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亞松
摘要:林業在自然生態環境中是非常重要的構成部分,可以為人類的生活提供更好的環境與清新的空氣,因此林業建設成為了當前我國林業部門的主要工作內容。但是,當前林業發展過程中還面臨著很多挑戰,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基于此,本文就針對生態模式下林業發展的相關內容進行探討,首先分析生態模式下林業栽培技術的提升方法,然后論述生態模式下蟲害防治技術,希望通過文章的探討能夠為其他從業人員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詞:生態模式;林業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
前言:林業是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重要產業之一,能夠為農民帶來一定的經濟利益。然而,因為受到各個方面因素的影響,導致林業常常出現各種病蟲害,不利于林業的發展,還會影響到林業所具有的經濟效益。所以,林業部門應當加強在病蟲害防治方面的研究,消除會對林業造成危害的各種因素,以便提升林業自身的效益,還能夠對人們自身的生活質量加以改善。下面筆者就針對相關內容進行詳細闡述。
一、生態模式下林業栽培技術的提升方法
(一)確保資金充足
如果想要提升林業栽培技術,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1)如果想要提升栽培技術的使用效果,那么則需要對相關管理制度不斷加以健全,對每個環節進行調整。然而,還應當明確的是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會受到時效性所產生的影響,因此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單身應當加強提升工作時效性,充分發揮管理制度本身的作用,以便提升工作質量。(2)在生態模式發展過程中,應當根據具體情況構建較為健全的管理體系,并制定出合理的懲罰措施,以便能夠最大程度激發出員工在工作上的熱情,為管理工作的有效展開奠定基礎[1]。當員工自身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發揮,那么林業栽培管理水平也能夠得到提升。(3)根據管理資金情況構建有效的管理方法,促使相關工作人員自身栽培管理技術可以得到明顯提高,滿足相關工作的要求,促使林業栽培技術能夠得到有效應用。
(二)提升員工專業素養
在林業栽培工作中,專業技術人員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在實際工作合理利用林業栽培技術,有利于林業的發展。從工作的實際情況來看,應當充分考慮林業的具體情況,并根據工作本身所具有的特點對相關工作人員進行培訓。例如,針對于崗位相對較為特殊的栽培人員,應當對進行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的培訓工作,促使其實踐能力能夠得到明顯提升,以便獲得更為理想的工作效果,從而實現在林業上的全面管理[2]。另外,還應當發揮出網絡技術本身所具有的優勢,除了可以強化其自身的動手操作能力以外,還可以掌握更新的知識,并將所掌握的知識應用在工作實踐中,為栽培政策的改革和發展提供支持。當栽培技術水平得到提升以后,那么也就能夠對林業進行有效管理,有利于林業的發展。
(三)栽培管理技術
若想要做好林業樹木栽培管理工作,使得所購買的苗木能夠合理進行種植,以免發生技術失誤致使苗木在后期出現死亡,避免為企業帶來非必要損失。對溝槽進行挖設是栽培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內容,相關工作人員應當盡量做好此方面工作,以便為苗木創設一個較為理想的生存環境,保障苗木根部和林地兩者之間的接觸可以達到苗木生長需求[3]。進行挖槽時,應當確保溝槽自身的深度、高度等方面都能夠達到一定的標準與要求,并且對溝槽進行設置時應當保障溝槽間的距離,同時還應當向溝槽中加入適量腐熟糞肥,以便為苗木提供更為充足的營養物質,當完成填肥工作以后,還應當填平已挖掘的溝槽,盡量避免在溝槽內部與表面出現坑洼的情況。
