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進
摘要:馬尾松作為我國常見的樹種之一,占地面積較廣,對于自然生長環境的要求較低,常被用來作為綠化環境、開墾荒山的必選樹種。馬尾松成年之后因其材質好的特點,經常被用于日常家居和建造裝飾等行業,整體來看經濟價值較高。但是隨著外部環境的不斷變化,馬尾松在生長過程中也面臨著各種病蟲害的侵蝕。本文分析了馬尾松的種植現狀以及馬尾松樹木未來的種植管理發展趨勢,并針對馬尾松常見的病蟲害來展開分析并提出簡要的防治策略。
關鍵詞:馬尾松;常見病蟲害;防治措施;種植管理
馬尾松不僅容易成活且經濟資源價值也較高,是林業種植的常用樹種之一。但由于病蟲害的侵蝕導致近幾年來馬尾松生長態勢降低,甚至會造成大面積的人造林死亡,阻礙了林業的可持續發展。促進馬尾松栽培管理技術的提升最重要的環節就是加大對病蟲害防治工作的力度。鑒于病蟲害對馬尾松的正常生長造成了重大影響,本文就以此為切入點展開分析病蟲害的防治策略。
1、馬尾松的種植現狀
馬尾松主要種植于我國亞熱帶部分,是常見的常綠樹種。馬尾松屬于四季常綠不改的樹種,所以整體存在觀賞價值。另外其根系儲水能力較強,耐干旱,能夠防止水土流失。目前是我國多數地區進行荒山綠化的首選之樹,有效促進農林經濟發展,提高經濟效益產出。但是隨著其種植面積的不斷擴展,導致其廣泛受到病蟲害侵蝕。
2、馬尾松主要病蟲害及防治措施
2.1馬尾松毛蟲
2.1.1病害影響
松毛蟲是典型的林業害蟲,一般情況下,只會出現在馬尾松樹上,主要以松樹葉子為食。此病癥導致大量枝葉枯死,影響馬尾松的生長速度。這種毛蟲一般不會直接出現在樹木表面,而是在樹干內部從內侵蝕樹皮,致使樹木大量壞死。毛蟲病多發地區為南方區域。毛蟲侵蝕樹葉一般從幼蟲時期開始,隨著樹苗的成長,毛蟲群體也不斷地繁殖擴大,其一年能繁殖兩代,而且毛蟲的生存能力較強,處于成蟲階段時,還會增大食量,不斷地啃咬松樹,從而造成松樹林大面積死亡。松樹發病初期表現為枝葉出現蟲洞,形狀像是火燒的一樣,出現在樹葉的中心區域。隨著幼蟲的不斷侵蝕,導致樹干被掏空,從而造成林木死亡,直接降低馬尾松的經濟效益。另外,馬尾松毛蟲是會隨處移動的,其不僅僅會對馬尾松造成傷害,其本身的毛毛也具有毒性,一般與人接觸后,人的接觸部位就會出現紅腫、瘙癢,破壞人體皮膚細胞功能,嚴重時還會給人類的生命帶來威脅。所以,當管理員巡視時一旦發現有蟲卵,應該積極尋找有效措施進行防治。
2.1.2防治措施
馬尾松毛蟲疾病的監管與治理是必須要做的工作。首先從樹木本身出發,日常對多余枝葉進行修剪,為松樹提供日常生長所需要的養分與水分,保證正常充足的關照,從而增強其自身抵抗力。其次借助于人工治理,將枝葉存在的蟲卵采用修剪,誘捕或者震落的方式清除毛蟲。另外,松毛蟲本身是喜光動物,所以可以利用這一特性,在夜間開設捕蟲燈進行誘捕。再有,可以利用鳥類等毛蟲的天敵進行鏟除毛蟲,使得毛蟲群體密度下降,從而減少發病面積。最后可以適當的噴灑一些農藥,提高松樹的抗病能力,并殺死一些毛蟲,在噴灑農藥的時候盡量在樹根部位噴灑,同時營造合適的松樹成長環境。
2.2葉枯病
2.2.1病害影響
葉枯病主要是由于潮濕天氣從而導致霉菌滋生導致的,一般多發在秋季雨季,到了冬季天氣轉涼的時候,病害發生率將會降低。正常情況下,枝葉一般不會自動脫落,只有外力因素如風力的影響才會導致樹葉脫落。初期表現為樹葉由綠轉黃,出現大小不均勻的黃色斑點。隨著細菌的不斷滋生,病害范圍不斷擴展,從而使整個樹葉都呈現干枯甚至脫落的狀態,久而久之造成樹木枯死。發病的時候多表現為樹葉枯萎,導致其霉菌傳播概率大大增加。如果遇到降雨天,侵染面積將會進一步擴大,從而導致松樹大面積死亡。
2.2.2防治措施
葉枯病產生原因主要是空氣質量不佳,導致霉菌大肆繁殖產生的。所以在治理時,一定要注意對于環境的整頓,在種植時選擇樹種盡量使用純種不要與闊葉樹種混作。闊葉樹種其枝葉面積較大,會影響馬尾松正常接受光照,從而使周圍溫度降低,變得潮濕,導致細菌滋生。首先,可以在馬尾松育苗期間,將種子浸泡至農藥溶液中,提高其本身的抗病能力。其次,病菌的繁殖大多寄生在植株根系,所以輪作的種植方式更容易爆發大面積的枯葉病,在種植時盡量采取間作的種植方式,對于病株的處理需要季節特性區分處理。一般來說,夏季出現病株時,氣溫較高,可以適當的增加灌溉次數。對于冬季來說,由于氣溫降低,在處理時,可以將病株進行深埋處理,并適量的播撒肥料,提高土壤肥力。但是處理病株時一定要集中處理,防止病菌再次擴散。最后進行噴灑農藥時,一定要選在發病之前,大致是在8月上旬,每隔兩個星期可以適當噴灑農藥。
