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曄炳
摘要:為了加強我國當前礦山的開發水平,提升礦山工程地質勘查工作的水平,有效地應對礦山地質災害對礦山開發所帶來的影響。本文將對當前礦山工程地質勘查以及地質災害治理的對策進行分析與研究。本文首先對礦山工程地質勘查的基本概念進行了闡述,其次對當前礦山地質災害類型進行淺析,最后對具體的礦山地質災害防治措施進行分析與研究,以供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礦山工程地質勘查;地質災害;治理對策
引言:當前礦山工程地質災害類型相對較多,且誘發因素也大有不同,當礦山在開采過程中突發地質災害時,輕者影響到礦山整體開發工作的穩定,重則將嚴重的影響到礦山周圍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因此,需要礦山的管理人員積極主動地組織人員對當前的礦山工程地質進行實勘,并針對可能發生的地質災害問題做好緊急預案,以此來確保當前礦山的穩定生產,同時也能保證礦山周圍居民的穩定生活。
礦山工程地質勘查的簡述
在對礦山所發生的地質災害進行治理之前,需要有關專業人員利用精密的勘查儀器對所發生地質災害的礦山進行實地的勘查,以此來發現礦山地質災害的具體成因,并依據實勘數據編制好地質災害的治理對策以及有效的解決方法。從而保證當前礦山生產的順利進行。在對礦山進行地質勘查的過程中,勘查人員需要對當下幾點給予一定的重視。首先是礦山測繪工作,礦山測繪工作作為當前礦山地質測繪工作中的基礎性工作,勘查人員可以借助礦山測繪全面地了解到整體礦山的地質地貌、地質結構以及水文地質情況。同時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當礦山所在地的氣象水文信息,從而有效地評估出區域內的地質災害發生幾率,并編制出科學合理的礦山繪圖。在對礦山繪圖的編制過程中,要對繪圖上的數控進行明顯的標注,杜絕出現數據漏記的情況出現。其次是礦山的勘探工作,礦山的勘探工作是指勘探出礦山所在地出現地質災害的具體成因、范圍、方式以及狀態等方面的內容。在當前的礦山勘探中最為常見的探勘方式為鉆探、井探以及物探。最后是礦山野外測試工作,礦山野外測試工作可以幫助技術人員充分的了解與掌握當前礦山的整體外部結構,其中礦山野外勘探工作主要包含對礦山地下水流向的調查、地下水的流速以及地下水的滲透性調查等測量測繪工作。
礦山工程中地質災害的類型
礦山崩塌
在山體自身重力的影響下,在山體自身坡度較大的斜坡上會經常性存在一些巖石、土塊等物質,由于受到坡面斜度以及山體自身重力的影響,這些斜坡的巖石、土層以及尾礦就會發生一定的位移,進而出現山體崩坍以及巖石滾落的情況出現,最終這些墜落物會堆積在礦山較為平坦的土地上。出現礦山崩坍會對當前的施工建筑物造成不同程度上的損傷,甚至于人員傷亡。所墜落下來的巖石等物體也會造成山底河流的堵塞,甚至影響當前河流的性質或是使河流發生流向的改變[1]。
泥石流與山體滑坡
倘若礦山的邊坡的內部結構不夠穩定,在經過天然降雨的洗禮或是礦山地震后,礦山邊坡上碎石、土壤雜物便會因為受到自身重力的影響,而從去原有的位置上剝離開來,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山體滑坡。當礦山的邊坡在經過降雨的洗禮后,邊坡上的土層松動,邊坡上的碎石以及巖石會隨著水流被沖擊到山下,最后堆積在山底的低洼處,這一地質災害便是泥石流。
礦山地質災害的具體防治措施
山體塌方與滑坡的防治
在對礦山山體崩塌進行治理的過程中,治理人員要首先對出現山體崩塌的地區進行巖土的測試,倘若該地的巖土在測試后呈現不穩定的態勢,就需要先對該地區的巖土進行沿途式的加固,以此來有效地防止二次崩坍的情況出現,同時也要在最大限度上降低土層二次裂縫出現的幾率,以此來確保整體土層結構的穩定。與山體滑坡相比,山體崩塌的治理難度要相對較低,且治理方式也相對為簡單。崩塌一類的地質災害在治理過程中都是大同小異的,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將山體裂縫最為集中的區域內的危險性土體進行完全的清理,之后通過一些錨固措施來對發生崩塌山體的坡體進行加固,例如可以通過錨桿配合掛網的形式。
針對山體滑坡這類的地質災害,所能對其進行治理的方式相對較多,例如在滑坡危險性較高的區域內對其進行形狀改造,一般情況下都會利用抗滑坡柱以及抗滑坡墻,以此來有效的抵擋滑坡所帶來的碎石。同時要不斷地優化與改造滑動巖體,對地表水以及地下水進行排除,減少山坡的重量,積極主動地修建滑坡支擋工程。
泥石流防治以及物探管理
當前我國的生態環境問題日益嚴峻,有關的環境治理部門要充分的給予對生態進行保護工作的重視與關注。針對礦山的泥石流問題,在治理之前需要治理人員對當前發生泥石流的具體成因進行深入的調查,并通過具體成因來編制科學合理的地質災害解決措施。在對泥石流成因的調查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好生態工程技術,來對發生地的山溝、邊坡等地進行細致的調查,進而及時的指明礦山開發中的各種安全隱患問題。對泥石流的治理必須要具有一定的順序,要先對山坡上進行治理,其次對山底堆積區進行治理。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倘若該區域內的泥石流災害過于嚴重,則需要對該坡面進行裸露修復,或種植防護林,進而行之有效的對被破壞的坡面進行保養與維護,從而最大限度地穩定邊坡的土層結構,減少土地侵蝕的情況出現。
地質災害的防治人員也要充分注重好超前探測,可以在礦山的工程地域進行三維立體式的綜合地質探測,借助先進的超前探測來對礦山周圍相對復雜的水文環境進行探測,為后續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提供清晰且準確的數據參考[2]。
結論:綜上所述,加強對礦山的工程地質勘查以及地質災害的治理水平,不僅可以有效的確保當前礦山整體開發的順利實施,還可以最大限度地加強對礦山周圍生態環境的保護力度。因此,需要有關地質災害的治理人員,充分地利用好地質勘查工作的勘探優勢,對可能發生的地質災害進行行之有效的應對。以此來不斷地提升當前礦山地質災害的治理水平,進而推動我國生態文明環境建設的全面發展,并確保我國社會經濟的平穩運行。
參考文獻:
[1]林榮堅.礦山工程地質勘查及地質災害治理對策思考[J].西部探礦工程,2021,33(12):4-6.
[2]劉新斌,王濤.礦山工程地質勘查及地質災害治理對策[J].世界有色金屬,2021(12):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