二、生態模式下蟲害防治技術分析
(一)營林防治法
采用合理的病蟲害防治技術,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林區樹木的質量,特別是幼苗擁有更高的成活率。營林防治法主要是應用在林區面積相對較大且擁有豐富林木資源的區域。首先,在栽培林區樹木栽培過程中,應當重視土壤的保護,將土壤中的病蟲害幼蟲全面消滅,并且還應當檢測土壤的濕度與溫度,確保每項指標都處在較為合理的范圍之內[4]。其次,還應當定期翻耕土壤,避免出現土地板結現象,通過深耕使得土壤變得更加疏松,擁有良好的通透性,同時還可以借助光照將其中的有害病菌全部殺死。最后,還應當加強水肥管理,充分考慮林木的生長情況,科學使用有機肥,再根據墑情澆灌水,以便為林區樹木生長創造一個良好的空間,保障所有生長條件都能夠獲得滿足。另外,秋天時應當做好落葉處理工作,定期對落葉進行清掃,避免落葉出現過度堆積的情況,降低病蟲害出現的風險。
(二)生物防治法
此種方法在林業病蟲害防治上能夠獲得較為理想的效果,也是較為常用的手段,而且還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與破壞。根據生物防治法的作用原理,其是基于生物學原理,利用生物之間的食物鏈關系可以獲得病蟲害的防治效果,最為常見的生物防治形式有:(1)生物天敵形式,主要利用生物間的天性克制關系達到病蟲害防治目的。(2)微生物防治形式,利用微生物對病蟲害所具有的克制作用達到病蟲害效果,此種形式應用范圍相對較小,只適用于病蟲害發生并不嚴重的地方,而且應用過程中在技術上有著較高的要求,難以進行大規模的推廣。現階段,生物防治法中所使用的微生物主要都是從國外引進,不僅能夠消滅病蟲害,還能夠維持該區域的生態平衡。例如赤眼蜂,是有些病蟲害的天敵,通過引入赤眼蜂除了可以消滅病蟲害,還有利于樹木的生長[5]。
(三)化學防治法
目前,在林業病蟲害防治過程中最為常用的就是化學防治手段,不僅擁有較為理想的防治效果,而且防治速度也很快,應用范圍十分廣泛。在選擇化學藥物之前,應當對病蟲害的類型等方面進行分析,如此則能夠有效提升防治工作的針對性。而且,在不同地區中樹木類型也有所差異,病蟲害所造成的危害也不同,如此則需要對化學藥物進行認真研究,并且還應當考慮到化學藥物應用時對附近所造成的影響。根據化學藥物的具體應用情況來看,可以節省大量的人力與物力,同時還能夠有效解決病蟲害問題。但是,需要格外注意的在于化學藥物雖然能夠獲得較為理想的效果,然而卻會影響到附近的生態環境,如果沒有控制好化學藥物的用量,那么將會影響到樹木的成長。面對此種情況,需要林業部門根據藥物使用標準,對其用量進行控制,以便提升防治時的科學性與規范性,并且選擇化學藥物時還應當與林區具體情況相結合,以便選擇相應的化學藥劑,盡量選擇藥性較低的藥物,同時在使用時對各種藥物進行合理搭配,從而獲得較為理想的效果。
總結:總之,在林業發展過程中采用科學的栽培技術,同時加強病蟲害防治工作,不僅可以確保苗木獲得正常的生長,還能夠提升樹木自身的質量。林業部門工作人員應當合理選苗,重視利用林業栽培技術,加強林業栽培管理。此外,還應當根據每個地區林業的具體發展情況合理選擇治療方案,促使樹木能夠獲得健康成長,實現林業的快速發展,提高林業產業本身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滿足我國社會發展的需求。
參考文獻:
[1] 徐麗賢. 基于生態模式下林業栽培技術與病蟲害防治[J]. 農家參謀, 2019(3):1.
[2] 賈會楠. 基于生態模式下林業栽培技術與病蟲害防治[J]. 農民致富之友, 2019(13):1.
[3] 喻國勝[1]. 基于生態模式下林業栽培技術與病蟲害防治研究[J]. 農業科學(2630-4678), 2019, 002(002):P.64-65.
[4] 王春蓮. 基于生態模式下林業栽培技術與病蟲害防治[J]. 花卉, 2019(6):2.
[5] 王愷. 基于生態模式下的林業栽培技術與病蟲害防治[J]. 明日, 202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