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禮平
(南京東山外國語學校,江蘇 南京 211103)
某高三物理訓練卷中出現這樣一道習題.
例題.已知雨滴在空中運動時所受的空氣阻力f=kr2v2,其中k為比例系數,r為雨滴的半徑,v為雨滴下落速度,t=0時,雨滴由靜止開始沿豎直方向下落,落地前雨滴已做勻速直線運動且速率為v0,用a表示雨滴的加速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下列圖像可能正確的是

圖1
本題給出的正確選項為(A)、(B)、(C).針對(A)選項,許多教師展開了熱烈的討論,都覺得這是一個錯誤選項,理由如下.由牛頓第二定律
(1)
這是一個關于時間t的函數式,兩邊求導數,可得
(2)
設x為雨滴下落某時刻的位置,根據初始條件:
當t=0時,x=0,v=x′=0,故在初始時刻加速度對時間的變化率應為0,(A)選項與此結論矛盾,該選項是錯誤的.
以上討論,由初始位置的信息確定了(A)是錯誤選項,那么,從教師角度來看,(A)選項表示的加速度圖像究竟是什么形狀?(B)選項也是正確的嗎?
原題中的已知條件都是以字母的形式呈現的,為使得問題的討論更切合實際,本文從數據的層面上討論本題.
百度搜索可知,下落中的雨滴的最常見半徑為r=1 mm,這樣大小的雨滴下落的最終速度約為v0=5 m/s,假設這些數據是真實的,取g=10 m/s2.
當雨滴勻速下落時,有
kr2v02=mg.
(3)
(4)
由(3)、(4)兩式可得
代入數據可得k≈1.67 kg2/m3.
將此結果代入(1)式可得
a+0.4v2-10=0.
這是一個關于時間t的函數式,將其轉化為位置x的二階微分方程,得
x″+0.4x′2-10=0.
(5)
令x′=p,那么
可將(5)式化為
上式進一步變形為
湊項得
兩邊積分可得
ln|0.4p2-10|=-0.8x+C1.
整理得
0.4p2-10=C2e-0.8x.
(6)
根據初始條件
當t=0時,x=0,p=x′=0,代入上式得C2=-10.
于是(6)式可化為
0.4p2=10-10e-0.8x.
解得(負值舍去)
即
得到
再次湊項
兩邊積分得
根據初始條件,當t=0時,x=0可得C3=0.
于是可得
化簡上式得
進一步化簡為
(7)
(7)式為雨滴下落的位置與時間的函數關系式,對(7)式求導數,得到雨滴速度表達式
(8)
進一步求導數,得到雨滴加速度表達式
(9)
在手機(如HUAWEI Mate30 5G)下載超級計算器APP,名為“Maple Companion”.
打開APP,分別輸入3個函數式: 圖1與(7)式對應的雨滴下落的位置時間圖像,縱坐標表示雨滴下落相對于出發點的位置,橫坐標表示下落時間.圖2與(8)式對應的雨滴下落的速度時間圖像,縱坐標表示雨滴下落的速度大小,橫坐標表示下落時間.圖3與(9)式的對應的雨滴下落的加速度時間圖像,縱坐標表示雨滴下落的加速度大小,橫坐標表示下落時間.由于t>0,所以,對于圖1—3,只需要觀察第一象限的圖像即可.

圖1

圖2

圖3

圖4
(1) 本題選項(B)是正確的,而(A)是錯誤的,對(9)式求導數,可得
當t=0時,加速度對時間變化率為0,在定義域范圍內,導函數不單調.正確的加速度與時間的圖像必然與圖4所示類似.
(2) 從命題的角度來看,(A)選項不僅僅是科學性的問題,對這個選項的判斷也完全超出了一個中學生的數理能力,他們甚至不能使用排除法解決它,這不是一道適合中學生解決的問題.
(3) 對本題的修改建議.
改編為多項選擇題已知雨滴在空中運動時所受的空氣阻力f=kr2v2,其中k為比例系數,r為雨滴的半徑,v為雨滴下落速度,t=0時,雨滴由靜止開始沿豎直方向下落,落地前雨滴已做勻速直線運動且速率為v0,用a表示雨滴的加速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下列圖像可能正確的是

圖5
這樣,學生可以排除(C)、(D)兩個選項從而得到(A)、(B)正確答案.