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小文,李城德*,馬旭升,倪大琴,宋雄儒,陳其鮮
(1.甘肅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甘肅蘭州730020;2.甘肅省莊浪縣南湖農技推廣區域站,甘肅莊浪744699;3.甘肅省古浪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甘肅古浪733100;4.甘肅省民樂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甘肅民樂734500)
春油菜是甘肅省重要的油料作物,油菜“菜籽榨油、菜花觀賞、菜薹作為蔬菜食用、作為蜜源和飼料”等多功能綜合利用價值的開發,對甘肅省相關產業發展、鄉村振興和美麗鄉村建設均具有重要促進作用。加快甘肅省春油菜產業發展,亟待解決早熟高產春油菜品種篩選應用。本研究從全國引進新育成油菜新品種11個在甘肅省主要春油菜產區民樂縣種植鑒定,為全省春油菜品種更新和推廣應用提供科學依據。
供試油菜品種有匯豐1號、匯豐2號、隴油10號、隴油11號、冠油雜701、冠油雜702、冠油雜301、冠油雜812、益油雜1號、徽豪油12號、徽豪油10號共11個。
試驗在民樂縣永固鎮南關村進行。海拔2 505 m,耕灌栗鈣土,前茬作物為大麥。試驗田于播種前旋耕、耙耱各1次,鎮壓1次。播種時施用尿素300 kg/hm2、磷二銨375 kg/hm2、過磷酸鈣600 kg/hm2作基肥。試驗采用隨機區組設計,3次重復,小區面積為20 m2(4 m×5 m),播種規格0.2 m×0.15 m。用黑膜全膜覆蓋后,膜上覆1 cm厚的土,用人力穴播機播種,播種量4.5 kg/hm2,折合密度33萬株/hm2。
試驗數據在Excel下整理,應用DPS數據處理系統進行差異顯著性分析。
由表1可知,參試品種全生育期115~123 d,冠油雜702最早,為115 d;隴油11號、冠油雜301和徽豪油10號最晚,為123 d。從各生育時段看,各品種出苗無差別,均在播種后8 d出苗;苗期時長33~40 d,相差7 d,隴油10號持續時間最長,冠油雜702持續時間最短;薹期時長9~15 d,相差6 d,隴油10號最短,匯豐2號和隴油11號最長;花期時長41~43 d,品種間相差最小,僅2d;青角期時長18~22d,相差4 d??梢?,品種間生育進程的差異主要出現在開花前,開花后差異不大。
由表2可知,參試品種主要農藝性狀差異明顯,植株高度149.6~168.0 cm,相差18.4 cm,匯豐2號和隴油10號較矮;分枝高度65.8~85.8 cm,相差20 cm,匯豐2號較低,冠油雜702較高;分枝數3.5~5.3個,相差1.8個,匯豐2號較少,冠油雜702和隴油11號較多;莢果數82.3~259個,相差176.7個,冠油雜702和隴油10號較少,徽豪油10號明顯較其他品種多;莢粒數22.5~31.4粒,相差8.9粒,徽豪油12號明顯少于其他品種;千粒重4.51~5.38 g,相差0.87 g,隴油10號相對較低。
由表3可知,參試品種20 m2小區平均產量6.87~9.43 kg,折合產量3 434~4 717 kg/hm2,品種間差異達到極顯著水平。其中,徽豪油12號和徽豪油10號折合產量超過了4 500 kg/hm2,是表現最好的2個品種;冠油雜812、冠油雜701、隴油11號、匯豐1號和匯豐2號折合產量超過了4 000 kg/hm2,也具有較好的增產潛力和應用前景;冠油雜702、益油雜1號、隴油10號和冠油雜301產量相對較低。

表1 參試品種生育期統計

表2 參試品種主要農藝性狀統計

表3 參試品種產量分析

表4 主要農藝性狀與產量的相關系數
表4 主要農藝性狀與產量的相關分析顯示,油菜產量與主要農藝性狀的相關性依次為千粒重>莢果數>分枝數>植株高度>莢粒數>分枝高度。其中,千粒重、莢果數和分枝數與產量呈正相關,植株高度、莢粒數和分枝高度與產量呈負相關。表明民樂縣油菜產區宜選擇千粒重和莢果數較多而分枝高度較低的品種,更有望獲得較高的產量。
通過對引進品種的生育期、主要農藝性狀及產量進行比較分析,表明民樂縣油菜苗期品種間生育進程有明顯差異,開花后差異縮??;在引進品種時選擇千粒重和莢果數較多而分枝高度較低的品種,更有望獲得較高的產量[1-4]。同時,從引進品種中篩選出徽豪油12號和徽豪油10號2個折合產量超過了4 500 kg/hm2的高產品種,其生育期分別為119 d和123 d,植株高度160 cm左右,分枝高度70 cm左右,分枝數4.5~5.0個?;蘸烙?2號千粒重較高,而徽豪油10號莢果數和莢粒數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