2.3松苗猝倒病
2.3.1病害影響
松苗猝倒主要發生在幼苗期,在氣溫較高,多雨的夏季多發。另外當土質較差,坑洼部位及時留存也會導致病菌傳播,一定要注意當前一輪播種收成之后,停留一段時間,使土質稍微修復之后,在進行下一輪的播種。一般來說,當幼苗或者種子沾染上細菌后,隨著自身不斷地成長,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發病現象。種子時期,主要表現為出芽率降低,無法正常發芽,一直埋藏在土壤中,導致種子腐爛。幼苗時期受到侵染時,將會導致葉子尖端腐爛,隨著時間的推移,莖稈不斷出現中空現象,導致樹苗沒有支撐力從而導致樹苗伏地,久而久之根部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腐爛,根部無法正常傳輸營養物質,從而導致植株死亡。
2.3.2防治措施
松苗猝倒發生原因有三種,一是因為雨季水量過多,導致土壤粘滯,細菌滋生。二是因為播種時間間隔較短從而導致土壤無法為作為提供充分營養物質,導致植株抗病能力下降。三則是種植密度過大,植株比較密集,從而導致通風條件較差。
在進行防治的過程中,首先需要對種植土壤的土質進行監察,盡量選擇比較平坦光照充足的土壤,土壤濕度適中即可。其次是在雨季一定要挖溝渠做好排水工作準備,對土壤進行消毒處理。然后,在植株發病期,可以噴灑藥物進行治療,但是為了防止農藥對植株本身的成長造成影響,可以用清水進行沖洗植株枝干。最后一定要及時的除去雜草,定期施肥,肥料可以選擇家畜的糞便,這樣不會破壞土壤的酸堿度。
3、馬尾松樹木未來的種植管理發展趨勢
3.1朝向混交林方向開展種植任務
在進行改善森林生態環境時,雖然馬尾松是常見樹種,但是為了鞏固森林的生態結構穩定性,創造林木多樣性發展,可以適當增加一些闊葉樹木,增加植被種類數量,對病蟲害的清理,以生物防治作為首選策略,既能保證生態平衡,又能減小化學防治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3.2普及宣傳力度大大增加
林木出現病蟲害,不僅僅導致樹木枯萎死亡,降低林業經濟效益,還會使人類的生活質量下降。樹木具有凈化空氣的作用,為人類創造更健康的生存的空間。所以在進行病蟲害防治時,需要我們人類共同攜手努力。政府等部門需要通過基層黨員開展宣傳任務,讓民眾提高森林生態保護意識,讓大家積極參與病蟲害防治工作。相關監管部門,也要積極提升部門的監測技術,通過科學手段對樹木遭受病害侵襲的數據進行監測并預測,積極開展林木保護工作。在開展防治工作時,借助科技手段,對樹木發病原因進行分析,找到具體原因時,在進行對癥下藥,這樣才能進一步提升防治工作效率。
結束語
馬尾松其本身蘊藏的資源豐富,一方面能給林業提供多樣性的發展機會,具有生態價值,另一方面也能為各種家具行業提供原材料,具有經濟價值。但是開展大面積種植工作時,又極易造成病蟲害大肆侵染。為了促進林業長遠發展,本文針對馬尾松種植成長過程中發生的病蟲害展開分析,依據具體成因提出了解決策略。
參考文獻:
[1]吳艷紅,胡善軒.馬尾松常見病蟲害的發生及防治對策[J].農家致富顧問,2018(8):1-1.
[2]韋俊杰.馬尾松常見病蟲害的發生與有效防治策略探討[J].農村科學實驗,2020(6):2-2.
[3]陳興榮.馬尾松的栽培技術及常見病蟲害的有效防治探究[J].新農民,2020(23):1-1.
[4]鄭力華.馬尾松病蟲害防治技術[J].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版)農業科學,202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