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其坤,劉海霞
(甘肅省景泰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甘肅景泰730400)
為了探索景泰縣番茄氮肥適宜用量,提高肥料利用效率,減少田間肥料投入成本,實現肥料減量增效,在番茄上開展氮肥總量控制試驗,為建立番茄施肥體系提供科學依據。本試驗采用氮肥總量“2+X”方法,“2”是指景泰縣目前在番茄上施用的常規施肥和優化施肥,其中常規施肥是經過走訪調查當地農戶,大多數在番茄種植中的肥料使用量,優化施肥是景泰縣近兩年番茄高產高效的肥料使用量,“X”是針對番茄氮肥使用量作為未知因子而進行的修正優化施肥處理的動態研究。
供試材料由景泰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提供,尿素(黃河牌,甘肅劉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生產,含N≥46%);過磷酸鈣(雁湖牌,白銀天豐磷肥有限責任公司P2O5≥12%);農業用硫酸鉀(速溶顆粒型,原產國俄羅斯,浙江浙農愛普貿易有限公司總經銷,K2O≥51%、氯離子≤1%);番茄品種為合作918。
本試驗在景泰縣喜泉鎮陳莊村民李國軍承包地進行,試驗地肥力中上等,前茬作物為玉米。本試驗設7個處理(見表1),各處理重復2次,小區采用隨機排列,共14個小區,小區面積24 m2。試驗設置如下:(1)無氮區;(2)40%的優化施氮量;(3)70%的優化施氮量;(4)優化施氮量;(5)130%的優化施氮量;(6)160%的優化施氮量;(7)習慣施肥。

表1 番茄氮肥總量控制試驗處理
根據當地番茄作物的需肥特性、土壤肥力狀況,結合以往的肥料試驗結果,將優化施氮量處理施肥量設置為N 300 kg/hm2-P 150 kg/hm2-K 180 kg/hm2。試驗用的氮肥、磷肥、鉀肥全部用單質肥料,其中有機肥和磷肥全部用作基肥施用,氮肥40%作基肥,60%作追肥,鉀肥50%作基肥,50%作追肥。第一次追肥在第一穗果直徑2~3 cm時進行,氮肥用量為總氮量的42%,鉀肥用量為總鉀量的25%;第二次追肥在第一穗果采收后進行,氮肥用量為總氮量的18%,鉀肥用量為總鉀量的25%(見表2)。基肥采用條施起壟,追肥采用追肥槍穴施。記載小區中果實產量,同時觀察記載果實的性狀變化特征及生育期。
試驗中的肥料用量見表2,4月2日施底肥,6月10日第一次追肥,8月8日第二次追肥。
施肥前對試驗地土壤基本情況進行了化驗分析,結果見表3。
不同處理物候期記載詳見表4。
通過對不同處理間番茄果實性狀的田間觀察發現,合作918品種整體表現為硬粉果,植株株型大,果實硬度大,耐貯藏、耐運輸,耗水、耗肥。處理1、處理2穗果果實偏小,葉色較淺,葉子早衰;處理5、處理6植株葉色深綠,處理3,處理4果實均勻、整齊、商品性良好。
各小區產量見表5。產量由高到低依次是追施純N 390 kg/hm2、210 kg/hm2、480 kg/hm2、300 kg/hm2、120 kg/hm2、0kg/hm2,平均產量依次為125 871 kg/hm2、123 753 kg/hm2、122 962.5 kg/hm2、122 548.5 kg/hm2、118 606.5 kg/hm2、110 167.5kg/hm2;比不施N肥產量依次增產157 03.5kg/hm2、13585.5kg/hm2、12795kg/hm2、12 381 kg/hm2、8 439 kg/hm2,增產率依次為14.3%、12.3%、11.6%、11.2%、7.7%。

表2 各處理肥料實際用量

表3 土壤基本情況

表4 不同處理物候期
回歸分析見圖1,由于習慣施肥區P2O5、K2O施用量與其他處理小區不同,因此沒有參與回歸分析?;貧w分析圖顯示處理1產量最低,隨著施肥量的增加,番茄的產量逐步增加,施純N390 kg/hm2產量達到高峰,之后施純N480 kg/hm2時產量下降,說明隨著N肥增加,產量降低,并且產品的性狀和品質下降,影響了產品的銷售,最佳施肥量為N 390 kg/hm2。

圖1 不同處理回歸分析
試驗結果表明:處理4的綜合農藝性狀表現最優。在P2O5用量150 kg/hm2、K2O用量180 kg/hm2施用量統一的情況下,施用N 390 kg/hm2產量最高,為125 871 kg/hm2,較對照不施N肥增產14.3%。

表5 不同處理番茄產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