對象的月均收入在1000-3000元為主。其中月均收入在1000-3000元的占比為66,7%,共26份。
三、調查結果解讀
(一)調查樣本分布
可以看出,在186份有效樣本中,男女比例差異極大,這既有該社區女性居民更樂意參與諸如調研之類社會活動的原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村改居社區人口性別組成不均的問題。同樣地,我們也可以看到該社區存在人口結構失衡這一問題:居民主要為中老年人,而青年在此次調研的有效樣本容量中僅占9.7%。在學歷與收入的統計中,我們可以發現其數據量級呈正相關關系,不同收入量級數據的分布大致與不同學歷數據的分布一致。這是我們分析影響社區居民生活幸福感的重要指標之一。
(二)問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表2為數據信效度檢驗。把61個測量題目分成八大類,第一類包括B1-B5五個題目,命名為社區居民生活水平調查; 第二類包括C1-C6六個題目, 命名為社區居民人際交往情況調查;第三類包括D1-D14十四個題目,命名為社區居民對社區居住環境的滿意度調查;第四類包括E1-E7七個題目,命名為社區居民對社區服務管理水平滿意度調查;第五類包括F1-F5五個題目,命名為社區居民對社區文化建設理念認同度調查; 第六類包括G1-G10十個題目, 命名為社區居民在村改居前后生活情況變化調查。
社區居民生活水平調查包括5個測量題目,分別是B1,B2,B3,B4,B5,其整體信度Alpha值為0.940。 然后對這5個題目進行因子分析,其KMO值為0.881,巴特萊特檢驗值(Bartlett' stest)顯著性為0.000,表明適合進行因子分析,其效度較好。社區居民人際交往情況調查包括6個測量題目,分別是C1,C2,C3,C4,C5,C6,其整體信度Alpha值為0.881。 然后對這6個題目進行因子分析,其KMO值為0.847,巴特萊特檢驗值(Bartlett' stest)顯著性為0.000,表明適合進行因子分析,其效度較好。居民對社區居住環境滿意度調查包括3個測量題目,分別是D1,D2,D3,D4,D5,D6,D7,D8,D9,D10,D11,D12,D13,D14,其整體信度Alpha值為0.959。 然后對這十四個題目進行因子分析,其KMO值為0.935,巴特萊特檢驗值(Bartlett' stest)顯著性為0.000,表明適合進行因子分析,其效度較好。居民對社區文化建設理念的認同度調查包括5個測量題目,分別是F1,F2,F3,F4,F5,其整體信度Alpha值為0.792。 然后對這5個題目進行主成份因子分析,其KMO值為0.718,巴特萊特檢驗值(Bartlett' stest)顯著性為0.000,表明其效度較好。 居民對社區服務管理水平滿意度調查包括7個測量題目,分別是E1,E2,E3,E4,E5,E6,E7,其整體信度Alpha值為0.918。
(四)差異分析
1.社區居民幸福感指數得分的年齡差異分析
社區居民的幸福感指數在年齡上基本不存在差異。由表5可知,年齡因素只對社區服務管理維度存在影響(sig0.057>0.05),且不同年齡段對社區服務管理的滿意度也不同。其中36-45歲年齡段的居民對社區服務管理滿意度的得分最高,達到4.75分,26-35周歲的居民社區服務滿意度得分最低,均3.48。
2.社區居民在幸福感指數得分的職業差異分析
由表 6可知,只有人際交往和社區服務管理在職業層面通過方差齊性檢驗,存在顯著差異。由圖1可知,其中具有穩定工作的居民人際交往均值不到3.6,而沒有工作或個體經營的的個體均值達到4.2分以上,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有穩定工作的青壯年群體一般參與社區活動較少,對社區居民的熟悉程度比沒有工作或退休在家的群體相應更低。值得我們關注的是退休人群的人際交往均值也偏低,僅達到3.6以上。
四、關于“村改居”社區居民幸福感提升的對策建議
從目前“村改居”社區居民參與社區建設現狀來看,青年人在社區參與中比重較小,要引進青年人才,引導青年回歸社區。首先,提升青年參與度需要社區培養良好、開放和融洽的參與氛圍。其次,培養社區青年志愿者隊伍,并將他們的志愿事跡在社區內廣泛宣傳,利用榜樣力量吸引更多青年加入。要豐富文化活動形式和內容,社區需要按照居民的需求適時開展有利于居民的活動,可以借助第三方的力量,如社會工作機構或是民辦非營利組織等,為居民提供更加多元且切實有效的活動,解決形式單一、不切實際的問題。開通居民參與交流渠道,使居民在參與活動前后都有渠道進行反饋和,這樣社區也可以做出及時的回應,更好地促進社區發展。要完善社區基礎設施建設和社區管理機制,實現居民的資源和制度共享。實現居民“共享”時,還要向居民傳達共享理念,引導居民在使用公共資源和公共文化時保持公開平等的態度,更好地實現“共享”,為社區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